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治疗舌体感觉异常案两则 – 经方派
案一
患者,女,70岁,形体偏胖,皮肤白皙,营养状态可。
2019年5月18日初诊。
主诉:舌体麻木灼热疼痛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开始出现舌体轻微麻木灼热疼痛,自诉曾至医院行相关检查,未见异常(未见具体检查报告),故未服药治疗。后觉舌体麻木灼热疼痛感日益加重,且舌体活动欠灵活,遂来就诊。
刻诊:患者舌体麻木灼热疼痛,活动欠灵活,舌体无肿胀,无溃疡,口干欲饮,喜饮热水,平素便溏,日2次,食寒凉偏性的食物易腹痛腹泻,纳可,眠差,舌红苔黄厚腻,舌下络脉迂曲怒张,脉滑细。
既往史:发现糖尿病病史一年余,未服用降糖药,2019年5月17日测空腹血糖为11.5mmol/L。
拟方如下:姜半夏10g 黄芩10g 黄连10g 干姜10g 甘草6g 大枣15g 西洋参10g 天花粉15g 七剂,水煎温服。
2019年6月2日二诊:患者诉其隔天服药一剂,现自觉舌体麻木灼热疼痛感已明显减轻,但仍觉口干欲饮,服药后胃肠舒适,大便成形质软,睡眠较前好转,今晨自测空腹血糖为9.2mmol/L。舌稍红苔薄黄腻,脉滑细。
予一诊方减干姜为8g,加重天花粉用量为30g,方如下:
姜半夏10g 黄芩10g 黄连10g 干姜8g 甘草6g 大枣15g 西洋参10g 天花粉30g 七剂,水煎温服。
2019年7月5日,患者微信告知已守二诊方断断续续服用十四剂,现舌体异常感觉已基本消失,舌体柔软,活动灵活,口轻干,大便正常,服药期间睡眠尚可,今晨测空腹血糖为8.0mmol/L。欲暂停药观察数天,再继续调理血糖和睡眠。患者发来舌像可见舌淡红苔薄黄腻。
案二
患者,男,25岁,形体高瘦。
主诉:舌体麻痹、味觉减退1月。
2018年11月6日初诊。
现病史: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舌体麻痹、味觉减退,至某诊所就诊,予西药(具体不详)内服后无效,遂自服清热泻火的凉茶,亦无改善,由朋友介绍来诊。
刻诊:舌体麻痹,味觉减退,无口干口苦,平素不喜食寒凉冷冻之物,纳眠均可,大便粘腻,舌红苔黄腻,脉滑。
拟方如下:姜半夏10g 黄芩10g 黄连10g 干姜5g 甘草5g 党参10g 大枣15g 三剂。水煎温服,日一剂。
2018年11月10日二诊,舌体麻痹感减轻,味觉已恢复正常,大便粘腻,舌红苔黄腻,脉滑。予续守一诊方三剂。
2018年11月14日三诊,患者诉舌体已无麻痹感,味觉正常,大便细软,舌稍红苔薄黄腻,脉滑。予继续守方三剂善后。
按语:
案一、案二两位患者均以舌体感觉异常为主诉,若单纯从主诉出发,似无更多可资辨证之证候,故本病在辨证时,不能受主诉的左右而影响了自己抓主证、抓病机。此两案综合其症状分析:均不喜食寒凉之物,食之则胃肠不适,且大便溏或粘腻,有大便性状改变之“下利”现象,其脾胃虚弱之证,由此可见一斑。再观患者舌像,舌质均偏红,苔黄腻,明显反应了湿热蕴结中焦的存在。由此可见,此两案之病机为寒热错杂、中虚湿热蕴结,而半夏泻心汤为一首最具代表性的寒热补泻同用的胃肠良方,故投之方证相应,不治舌而舌病自愈。
作者:赖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