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麻黄汤证、麻黄加术汤证验案 – 经方派

麻黄汤证

太阳伤寒证案

刘某,男,50岁。因工作需要,自北京赴甘肃省。当时正值隆冬季节,不慎冒受风寒而得“太阳伤寒证”。发热,39.8℃,严重恶寒,周身大小关节无一不痛,身无汗,咳嗽,脉浮紧。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12克 炙甘草3克 一剂

服药后,盖被躺火炕上发汗。约1小时左右,遍身絷然汗出而解。

【解说】麻黄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伤寒证的第一名方。张仲景说:“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寒热,诸痛与无汗而喘三组证候。太阳伤寒证的病机关键在于寒邪外束,卫气闭郁,营阴不得畅行,简称为“卫闭营凝”。因为表闭无汗,所以又称之为“表实证”。

表实证与表虚证的“卫强营弱”不同。前者以无汗为特点,后者以汗自出为特点。由于卫阳被寒邪所闭郁,营阴被寒邪所凝滞,所以用麻黄汤辛温发汗以散寒,目的在于发越闭郁之阳气,而使营阴畅行。服药后必须要微微汗出为佳,用药时要注意麻黄:桂枝:炙甘草的剂量比例应该是3:2:1,否则就会影响发汗的效果。

服用麻黄汤一般都能汗出,与服桂枝汤啜粥取汗有别。但应当注意,服麻黄汤后也有不汗出的情况。从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中所记载的几则医案中看,可以将服麻黄汤后不汗出的情况概括为以下三种:一是表证未解而先用下法,导致中气虚弱而无力作汗,这种不汗出是由于误治;二是久居寒冷之地或平时习惯于寒冷之气,轻易不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如果一旦受之,所感邪气必定比一般人要严重,如果用药剂量不足就不能发汗,这种不汗出是与地域、职业有关;三是有的患者服药后,阳气发动,化水为气,汗出于无形而不被发觉,也好象不汗出。诸如此类情况,变化难测,所以临证时要细心推求其理,就不致于惊慌失措。

更需要一提的是,由于麻黄汤有较强的发汗作用,使用不当又会产生许多变证,不少临床医家视之如虎狼,畏而不敢用。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临床辨证不明确,对于伤寒病与温热病的鉴别心中无数,所以一见发热为主的病人,多从温热病方面治疗。《伤寒论》指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这里突出地强调了温病“口渴”与“不恶寒”乃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如果不出现口渴,证候表现仍有恶寒特点,还是应该考虑风寒的病情。因此,外感初起口渴与不渴,是识别寒、温的一个苗头。另一方面原因主要是医家受温病学说影响,畏其辛温形成一种偏见,其实,只要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用麻黄汤治疗伤寒表实证是唯一最有效的方剂。

又附:小儿伤寒案

张某,男,2岁。患发热,39℃,他医用辛凉法治疗而反增剧。症见:形寒,头痛,咳嗽痰白,始终无汗,病已3日,脉仍浮紧,舌苔白润。按太阳伤寒表实辨证,投以麻黄汤:炙麻黄6克,桂枝4克,杏仁10克,炙甘草2克。药后约半小时,即汗出热退,一剂服尽而愈。

麻黄加术汤证

水肿案

高某,女,37岁。患浮肿八年,每每因遇寒冷而加剧,曾经西医诊断为粘液性水肿,多方求治无效。患者全身浮肿,以颜面部为甚,伴恶寒,肢体沉重疼痛,无汗,胸脘痞满,小便不利,大便常秘。舌苔白滑,脉浮紧。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10克 炙甘草3克 苍术10克 三剂

每次服药后,均有微汗出。三剂服尽,肿消,其它各症亦随之而愈。为巩固疗效,以苓桂术甘汤善后。

【解说】麻黄加术汤是张仲景用来治疗“湿家,身烦疼”的一张方剂,具有发散寒湿的治疗作用。本案所治的水肿,属于《金匮要略》中“水气病”的范畴。在《水气病篇》 中,张仲景并没有提出麻黄加术汤这一治法,为什么在此却用本方治疗?患者全身浮肿,但以颜面部为甚,张仲景在论治水气病时提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麻黄汤为发汗之剂,所以用来发汗以消肿,此其一;本案除了浮肿外,还见有明显的肢体沉重疼痛,恶寒无汗,舌苔白滑等寒湿在表的症状,符合麻黄加术汤所治寒湿郁遏卫阳这一病机,此其二;服用麻黄加术汤后,不但能够发散在外的寒邪湿气,而且可以宣畅肺气,恢复肺的治水功能,使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驱湿邪从小便而出,此其三。所以,临床审证施治,贵在证机相符,方证合拍,切不可拘泥而失其变通之义。

