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 高考语文阅卷老师谈高考作文,绝对值得收藏!
小zuo说
我们继续从专题“高考语文阅卷老师谈高考作文”中学习高分作文之道。
高考语文阅卷老师谈高考作文
本文作者崔俊杰,山东省高考作文阅卷教师,山东省高考语文优秀阅卷教师;烟台市“十大优秀读书人物”,烟台市芝罘区作协监事长;《当代中学生报》《考试报》《语文周报》《语文学习报》《少年素质教育报》《意林·作文素材》《作文与考试》等报刊写作指导版特约作者。近年发表作文写作指导论文百余篇, 2014年编著出版《名师解读山东省高考作文》(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其他著作《名师陪练中学生记叙文》《名师陪练中学生议论文》《中考作文训练教程》《高考作文训练教程》等系列写作指导丛书正在编辑出版中。
(六)高考语文阅卷老师给高三学生的几点建议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首先了解自己的作文水平处于什么样的档次,这样才能在考场上适当地发挥。如果你是不太会写作文的人,就要保守一点,首先要保证不偏题、不离题,用最简单的语言和自己熟悉的例子来写作文。除了事实论据之外,也应当准备些道理论据,比如中西哲人名言融于文章当中。对于作文水平一般的考生,则可以用一些切题的新例子,加上一些修辞手法,并注意作文结尾拓展要总结到位。而平时作文比较优秀的考生同样也要注意,因为这些考生通常比较有思想,所以要注意在语言、文体、观点上创新的同时,不要偏离主流价值观。
2、注意审题
作文的审题很重要,考生要舍得花十几分钟进行审题,先把题目的要求看清楚了再下笔。要从题中找到这些信息:谁,什么事,结果怎样。然后想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这个结果告诉了我们什么。写之前,要在心里问自己几个问题: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自己为什么持这样的观点?应该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结尾应该怎样升华?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也就有了思路框架,在写作过程中就不会卡壳了。
3、夯实基础,重视读书
语文基础不是背出来的,语文是文气当先,应该多读当代名家散文。学了十二年的语文,必须真正的看过当代名家散文,体会名家语言。语文绝不仅仅是背点成语、校正字词就能学会的。我们学了十二年的语文是真的要读点书的,而这点书绝不是市面上买到的什么“一口气读完历史”,你得留下时间去读,语文一直与人的生命体验相关,这是我在学生的卷子当中一字一句读出来的,我在字里行间读出了大爱,读出了对语文的理解,读出了鲜活的文气。
4、心中有大爱
高三学生跟初中学生最大的差别就是:心中的爱有文化,有社会,有对苍生的、对生命的大的关怀。把心中的大爱完美地表达出来就是好文章。
5、关注社会生活
要适度关注社会人生,把社会焦点、人生问题与复习相关的考点知识有机结合,联系实际,联系具体的社会生活,为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搭建一座桥梁,养成有思考、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习惯,学会思考,学会运用知识,形成综合驾驭语言的能力,让写出来的文章充满时代气息。
(七)阅卷老师最反感的考场作文举例
曾经有个学生在高考前写了几篇文章让我评分,我一看就知道,他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习惯了一个模板,高一初学议论文时老师给学生一个模板这是正常的,但是学生不可以盲目模仿,而是要动脑子去考虑这个模板如何运用:作文题目跟自己有何关联,文章有何内在逻辑性,在这种逻辑的前提下想要讲清什么样的道理。你的作文内容是讲故事后贴标签,没有独到具体的分析,结构全是并列罗列三个感动中国的材料。你让老师情何以堪?
在阅卷现场让老师反感的作文远不止这一种。有的考生作文正题下面有副题,开头引用名人名言作为题记,全文再加三个小标题,一篇不到900字的文章被切割得四分五裂;有的考生作文语言极端绝对,“一定”“必须”这样的词语充斥全篇;有的考生作文事先准备三四个感动中国的故事,东拉西凑编织成文;有的考生作文开头“气势磅礴”,结尾“画龙点睛”,中间却是一堆豆腐渣;有的考生作文是“老父江南殁、家兄塞北亡”,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惨故事——父死母病危;有的考生作文无病呻吟,用小资抒情的语调去描写议论;有的考生作文内容空洞语言贫乏,整篇皆是看似玄妙实质空乏的废话;有的考生作文过分追求亮点想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全文使用整齐的排比句以求排山倒海;还有穿越时空、文白夹杂等等。阅卷老师了解你追求作文高分的心情,但是却理解不了你的上述做法。所以尽管你极尽全力去“讨好”老师,却不会赢得高分,不说真话和实话,只讲空话和套话,你的作文凭什么赢得老师的青睐?
