(30)木雕佛像禅光佛影

瑞典著名艺术史学者喜龙仁(Osvald Siren,1879-1966)在他的研究中,将西方文艺复兴时的雕塑艺术与中国的佛造像艺术相比后说过这样一句:“这样的作品使我们意识到,文艺复兴的雕刻虽然把个性的刻画推得那么远,其实那只不过是生命渊泽之上一些浮面的漪澜。”


广州佛像堂

两汉时期,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佛教造像艺术也随之落地中华,历经千年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汉地佛造像艺术。

中国古代佛造像,以庄严典雅的形式记录佛教艺术与历朝历代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适应中国本土的情况,在吸收融汇了中国古代艺术精华的同时,对来自印度的佛教思想也进行一些改造与创新。

人们用石雕、彩(泥)塑、木雕、铜铸、瓷塑、绣像、缂丝、干漆夹苎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佛造像艺术之美,佛造像艺术在不同朝代也呈现出来不同的风骨。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从南北朝以后,汉地佛造像逐渐摆脱了古印度及中亚佛造像风格影响,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精华和特点。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北魏、北齐的秀骨清像,隋唐盛世的雍容华贵,两宋的典雅、秀美到明、清的世俗化……

在中国历代工匠的创造中,佛造像拥有庄严和谐的美感,所有外在的形式都是服从于内在的表达,超脱、安宁、和谐。

木雕佛像作为佛教艺术的一个门类,具有独特之处。它的雕刻手法以及对线条细节的表达可以不受铸造工艺的限制,显得格外灵动流畅。由于木器易于腐朽,在历经岁月磨砺和战乱浩劫之后,能留存至今的早期木雕佛像屈指可数,流传下来的多为明清时期的佛像。

至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此时又诞生施彩木雕。标志着木雕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随着木雕技术与工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和其他雕刻工艺一样,应用到佛教传播领域。

从汉代开始,木雕佛像文化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因保存不易和历史上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传世木造像精品十分稀少,弥足珍贵。木雕佛像的价值,主要根据佛像木质,佛像的年代,更重要的是木雕工艺的水准高低。其他,还有佛像体量大小、完残程度和存世量多寡因素等。

隋唐时代,当权者大肆修建宫殿和寺庙,在题材上扩大了佛教艺术的内容在宗教题材中,更渗透了现实的气息,艺术上趋向真实感,唐代佛教木雕中,力士形象塑造精湛洗炼,表现的刚柔相济,肌肉夸张得体。与这时的建筑装饰木雕华丽浑雄,雍容典雅交相辉映,显示了盛唐时期繁荣昌盛景象。

宋代的佛像雕刻饱满瑰丽的作风和洗练圆熟的手法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方式上,更有新的转变和发展。此时的菩萨像造型,就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贵妇形象,雍容大度,装束华贵。宋末泉州港、枫亭港输入菲律宾的紫檀、鸡翅木等成为兴化工匠的木雕原料,红木木雕渐盛。

传世至今的木雕佛像,除了海内外博物馆藏(展)品外,还有保存得较好的一些古庙中能一窥风采。譬如云南剑川县白族关岳庙,木雕佛像自成风格;譬如上海博物馆珍藏的唐代迦叶菩萨头像,刻画得大气磅礴;相比行情火爆的铜鎏金佛像,木造像显得有些低调。然而,经过几百上千年的尘灰、空气和水分的相互作用,及置放环境的变迁,木造像表面形成的包浆与皮壳,有着温存的旧气,古拙而有斑驳感,能够直抵人心。

佛造像,属宗教范围,木雕造像作为造像中的一类,因宗教而生,随着宗教、人们的信仰,被一尊尊地塑造、供奉,化身为信仰的具现,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景。

有道是木石皆有佛性,无论是从顽石中雕凿,还是从愚木中镂刻,一尊尊美丽神圣的佛像显露世间,你若遇见,便是有缘。


金木雕释迦摩尼像 高64.1 宽47 深40.6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木雕佛造像五大流派

五代 辽彩绘木雕佛像 高149.9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因古代交通不便,相互之间交流较少,各个地区的木雕造像独具特色,形成各自流派。以闽工、江浙工、京工、山西工、川湘工最有代表性。

一、闽工

姿势多样,南方造像代表。


明晚清初 持佛珠观音(闽工)

即福建造像,堪称是南方造像之代表。无论艺术的造诣高度还是漆质用料的精美度都是南方造像来说极好的。


明代 木胎天王护法

据说古时,福建当地有很多人在京做官,当地又对佛比较虔诚膜拜,因此能够请到很多宫廷雕刻师在当地雕刻佛像,于是南派和北派就在此地切磋交汇,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独有的闽工特色。

闽工造像拥有南方的精细又不失北方的神韵,艺术造诣到了鼎盛水平。种类多样,题材甚广,每尊的表现方式都有独到之处,甚少雷同,即便是在某些程序化的造像中也不乏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其中观音造型的创作最多,所以呈现出来的造型很有艺术美感,少了拘谨。


清早期 木胎达摩(左) 明代 木胎紫阳真人(右)

