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生产队的钟声

生产队的钟声

李文龙||北京

六十年代末期,我初中毕业回乡参加生产队劳动。清楚地记得,每天清晨八点左右,生产队的钟声就会准时敲响,悠扬清脆的钟声在村里的大街小巷上空回荡,随风飘进每一户社员的家里。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集体经济体制。生产队是处于最基层的一级生产组织。由队长、副队长、会计、出纳员、保管员、记工员等人,负责生产队的日常管理和服务等工作事务。每天早饭过后,亲自敲响钟声的是生产队长,主要作用就是呼唤社员们准备上工了。每个生产队大约有二三十户人家,男女老幼一百人左右。能坚持出工参加生产劳动的占总人口的五分之四。大家听到钟声后即刻来到固定的地点,听候队长对当天所做农活的具体安排指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模式数十年都没有改变过。那时农村贯彻按劳分配的政策,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根据出勤多少挣工分,年终按照工分多少决定分红。绝大部分人的劳动积极性都很高,因为大家都明白,如果不出勤不劳动,怎么能够享受到赖以生存的粮食等物品的分配呢?

习惯了聆听生产队的钟声,那钟声清脆悦耳,随风飘荡,是劳动的召唤,是利益的使然。每一天生产队的钟声都会及时传送到每一户社员的家里。于是,人们赶忙携带农具,奔赴生产队派工地方。每天上午,全队所有劳动力都聚集在这里,或蹲坐地上,或站立一旁,等候队长给逐人派工派活。一般会给青壮年男劳动力安排一些技术含量略高、体力付出较重的农活,而给妇女和年岁较老、身体较弱的人们安排一些相对轻松容易的活计。开始并非是男女同工同酬,即使干一样的活也是男女有别。男性劳动力工分要高些,女性劳动力只能拿到男性的三分之二左右。后来妇女们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此事也惊动了上级党委政府。因此,男女同工同酬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当年有一部名为《李双双》的电影,就真实的反映了那段历史情况。像李双双那样的妇女,生产队也有几位,他们大公无私,办事利索,说话爽快,性格雷厉风行,使生产队活跃了气氛,也显示出那个时代人的朝气蓬勃与青春活力。而像喜旺那样的人也有,他们谨小慎微,干事缩头缩尾,生怕得罪人,体现了少数农民的特有思想形象。

我家在冀中平原农村。我记得很清楚,父辈们每天都按时参加生产队劳动。每天生产队的钟声响过,人们随即纷纷来到派工现场,待队长宣布完当天每个人的具体生产任务后,大家便有说有笑的扛着农具出发了。他们走向那充满希望的田野,开始挥舞镰刀锄头,投入到紧张有序的生产劳动之中。每年的春夏秋季节,社员们都会在田间挥汗如雨,辛勤耕耘着农田。遥望金光闪闪的麦浪,近看白茫茫的棉田,大家仿佛听到丰收的喜讯到处传颂,此时此刻,社员们人人手舞足蹈,心花怒放。是的,当身处广阔无垠的原野大地,眺望那一望无际的青纱帐,欣赏丰收的累累硕果时,人们的内心怎能不激动万分呢?这是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成果,这是养育他们的神奇土地,这是祖祖辈辈生长的美好家园。他们深深热爱着这块养育自己多年的热土,励志为家乡奉献美好的青春芳华。

伴随生产队的钟声,当年在派工现场,在休息的田间地头,流传着很多的故事。比如张家儿子结婚了,人家娶的媳妇热爱劳动,孝敬公婆,勤俭持家,是个人见人夸的好女人;李家女儿考上了名牌大学,是全公社的高考状元呢;王家的小伙子当兵了,去部队没几年功夫就提拔为排长、连长。社员们对这些正能量的东西非常羡慕和崇拜,也充实了他们的话题内容。正面的信息能激发人们的热情,他们坚持努力生产,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我还清晰地记着那些勤劳、善良、朴实的乡亲们,那是一个聪明智慧、乐观豁达,闪耀着灿烂思想光辉的群体。在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是吃大苦、耐大劳、甘于付出奉献的普通老百姓,他们的所作所为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所说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上,可爱的乡亲们树雄心、立壮志、出大力、流大汗,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当时流行一首很火的歌曲叫做《公社是棵常青藤》,唱出了大家热爱人民公社的心情。他们把公社视为常青藤,把社员看作是藤上的瓜;把公社视为红太阳,把社员看作是向阳花。非常生动准确地说出了人们热爱集体、努力奉献的心里话。