其实你想得高分,重点就是看作文内容能否触动阅卷老师,能否给阅卷老师一些启发、一些思考。阅卷老师希望考生能在平常的生活里发现闪光点,不要认为日常生活很平凡就找不到值得你写的人和事;不要摒弃生活里真实美好的东西而去写远离自己生活的虚假编造的情感,只要你的作文写的是你的真情实感,那么分数就不会低。
(八)决定一篇高考作文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审题角度是否准确。审题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考场作文是命题人规定好范围,要求考生在划定的范围内,按照限制条件进行写作。审清题意就是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做到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划定的范围和限制进行写作。如果哪一项理解错了或过了,都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局。提醒两点:一是不懂材料,胡乱引申,在没有完全读懂的情况下,匆忙写作,结果造成跑题;二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写作方向,看到其中一点就下笔写作,结果造成命题失误。
第二,对材料的认识、理解是否深刻。考生对材料的理解程度,不仅影响了发展等级中“深刻透彻”项的评分,更重要的是决定了作文立论和论证的过程,或者是立意和形象化的过程。考生对材料认识深刻,作文就容易写好;对材料理解肤浅或者有误,作文即使不离题也难以产生严密的逻辑与合理的想象。
第三,学识见闻的积累多少和运用水平高低。好的作文能广征博引而没有斧凿的痕迹,铺排而出却不显重复累赘,有效地增强了文章的内涵和说服力,显示了考生丰厚的积累和冷静的发挥。相反,差的作文既讲不出一个生动的故事以表现主题,也拿不出像样的例子,说不出什么道理去论证观点,这类考生文化积淀、生活积累太少,学识见闻贫乏,作文空洞乏味。
第四,文体和表达方式的选择和运用能力强弱。给材料作文对文体和表达方式的限制很少,这对考生来说既是一个机会,又是一种考验。有没有选好文体,会不会运用表达方式,就成为作文技能技巧的重要标志。高考作文采用“基础等级”“发展等级”分级评分法,“文采”是一个重要评分点,好的作文不仅语句通顺,而且文采飞扬,翰墨喷香;而差的作文不仅词汇少、句式少、修辞少,而且错别字多、病句多、废话多。
第五,内容是否充实厚重。内容充实,是高考作文的基础等级要求之一,有的考生由于视野狭窄,阅历不深,作文时难以找到典型、新鲜的材料,因而文章显得空洞、单薄;相反,有的考生平时博览群书,注重识记积累,因而在考场上能够厚积薄发,旁征博引,化人为己,增添文章的厚实感,令阅卷老师深为叹服。纵观近几年的考场议论文佳作,往往能在关键处,巧妙地引用名言妙语,让语言的海洋波光闪烁,让文章的天空群星璀璨,让阅卷老师感受到考生丰厚的文化底蕴。
(九)解读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之“有创新”
《考纲说明》对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如下: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的手法,文句有意蕴);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分为两部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发展等级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深刻主要是就立意而言,要求考生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示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丰富是就材料而言,要求材料丰富,形象丰富,意境深远;
有文采主要是就语言而言,要求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有创新,是要求见解新颖,善用新鲜的材料,或构思精巧、推理想像不落俗套,或能够表现一定的个性特征。有创新是就文章总体而言,它既是对文章的要求,更是对创新精神的一种倡导。
高考作文设立发展等级,尤其是设立“有创新”的条目,目的就是想通过一个侧面,改变学生作文的保守状态,鼓励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的要求,有两点:一要有甘冒风险的勇气。创新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没有一点冒险精神,满足于四平八稳,如何推陈出新?凡有创新品质的考生,即使在大的立意观点方面一时无法突破的情况下,也会尽量在细小方面与众不同,比如标题巧一点,开头新一点,文中安排一两个动人的细节,力争有一两处亮眼的语言,等等。这是一种境界,有境界就会风采独特。二要有拒绝平庸的气度。拒绝平庸就要突破模式的束缚,模式是创新的死敌,要创新就要突破模式,唯有如此,才能让创新的思想在蓝天自由飞翔。
那么,怎样才能创新呢?