总的来说闽工造像线条刻画层峦叠嶂而不显繁琐,人物写实具体而不失高雅,且注重人物比例结构的合理性,擅于用生动的姿态来表现人物优雅的境界。


明 赵公明


明晚清初 达摩

二、江浙工

多喜金漆,站相多见。


明晚清初 檀香木吕洞宾(江浙工)

江浙工佛像开脸一般比较甜美、脸庞比较丰腴,五官的年纪给人感觉都比较年轻,开脸稍欠缺多样性,很喜欢用衣覆的线条层次感来显示工艺的精湛出彩,华丽非常,皮壳打磨较好,漆质用料上乘,多喜欢上金漆,站相比较多见,也许是因为站姿为这种表现手法可以提供更多发挥的空间。


明 弥勒佛

江浙工佛像工艺历来有名,也因明清以来经济富饶,推崇佛教,不乏精品。宫廷的汉传造像雕刻师多来自江浙,所以京工的汉传佛像带有浙工造像的几分味道,这些从造像的工艺风格可以看出一斑。


明 韦驮天王

三、京工

宫廷结合,汉藏结合。


明晚清初 木胎释迦牟尼佛(京工)

京工造像代表宫廷王室的风格,多带有汉藏结合的元素味道。元代开始宫廷就有邀请尼泊尔工匠来制作佛像,洪武时期有短暂的中断,永宣大力盛行,直到清代。


明代 木胎童子像(左) 明永宣 木胎释迦说法佛(右) 大都会博物馆藏

因此几个朝代的交汇融合使宫廷造像吸取了尼泊尔身段的优美,北方造像的大气和南方造像衣覆线条层次感的优点,进而形成自己独有的造像风格。


清康熙 脱胎夹紵宫廷 菩萨

四、山西工

木雕造像鼻祖,北方造像代表。


宋代 木胎罗汉尊者(山西工)

山西工造像是造像的鼻祖,也是北方造像的代表地区。如国家博物馆和欧美的顶尖博物馆镇馆造像宋代水月观音就是产自山西。当时很多皇家寺庙建于此,佛教盛行,而宋代推崇用木质雕刻佛像,所以木造像得到了大力发展一直延续到元明清。

山西造像年份较好,常见为明代,元或以前的造像存世不多,整体造型不多变,有章可循。造像开脸大气,表情庄严肃穆,线条简约朴素,刀法有力。注重以简练的线条来表现,留给鉴赏者以更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由于地区气候原因,包浆较显古朴,干净利落,彩绘保存完好者甚少。


明 广目天王

五、川湘工

题材多样,种类丰富。


明代 佛龛型观音(川工)

川湘工指四川和湖南造像,是木造像的两大地区。两个地区造像同时融合北方和南方的风格,题材多样,种类丰富,产量较高,工艺水平比起其他派系稍显参差不齐,也因地处内陆,较少与其他地区融合,自成一派系。


明代 水月观音(湘工)

选材比较贴近生活,当地民间百姓多有供奉,很富有民俗趣味。常见不同时期的包浆同时存在,但脱落程度不同,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斑驳感,当中也不乏一些精美之作。


清 武财神

木雕佛像的常见坐姿

除了材质外,姿态也是佛像的禅机。木雕佛像的姿势有站、坐、跪、飞行等姿势。其中,跪姿多见于供养人像,飞行仅见于护法神中的飞天。坐姿的讲究最多,在使用上也有区别。

半跏趺坐:不同于结跏趺坐,一脚藏于下,一脚外露。

善跏趺坐:即身体端坐于座上,两脚自然下垂。

交脚倚坐:两腿下垂相交于座前。早期的弥勒菩萨像,都取交脚倚坐之姿。

半跏趺倚坐:左小腿放下,右小腿半跏趺坐。

半跏趺思惟倚坐:仅有一足上盘,另一足垂放而下,一手指颊、低首侧身的冥想沉思状。半跏思惟坐不见于印度,而流行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其意义是佛为菩萨时思惟众生疾苦的造像。

自在坐:右膝曲起,左足半趺,右臂直伸,置于膝上,左手撑于膝后;或有右膝曲起,左足垂下,右臂直伸,置于膝上,左手抚于座上,呈自在舒坦之姿势。宋代以后成为菩萨像的流行形式。

木雕传承精美木雕佛造像欣赏

木雕佛像,用传统的木雕手艺,展示着大国的匠人精神,更传达了国人们几千年最虔诚的信仰。古代的木雕佛造像由于寄托和承载了当时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理想,代表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祈望,从而也成为了人们的长期供养对象。流传到今天,也给我们今天带来了古人无限的向往。

(0)

相关推荐

  • 鎏金铜佛像都有哪些主要的识别特征与特点?

    鎏金.将纯金碾成薄片,剪成金丝条状与碎玻璃按份额混合,在石碾中碾成粉末状,溶于水银内.用小棍儿一点点地涂改于铜像上,涂改很费功夫,重复涂改划刮方可. 鎏金铜佛造像在东汉末年始见于记载,在佛教初传期多被 ...

