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激光冠名】深度|工信部第二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入围名单释放出哪些信号?
12月12日,工信部发布公告,将拟公告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二批)予以公示。
公告显示,包括国能、中信国安盟固利、贝特瑞、中航锂电、多氟多、欣旺达等18家企业入选。其中电池材料企业6家(正极材料2家,负极材料1家,隔膜1家,电解液2家),电池企业12家(储能型电池7家,消费型电池6家(含重合))。
1、《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第二批入选企业增加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于2015年9月7日发布,2016年1月1日正式启用,目前为止已经公布了两批入围名单(第一批名单已确定)。
第一批入围名单于2016年12月26日公布,当时入围的共有9家企业,而在2017年4月17日正式公布的最终名单中,只有8家。锂电大数据对比发现,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最后落选,但其今年再次入选,能否取得成功,且等结果便知。
需要注意的是,成功进入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名单中的企业,此后无需再次申报评选。
拟公告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二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由锂离子电池细致到车用动力电池
2015年3月,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其中明确规定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得低于2亿瓦时;2016年11月22日,工信部发布了《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规定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瓦时,要求提高了40倍,令业界哗然。
该条规定出台之时,能够满足规模要求的,只有自产自销的比亚迪,沃特玛、国轩高科、力神等都在拼命地扩张产能,以够到8GWh的线。行业龙头尚且如此“狼狈”,对于不少企业来说,可以称得上是“灭顶之灾”。
尽管动力电池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让不少企业备受打击,但是仍然应该看到背后的意义所在。
①两项政策的出台相隔不到2年,足以说明国家对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
②值得注意的是,两项政策的名称相差一个字,意见稿比2015年的版本少了一个“蓄”字,主要是因为“蓄电池”不一定是动力电池,因而要更加严格细致化动力电池的相关要求。
③一方面,基于动力电池产业的快速爆发,动力电池企业“散、乱、差”现象严重,动力电池产品的技术和水平参差不齐,且部分企业产品安全水平较低,需要行业政策进行引导;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曾表示:“80亿瓦时的产能门槛可能是基于到2020年时动力锂电池100GWh的市场需求做出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正在收集企业的意见,反馈给工信部。”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的规范要求的提高似让些许企业颇受打击,但在政策方面仍有偏爱。
2016年6月20日,工信部发布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录。韩系电池巨头三星与LG在华动力电池公司都未能进入该名录。而这一名录直接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下简称《推荐目录》)挂钩。使用了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才能入选《推荐目录》,获得中国政府提供的新能源补贴。
自此之后,韩系电池企业节节败退,在今年2月8日当天,三星SDI天津电池工厂炸;3月底,北汽与SKI在北京的合资工厂宣布停产;同样是在三月,LG的南京工厂被传产线已闲置多时,将转让给上汽;10月,三星SDI天津工厂两家中资股东纷纷宣布从SDI天津撤资,双方共计转让30%股权。
号称“太极虎”的韩系动力电池企业的黯然退场,似乎让国产动力电池企业长舒了一口气,但事实却是仍然“前有狼,后有虎”。
1、前有狼
今年3月初,四部委印发了《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单体比容量要达到300Wh/kg;系统比容量(即组成电池包后)争取260Wh/kg;成本达到1元/Wh;使用环境达-30℃到55℃;具备3C充电能力。
首先,这是一种针对性扶持,意味着技术落后的企业将面临淘汰;其次,据信息显示,国内目前能量密度最高的三元锂电池,最高单体比容量也不超过200Wh/kg,300Wh/kg的指标对于许多动力电池厂商来说是难以完成的任务,而据各机构测算,特斯拉电池的单体比容量也只是达到了250Wh/kg。
2、后有虎
“太极虎”虽暂时退场,但日系松下仍有巨大威胁。
在今年10月特斯拉透露出在华建厂的消息之后,松下宣布将投资1000亿日元,在中日美三地同时增产。将在中国大连新建第二栋厂房、将生产规模提高约1倍。
早在2015年末,松下就对外宣布将在大连保税区投资500亿日元兴建动力电池工厂,预计2017年底一期工程完工投入生产,而在今年5月,这一工厂宣布投产,比预计时间提前了5个月,随后宣布在江苏兴建动力电池厂。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份,松下收购的三洋能源进入了《推荐目录》。
这就意味着,锂电三足鼎立的格局或将改写,韩系电池企业节节败退之后,真正的王者之争将在中日之间上演。
郑重声明:锂电大数据(http://www.qd-lib.com/)对本文保留全部著作权限,未经许可授权,禁止第三方以任何形式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