确实如此。当年的人民公社与千家万户紧密相连,社员们心向集体,齐心协力种好庄稼,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可谓,人心齐、泰山移。人多力量大,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人民公社蒸蒸日上的强大依赖,也是生产队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每个生产队社员都像是一颗向阳花,围绕人民公社这颗红太阳旋转,花儿朝阳开,花朵磨盘大,历经风雨坎坷,不畏艰难险阻,社员们永远听党的话,幸福的生活发了芽。那个历史阶段的生产队所作所为,反映了当时农民群众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乐观精神,体现了他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人多是一大优势,实干是决定因素。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通过努力拼搏,艰苦奋斗,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人定胜天,战胜敌顽,是那个年代突出的特点。

生产队的钟声曾经传递过很多重大消息。有一年连日大雨瓢泼,下个不停,导致洪水突发,泛滥成灾。村边那条大河里的水已达到警戒线,快要溢出河堤了。地里的千倾庄稼、万亩良田以及人们居住的小村庄随时都有被淹没的危险,此时情况万分危急。队长紧急敲响钟声,号召大家前去保护河堤,投入抗洪战斗,堵决口、筑堤坝,确保庄稼与村子不被水淹,捍卫来之不易的丰收成果与人身家园的安全。人们纷纷积极响应,展开了一场与洪水搏斗的激烈抗争。其场景惊天地、泣鬼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也有遇到大旱之年的时候,大半夜了,队长敲响钟声,要求社员们紧急集合,快去田间挑水浇地,及时灌溉缺水枯萎的庄禾,绝不能让这些亲手栽种的禾苗死于干渴。当然更多的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那就是丰收了!男女老幼、大人小孩一起出动,带着农具,推着小车,拿着口袋,背着箩筐,大家欢呼着、跳跃着一起奔向原野,连夜把成片的成熟的庄稼抢收归仓,大家披星戴月,挥舞镰刀,将沉甸甸的谷子高粱玉米等庄稼全部收割拉回到家,场面上堆满了丰收的果实,看着就让人非常兴奋。秋收的场景十分壮观,就像军队打仗一样,人们冲锋陷阵,你追我赶,不甘示弱,因为带回来的不仅仅是丰收的果实,还是人们寄予全年的生存希望。年终分红了!这也是令人难忘的喜庆时刻。人们在生产队队部门前排队领取属于自己的那份劳动报酬,手里数着崭新的人民币,盘算着如何给家人添置新衣,如何安排过年的美食,憧憬着来年的一切幸福美好。人人脸上挂满了喜悦之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妇女在生产队逐渐显示出了半边天作用。比如农业技术水平较高、体力较繁重的活计,她们同样可以承担下来,耕地、播种、收割等样样不甘落后,有的妇女甚至比起男人来一点都不逊色。生产队一般都配有负责妇女工作的副队长,带领一帮铁姑娘,冲锋在前,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队里交给的艰巨任务,时常能听到妇女们夺取农业生产新胜利的好消息。不论是抗旱还是排涝,不论是春种还是秋收,人们总能看到妇女们的潇洒英姿和勇敢坚定的靓丽身影。正是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培育了妇女的顽强意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征程中,树立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在劳动中寻找到了快乐与幸福,不少适龄男女还通过相互接触了解产生了爱慕之情,在家乡这块土地上喜结良缘,结婚生子,共度美好的一生。她们决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扎根一辈子,默默贡献自己的青春芳华。

生产队的钟声,不完全都是农业生产劳动的讯息,也有召开会议等其他事情的时候。在那些艰苦岁月,各种会议充斥各个领域阶层,生产队这个生产组织也不例外。比如什么批判会、学习会、传达贯彻上级文件精神会等等。但社员们对那些批斗会之类的事情并不太感兴趣,他们说,我们相信只有劳动创造财富,辛勤播种、努力耕耘,才会获得粮食大丰收。其他空谈会误国,折腾会误事。我们并不感兴趣。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代的到来,生产队完成了自身的使命,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从此,农村里再也听不到那熟悉的生产队的钟声了。村中歪脖树上的那口大铁钟已是铁锈斑斑,孤独寂寞的悬挂在那里,默默见证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再也没有人去击打敲响它。如今,村里有何大事小情需要告知村民,早已被村委会房顶的那个高音广播大喇叭取而代之。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李文龙,北京籍河北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政府机关公务员,现已退休。北京市石景山区作协会员。爱好文字,经常撰稿。弘扬正能量,传播真善美。所写稿件散见于部分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

  • 新中国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公社,生产队社员生活劳动珍贵视频

    新中国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公社,生产队社员生活劳动珍贵视频

  • 你经历过或者听老人讲过生产队的故事吗?(乙说)

    在头条中,我发现总有那么一些人对那个时候的人民公社及生产队的集体化进行恶毒攻击漫骂,用大锅饭,养懒汉,社员出工不出力,天天搞学习搞阶级斗争,还有甚至说土地和一切生产资料属于公社干部所有,社员交的口粮款 ...