  • 木雕佛像:一寸斑驳,一份历史

    岩彩壁画艺术-- 弘扬佛法,共沐东方艺术! 深栽后雕木,精巧夺天工 据<礼记·曲礼>所载,在商代的王室中已设"六工",开始有"木工"一词.即&quo ...

  • 收藏殿堂 | 远古文明中丰富的佛像物证证明了佛教极其悠久的历史

    世界有几大宗教?佛教的历史起源?这些问题似乎都不是问题,因为教科书早已经有了定论,毋庸置疑了.可是,收藏界手里的远古文明造形艺术品的物证彻底否定了这些定论.仅就佛教的历史而言,远古文明的佛像才是最可信 ...

  • 鎏金铜佛像鉴定概论

    在千姿百态的各类人物造像家族中,它们大都是专门用来祭拜和观赏的陈设品.其材质丰富,式样繁多;在艺术形式表现上有文化的.宗教的.名人的--各种题材不胜枚举;在创意和雕工上可以说都汇聚了当时的艺术精华,系 ...

  • 星龛奕奕翠微边-洛阳龙门石窟魏唐造像艺术

    文末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全景漫游 "洛阳龙门石窟魏唐造像艺术展" 2020年12月30日,深圳博物馆联合龙门石窟研究院举办的"星龛奕奕翠微边-洛阳龙门石窟魏唐造像艺术展& ...

  • 鎏金铜佛像会升值么

    明清金铜佛像是佛教造像之一,为近年艺术品拍卖市场十分青睐的拍品.明清两朝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而明清金铜佛像也是当时非常有名的艺术形式,代表了佛教造像成熟的艺术特点,无论是工艺,还是材质,都十分讲 ...

  • 陈培一专栏(7)——南、北传佛教造像主要样式与艺术风格述略

    导读:对于佛教造像艺术样式的研究,已经有了十几年的时间,也写了一个系列.蒙<中国美术馆>主编吴为山先生和责编黄丹麾先生不弃并张目,其中的<南传佛教造像与北传佛教造像的主要样式与艺术风 ...

  • 木雕佛像禅光佛影

    瑞典著名艺术史学者喜龙仁(Osvald Siren,1879-1966)在他的研究中,将西方文艺复兴时的雕塑艺术与中国的佛造像艺术相比后说过这样一句:"这样的作品使我们意识到,文艺复兴的雕刻 ...

  • 中国木雕佛像大全(高清大图)

    在明清,全国木雕工艺分布地域广阔,如浙江东阳.福建莆田.福州,木雕工艺使用材质范围也不断扩大,郑和下西洋以后,海外红木传入中土,逐惭广为使用.从几个主要地区看,木雕佛像是古代工匠继建筑.家具之外的一门 ...

  • 30岁姑娘花光积蓄买27㎡渣户型:房子虽小,却塞下7大功能区

    每个人心之所向的最佳户型,大多都是结构方正.南北通透,但在寸金寸土的大城市里,总有一些渣户型存在:采光差.户型小.结构奇怪.也总有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买下这类谁都看不上的异形房屋. 80后姑娘杨 ...

  • 国外收藏的中国古代木雕佛像,大部分来自山西…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木雕佛像, 是随着佛教的兴起, 和中国木雕雕刻相结合发展起来的, 是古代精美的艺术品和古代文化传承. 其中, 山西的"晋南汾河木雕流派"尤为精彩, 作品主要集中在 ...

  • 古代木雕佛像,为何大多来自山西?

    选自:旃檀精舍 木雕佛像, 是随着佛教的兴起, 和中国木雕雕刻相结合发展起来的, 是古代精美的艺术品和古代文化传承. 其中, 山西的"晋南汾河木雕流派"尤为精彩, 作品主要集中在汾 ...

  • 古代木雕佛像,用手艺见证国人最虔诚的信仰

    木雕佛像是随着佛教兴起和中国木雕雕刻有机结合发展起来的,木雕佛像成为古代精美的艺术品和古代文化传承.木雕到商周,已出现施漆.镶嵌.雕花等装饰技术,到战国时期,盛行漆绘木雕枝术,存世有出土女俑可窥見当时 ...

  • 世界各大博物馆藏木雕佛像

    木造像形成一定风格体系且现今能看到的最早在宋代,宋代官方木造像多有记载入册,且保存下来的屈指可数.宋代受佛教世俗化的影响,富于现实意味和个性特点,尤其在脸相的塑造.菩萨面形圆润,宽额丰颐,眼泡鼓起,从 ...

  • 经典的流离|国外收藏的中国古代木雕佛像,大部分来自山西…

    木雕佛像, 是随着佛教的兴起, 和中国木雕雕刻相结合发展起来的, 是古代精美的艺术品和古代文化传承. 其中, 山西的"晋南汾河木雕流派"尤为精彩, 作品主要集中在汾河流域的佛寺中, ...

  • 【鉴赏】 世界各大博物馆藏木雕佛像

    木造像形成一定风格体系且现今能看到的最早在宋代,宋代官方木造像多有记载入册,且保存下来的屈指可数.宋代受佛教世俗化的影响,富于现实意味和个性特点,尤其在脸相的塑造.菩萨面形圆润,宽额丰颐,眼泡鼓起,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