又附:头痛案

张某,男,38岁。初春之时,因骑自行车过猛,汗出而受风。自述左侧风池穴处疼痛剧烈,以致夜不成眠,无其它症状,但不汗出。舌苔滑腻,脉弦紧有力。予麻黄加术汤原方:麻黄10克,桂枝6克,杏仁15克,苍术10克,炙甘草3克。每次服药后皆得微汗出,服一剂后,疼痛明显减轻,二剂服尽,头痛已消。

【解说】本案辨证关键在于疼痛部位在风池穴处。该穴位于后项,属太阳经所主,虽然症状不齐备,但由于表实无汗,所以用麻黄汤治疗。加苍术是因为舌苔滑腻,兼有湿象,因而用术以化湿。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桂枝二麻黄一汤

    汗出不彻邪还袭,如疟频来时翕翕: 桂枝汤二一麻黄,表后脉洪为病吉. 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麻黄.杏仁. 功效:辛温轻剂,微发其汗. 主治:太阳中风轻证.症见发热,恶风寒,形似疟状,一日 ...

  • 连载丨《伤寒辅行录》(1)

    ◆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脉浮紧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发热恶寒,如疟状者,麻黄桂枝汤主之,桂枝麻黄汤亦主之. ◆伤寒表未解,干呕发热而咳者,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后,外证已,仍咳而呕渴 ...

  •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妙用

    被<伤寒论>所局限的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妙用竟有这么多! 中医学苑 昨天 本文摘编自学苑出版社<吴佩衡伤寒论讲义>,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少阴病,始得 ...

  • 刘渡舟老师运用栝楼桂枝汤验案

    中医书友会第266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中医书友会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书友会的文章,可以这样做: I导读 ...

  • 经方大师刘渡舟老诊治“水心病”验案分享(...

    经方大师刘渡舟老诊治"水心病"验案分享 (三) 病例7 北京李某,男,46岁.患心悸气短,每在夜晚发作.所奇者其左颈之大血管,随心悸发作而憋痛不休,叠经中西医治疗而病不愈.切其脉沉 ...

  • 刘渡舟:小青龙汤与大青龙汤的区别 – 经方派

    刘渡舟:小青龙汤与大青龙汤的区别 分类: 经方入门 标签: 刘渡舟,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大青龙汤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 ...

  • 刘渡舟:抓主证,使用经方的治例

    抓主证,使用经方的治例 <伤寒论>言不虚发,句句皆有实践根据.我们一定要细致地抓好主证,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为了说明抓主证用经方的重要意义,试以个人的临床治例说明如下 ...

  • 刘渡舟丨心悸的证治

    I 导读: 刘渡舟 老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并配上医案把心悸的大部分情况都说得非常清楚,有全景蓝图在胸中临,证可以鉴别开来各式各样的 心悸 ,这样使用经方也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文章是干货,建议收藏反复看~ 心 ...

  • 【刘渡舟】抓主证用经方的一些体会

    <伤寒论>所载的一百一十三方(缺禹余粮一方),为后世采用汤液治病广开了途径,被后人称之为经方. 为什么称为经方的说法很多,简而言之,主要是因为它具有组方严密,用药少而精,疗效迅速等特点.用 ...

  • 刘渡舟:抓主证用经方的一些体会

    <伤寒论>所载的一百一十三方(缺禹余粮一方),为后世采用汤液治病广开了途径,被后人称之为经方. 为什么称为经方的说法很多,简而言之,主要是因为它具有组方严密,用药少而精,疗效迅速等特点.用 ...

  • 刘渡舟多年临床的体会:使用经方,必须抓住主证

    本文选自<刘渡舟医论医话100则> 作者:王庆国 刘渡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倡仲景之学,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博采众长,学验宏富,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思想和医疗 ...

  • 【刘渡舟:伤寒临证常用方47首】

    【刘渡舟:伤寒临证常用方4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