  • 回忆昔日生产队 (散文)

    文香花开 感恩一路同行! [文香花开]平台是一个旨在为文学.朗诵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的纯文学有声平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倡导正能量作品,文香花开,花开有声!愿你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回忆昔日生产 ...

  • 回忆当年生产队的基本情况

    人民公社时代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因为当时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核算分配的,又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生产的.所以,在公社,大队,生产队三个层级中,生产队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从整体上讲,生产 ...

  • 黄英伟丨工分制:理解中国集体农业的钥匙

    作者简介 黄英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原载于<经济学家茶座>2020年第1期(总第87辑). 全文2693字,阅读约需6分钟 工分制:理解中国集体农业的钥匙 工分制,是中 ...

  • 【灵璧记忆】生产队里的记工员

    记工员 文/乡村农夫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不在是地主.富民的私有,农村成立了大队(村).生产队,农民聚在一起,集体劳动,每年到年终才分红,这么长的时间段,谁出勤了,谁缺勤了,队长也记不清 ...

  • 散文||生产队菜园

    生产队菜园 --记忆中的乡愁 曹越迪||河南 在吃大锅饭的年代,生产队对社员有具体的分工,有的饲养牲口,有的铡草,有的挑粪.而我爹因常年挖河.下井身体不好,受生产队照顾被安排到生产队菜园,专门从事种菜 ...

  • 【散文】安塞钟声 |星空豪博

    客居安塞县城,往事的回忆和奔波的劳累,让我沉睡在清晨甜蜜的梦里.几声雄浑沉稳悠远的钟声将我唤醒."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六点整."--这时下很少听到的报时声清晰地传入耳中. 其实, ...

  • 田方芝【散文】校园钟声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校园钟声 文//田方芝(山东聊城) 校园钟声,是我人生中最幸福.最 ...

  • 胡根庆//生产队的钟声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生产队的钟声 稷山 胡根庆 我生就一个男儿身,却像柔情女子一样思绪不宁,而随着年龄的增大,有时难免怀旧,然而一旦想起往事,又难免心潮起伏,最终心头涌出几多酸痛,当下不觉黯然泪下- ...

  • 胡罡/怀念一记钟声(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怀念一记钟声 胡   罡 不是夜半,没有乌啼. 更没有飞霜,没有月亮. 时间是正午,炎夏的正午. 无数的游人在身后穿梭着,车喧鼓噪--买吆喝的鼓. 我固执地站在 ...

  • 散文:在生产队挣工分的岁月

    第四部分:<收秋> 收秋的时候,天还热着.熟了的庄稼,诱惑着人们的心. 那个时代的庄稼地,几乎什么庄稼都种,是计划经济的必然特征,也有庄稼汉子的勤劳. 我简以五颜六色去形容那时的秋吧. 秋 ...

  • 【大荔文学·散文·王凌琴】生产队趣事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41 生产队趣事 原创/王凌琴 生产队时代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每当忆及,那熙熙攘攘的人和事,那吃食堂的辛酸,那修渠打坝的豪气,那贫穷却单纯的人心.困 ...

  • 红色线索:庙子沟的钟声(散文)

    红色线索:庙子沟的钟声 文/三峡刘星 01. "当当当"庙中小学的钟声响起来了. 清脆的声音回到在庙子沟的山坳里,这钟声敲响了一种历史的沧桑.古朴的书香的味道成为如今云阳镇民强新村 ...

  • 【憬·征途】聆听新年的钟声(散文)/张富存

    忽儿春夏,忽儿秋冬.时光还在渐行的大道上飞奔疾驰,还没有来得及转身,还没有仔细地回眸一下过往,旧年就飘逝已远,2020年的钟声又要庄严神圣地敲响了. 站在时光的拐点,有谁还能泰然自若呢?有谁能不心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