一,题目创新,比如采用散文化的语言或诗的语言为题,巧借名言警句作题目,借用歌词作为文题,巧用比喻、双关、谐音、拈连等修辞手法拟题。
二,立意创新,运用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三,材料求新,扩大阅读视野,巧换视角。
四,形式创新。五,构思创新。六,语言创新。
(十)阅卷老师心中理想的作文是什么样的?
作文题目拟制靓丽,做到准确、鲜明、凝练。开头吸引读者,要顾及全篇,注意文章风格,尽量避俗就新,辨明文体;避免头重脚轻、开头冗长,避免东拉西扯、入题缓慢。审题角度准确,立意高远深刻,言他人之所未言,写他人之所未写。切忌全篇没有一个主题,牵强附会,颠三倒四,忽东忽西。要精心选择材料,材料要真实准确新颖典型,具有普遍意义,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给人以教育、启示,最好从课本中寻找材料,做到学以致用;或从生活中采集材料,有生活就有分数;或从练习中积累材料,把阅读中新鲜的材料迁移到作文中;或从报刊中寻找材料,做到与时俱进。构思行文新巧,想像奇特又合情合理,夸张、渲染、虚拟、联想到位而不过头,反弹琵琶而能自圆其说;在结构上运用曲折之法,如巧设悬念、抑扬顿挫、铺垫映衬、巧合意外等。论据引述活泼,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一个小小的细节能点亮一个论据的精髓,甚至决定一篇文章的高下。论据分析有力,可以因果分析,可以假设分析,可以辨证分析,也可以就事说理。内容充实厚重,要使自己写的议论文“有文化底蕴”,一种较好的方法就是在文中恰当地运用引用论证。纵观近几年的考场议论文佳作,往往能在关键处,巧妙地引用名言妙语,让读者感受到写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文章撼人大气。作文平庸的原因是缺乏震撼读者心灵的大气,有意矫情。或胡编乱造,希图以虚假赚取人的认可;或制造悲情,希图以悲剧引起人的同情;或美化自己,希图以“高大”吸引他人眼球。
文章大气从何而来呢?
一要有立意的大气。不能限于材料要求或自己的狭小天地,要从中跳出来,眼观大世界、云卷云舒,文写古今中外、政文史哲。
二要有句式的大气。用干练有力的肯定句、富有气势的排比句、节奏铿锵的长短句、参差错落的整散句等。
三要有语言的大气。语言要有道理,有意蕴,含蓄有效的语言中可以透露出一种大气,尤其是一语中的的分析,揭示现象之后的本质,更让人读后有茅塞顿开、披云见日的爽快之感。语言写作有味,要写出韵律味,写出哲理味,写出文化味。结尾精辟有力,会使文章结构严谨、升华主题,呼应前文,强化形象。结尾要克服有头无尾、结构残缺,虎头蛇尾、收束无力,过分张扬、与文不符。卷面干净整洁,书写要认真,字迹不能潦草。
(十一)高考满分作文有哪些特点?
满分作文是扣题行文的,并且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特的角度,有高雅的境界。行文有境界是一种很高的评价,境界可分为凝重的和清雅的两种,前者主要是指忧国忧民,后者主要是指超然物外。作文的境界在何处最能体现出来呢?一是拟题上,二是立意上,三是构思上,四是用料上。
满分作文有大气的立意,准确、深刻。因为高考作文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所以就要看重那些能写出大气文章的人。满分作文是写大我、写豪气、写真理,不是在个人的“小我”里面转,不是哭哭啼啼、唉声叹气,不是只写琐细、缠绵和朦胧。满分作文有感恩的心志、有底蕴深厚的材料,那么怎样使文章有底蕴呢?一要选择名料,少选自我;二要选择名言,不是自己;三要事例丰富,不要一事到底。满分作文有合意合理的结构,有行云流水的语言:简洁、气势、流畅。满分作文感情真挚,能够“我手写我心”;假大空、缺乏真情实感的文章是不能得满分的。
满分作文构思巧妙、独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绝非大众化和老生常谈。满分作文的结构完整、严谨、有创新,符合行文规律;满分作文说理透彻,论证有力;能够灵活采用各种手法,或排比,或引用,或比喻,或正反对比,使说理透彻明白,深刻到位。
满分作文语言有文采,句式灵活,富有新意;语言凝炼,遣词造句非常讲究;整句散句结合,采用多种修辞方式,富有新意,富有气势;如果是记叙文、小说则善于运用各种描写手法。满分作文标题先声夺人,形象生动;开篇点题,引人入胜;材料充实、新颖、典型、不落俗套;文章脉络清晰,选取角度好,书写认真清晰美观;满分作文具有文化性、思辨性、哲理性。
(十二)作文的本质就是创新
文章切忌随人后,文若春华贵出新。作文的本质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有生气,才有活力,才能动人,才能洗人耳目。
【考点讲解】《高考说明》对“有创新”的具体要求是:
⒈见解新颖:要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正面思维---立意更高更新更全面;逆向思维---反其意而用之;联想创新---变换角度,出奇制胜。
⒉材料新鲜:现实中的鲜活材料;精心比较后选出的典型材料;虽旧而有新意、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的材料。
⒊构思新巧:这是作文创新中最引人注目 的一点,也是考生最能发挥创新精神的地方,应该充分展开想象,以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选择新的角度,新的形式,新的体裁,构思出独具慧眼,极富个性,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来。
⒋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能突破思维定势,推导出与一般人不同的原因或结果:想象奇特、独到,或新颖别致,或含意深长,耐人寻味。
⒌有个性特征:文章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能表现自己独特的人性感悟,能抒发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不是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东西。
【如何创新】
⒈改变观念勇敢创新
很多同学在构思时不敢大胆创新,不敢施展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其实作文就是让你施展才华展示个性的,只要你不违背题意,就不算跑题,要大胆创新,才能获得高分。
⒉突破思维定式进行创造性思维
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从而获得正确的深刻的认识;要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要会将侧向与反向、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合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文思泉涌。
3.善于联想巧用比喻,巧用诗词名句深刻揭示中心,勤于思考见解新颖
“新”从思考中来,要勤于动脑,留心观察,紧扣时代脉搏,从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捕捉新意;要充分展开联想,从无垠广阔的天地中寻觅新意;要善于逆向思维,从习以为常的素材中挖掘新意。这样就能够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写出有创新的好文章了。
(十三)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1、论据选择的要求。
首先论据要为论点而设,要确实能证明观点。每个材料它最能证明的那一“点”是什么,这最应是我们思考研究的。其次论据要准确可靠,文章所用论据,如是事实论据,那应确凿无误;如果是道理论据,应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引用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第三论据要典型,所谓典型,是指那些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量。
2、论据运用的要求。
述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我们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多义的,或者说材料的主旨总是由多个意义点构成的,这样的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用它论证观点时就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找出切入点,把事例与论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使材料与观点粘在一起,使之高度统一。如果是多个材料论证论点,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
3、论据的来源。
写作文应该从自己积累的哪些方面寻找论据材料呢?一,在我的生活范围内寻找。二,从历史人物那里寻找。三,从当代的新闻人物中寻找 。
4、论据的使用方法。
一,单个材料的使用:剪裁取舍、概括叙述。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二,多个材料的使用:列举排比、简短有力 采用列举的方式,一口气铺陈若干个事例,形成流泻奔腾的气势,这成为高考作文常用手法。
三,一材多用:多角度、多层面发掘。
(十四)高考作文,细节决定成败
文章的主旨、结构、形式等方面力求显赫,目的是让阅卷教师一眼就能够把你的文章看得清清爽爽、明明白白。主旨可以通过首括句,将文章所要传递的主要观点、见解、主张等呈现给阅卷教师,以便阅卷人不用通览全文就能够窥斑见豹,也就是说,不会占用、浪费阅卷人更多的宝贵时间,就能够对你的作文大意了然于胸。结构可以采用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等,给阅卷人以鲜明、深刻的认知;还可以运用排比句(段)、拟人、设问等修辞,使阅卷人对你的文章结构一目了然。形式可以把每段的主旨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来,放在段首;或是把哲理句、体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得意句独立成段,这是文章的采分点,能够使阅卷人眼前一亮。
由于考生时间分配失当,致使文章有头无尾,或是虎头蛇尾,这样,不仅字数达不到要求会扣分,更重要的是文章意思不完整,很难给阅卷人以整体感,这样的文章当然会影响分数的。阅卷人的心理,对文章最后部分总比较重视,并往往会在脑海里留下总体印象,从而定下文章的档次。考场作文要获高分,结尾一定要和开头呼应,做到首尾圆合,结构完整。
高考作文,不管写成议论文还是记叙文或是散文等,都一定要做到洗练、简洁的要求,不要冗长、啰嗦,而应以一当十:如果是材料作文,对材料应该简约地引用、提炼,而不是大段地照抄不误;如果是命题、半命题或话题作文,事件、故事的叙述,也要依据文体区别对待,尽可能写得简略、概括些,特别是议论文更要这样。文字洗练简洁、词约意丰,阅卷人肯定喜欢。
在生活真实与合情合理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可以将人物、事件写得完美些、巧合些,因为,考生的生活环境、领域与视界的局限,就决定了考生可以也应该这样来写作,这与胡编乱造有本质不同,为了典型性,一个人的衣服可以是山东人的,帽子可以是北京人的,脸庞可以是浙江人的……目的就是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与问题的本质属性来。
细节决定成败,这里的细节,是指文面清洁,不乱涂乱画,以致黑墨团处处可见;书写工整,字体不要有大有小,或是超出格子,或是“躲”在格子的一角,看起来刺眼或别扭、费眼神;尽可能地避免错别字,写作时,如果遇到没有把握写对的字、词,就要换用近义词、同义词,不要硬写、硬用;语句应通畅,语意连贯——写完后,时间允许的话,最好能通读一遍,借助语感,对疙疙瘩瘩、表意不畅、不明的地方稍加改动,以不影响意思表达,阅卷教师能够看懂为原则。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对作文的得分却起到无形的决定作用。毕竟,赏心悦目的文面,犹如一个眉清目秀的“美人”一样,谁又能够忍心破坏她的神采、韵致呢?
(十五)作文立意,要跳出四个小圈子
高考作文里那些语言低幼化、构思平板化、立意谜语化、内容庸俗化、书写随意化的作文,会破坏老师的阅卷情绪;而那些观点鲜明、扣题紧密、表达干练晓畅、过渡紧凑、书写工整清晰、凤头猪肚豹尾的作文倍受阅卷老师的青睐。
所以考生首先要学会审题,准确立意。立意准是得到内容分的基本前提,若审题失误、角度失当、立意失明,即使你的语言再有文采,事例再丰富新颖等,那你的文章最多得到基本分。不少学生审题时一目十行,一叶障目,顾此失彼,断章取义;或读材料时心猿意马,注意力不在理解材料上,而是一味想投机取巧,在关注背好的材料和文章怎样与题意套联,结果理解歪曲了材料的本意;或者一边读材料一边就急于构思自己的应试文章,心有旁骛,造成了选不准角度,中心散乱不清。冷静、客观、全面理解材料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很重要,这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基本点。
许多考生规矩观念淡薄,一下笔便是“哲理”,便是“抒情”,到正文则信马由缰,不伦不类;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顾此失彼,颠三倒四;选材散漫,乱扯乱侃;罗哩罗嗦,空洞杂乱。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想以全篇滴水不漏、完美无缺取胜相当困难,想写出合题切理、文采飞扬、亮点迭出的佳作来很不容易,但要做到局部流光溢彩、珠圆玉润、锦上添花还是可以的。
高考作文的总体走向是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发展个性,突出人本,鼓励合理的创新。考生在表述中不能没有对事物内涵、价值、意义的揭示,叙写事件一定要明晰深刻,阐述观点一定要追因究果,不能简单地罗列现象材料。对于材料作文,务必要对所给材料要认真分析,准确抓住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主旨和规定话题立意。要对题意理解准确,表述明确,立意深刻。
立意时要跳出四个小圈子:
一是跳出物质性的小圈子,进入精神世界的理性思考,使思想有高度;
二是跳出个人小圈子,从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视角上换位思考,分辩是非,权衡利弊,使观点有高度;
三是跳出眼前的小圈子,适当进入历史的昨天与前天,以古谏今,使见解有深度;
四是跳出生活现象的小圈子,进入文化层面透视社会文明,使思维走出简单肤浅,进入哲思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