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兰、徐茹蕙两姊妹的故事 禺草号汉阳

自古以来描写男女爱情的故事颇多,有浪漫型、悲戚型、刻苦铭心型及悬念型……真可谓五花八门不胜枚举。但讲述家室姊妹(正室和侧室)之间情感之事,除相互算计勾心斗角外,鲜为人知少之又少,甚至是一遍空白。在此,我讲一个真人真事,不是姊妹胜势姊妹的故事。其实,此事在当年汉阳府城和丰乐里一带,已成人们茶余饭后,名噪一时的佳话。

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黄道吉日的某一天,汉阳府(城)的显正街上,张、江两大户人家喜结良缘,宴请宾客,为儿女操办婚事。作为一家之主的张三异,对57岁那年老天又赐的三儿子更是疼爱有加,从小带在身边不说,启蒙教育教授课业也自己是一手抓。在其婚姻大事上,更会事必躬亲不可小嘘。所选的女子,是门当户对的同仁及世交好友:顺治进士,江西饶南九道江殷道之次女江兰②。作为汉阳府丰乐里的豪门巨族,在操办儿女婚姻上难免会破费些,从大别山岚(龟山)的“来青园”到西门④外的“三槐里”,以致整条显正街均呈现在这欢乐的喜庆中,其热闹程度可想而之。

家住汉阳府“三槐里”(三槐一岭和三槐二岭)的张叔珽,要娶家住对面“江氏林园”的才女,虽不是青梅竹马,但属男才女貌心心相印那类。两家园虽近在咫尺,仅一街之隔,又为世交,家族之间彼此很熟,作为熟读圣贤书的人来讲,除父辈兄长礼尚往来外,深居闺阁的江兰,在“江氏林园”这样如的深宅大院,更如隔三秋,直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黄道吉日的这天,才一见如故结识交谈。

江兰,康熙六年(1667年)十一月初八日出生于广东高州父亲江道殷的官邸。此后,随父亲宦迹迁于苏州、河南。三岁那年母亲谭氏去世。十岁父亲又去世,只有回到汉阳老宅,靠江蘩、江藻两兄照顾教辅生活。年幼时亲聆父亲教诲,十岁后又得两兄谆谆训育。江兰秉质幽闲,赋性灵敏。自识方名时,便诵习《礼记·内则》《列女传》,随后渐涉猎经史诗赋,皆能融会贯通。2008年南京大学主编撰《全清词》时,将她“梦江南”三首词收录其中,是一位清代少有的才女。十六岁嫁入张府,其夫叔珽那年一十七岁。

身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江蘩常年在京工作,这次妹妹出嫁,特地从顺天府(北京)赶回家,对于这位最疼爱的二妹,江蘩、江藻二兄弟更是事必躬亲逐一抄办。前面所说的那条街,就是汉阳府所在地显正街,这汉阳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千百年来作用没变,其域名还一直沿用至今。

张叔珽聪颖异常,深得父亲宠爱,但父亲对其寄予厚望,督责甚严,希望他走科举仕进之路。张叔珽六岁奉命出就外傅,十二岁初应文童课试被录入学,十四岁初应文生试就获取一等四名的好成绩。但此后乡试十分不顺,以至久困棘闱,竟成挥之不去的阴影。而立之年除夕夜,“满堂华烛,儿女雀跃庭前”,一家人“围炉欢愉莫止”(江兰词),而此时张叔珽的词作调寄《新雁过妆楼》竟是:“余命由天,功名事,曾将铁砚磨完。叹今宵也,而立学问难前。爆竹声声驱祟鬼,桃符处处接新年,不成眠。耳根酒热,幽恨频添。 乾坤奇书读遍,宇内名下士,怎地盘桓。每逢除夕,亲屈指几多端。雄心侠肠浩气,制一曲新词歌晓烟。三彭也,是是非非在,饶舌徒怜。”

直到康熙五十年(1711) 秋闱报罢,四十六岁张叔珽遂绝意科名。与试院科考不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叔珽著作等身,文名蜚声宇内。林盛描述其“初出茅庐”的情形:“酒阑灯灺,赋物感怀,宾朋燕坐,鱼雁络绎时,即常常吟啸不释口。云间丙严先生,诗之宗匠也。岁丙寅试以《南楼秋月诗》,辄为首肯。嗣是搦管风檐,与时下名士角胜于文章,其冠军之盛岁至再四。”

西陵蒋汉纪如此感叹:张叔珽“英伟其度,金玉其音,翩翩儒雅。读其文则左史六朝唐宋大家无不包举,读其诗则风雅汉魏三唐无不渊通。所选《古今文掬》《古今诗掬》两编,广收博采,探本穷源,极尽诗文之蕴,真于斯道三折肱矣。”

其哥江蘩在《倚云楼集》序中写道:“张子方客固吾邑中名家才士也,弱冠著述甚富,吾妹相相而伉俪,克谐内外......”

清朝时期从凤山门到朝宗门必走显正街。

贤良淑德 温柔体贴 秀外慧中的江兰,正如“新婚燕尔”诗中所描述那样:“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知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其母王氏感叹道:“吾以新媳稺弱,今试月余,不但熟悉家务,且似识字知书,吾无忧矣......”

新婚不久,即康熙二十三年张三异对小儿张叔珽道:“'别山书屋’有同仁朋友,愿教授你和姐夫李国禊的课业,开年你俩就外傅去。”江兰知道后非常高兴,并勉励丈夫道:

君今去,君去莫踌躇。抱德怀才甘牖下,种花莳竹等樵渔。孤负满腔书。

君今去,君去莫思量。亲老正须谋禄养,家贫宁忍累糟糠。何用苦悲伤。

君今去,君去莫迟延。万里长征须努力,白头事业总由天。亟早快加鞭。

这就是被收录如《全清词》的夫子北上口占以赠的“梦江南”。

结婚之初,人们都以为江兰出生官宦之家,年幼体弱,担当不了家庭主妇的事。出人意料,江兰独自肩负家中供膳诸事,米盐酱醯、细碎粗粝,不以烦二位嫂嫂。在妯娌间,江兰自甘居弱处后,退让恭顺,对待地位低下的佣人亦无疾言厉色,于是,门以内都称赞江兰贤惠。主持家政的公婆刘氏惊喜地说:“此真贤妇!”

善待宾客四邻。张叔珽交游遍天下,家中常常人来客往。江兰安排酒脯果馅,咄嗟立办,靡不精好,使宾至如归。张叔珽乐善好施,宗族里党有贫乏者、有患难者、有死丧者,江兰必以告之,然后搜出家中余粮余钱,有时不足,甚至出卖首饰给予救济,从不吝啬。尤爱惜物命。非宾祭不杀牲,每年都要购买野鸟螺蚌放生。于是,朋友四邻乃至全县远近亦都称赞江兰贤惠。

孝敬老人。舅姑张三异和刘氏晚年体弱多病,江兰昼夜侍汤药,虽严寒酷暑不少懈。刘氏病危则焚香虔祷,请以身代。刘氏去世,江兰一哭仆地,气息几绝,逾时乃苏,协助张叔珽办理丧事,三年哀毁如一日。张三异去世时,两位伯兄俱远宦滇、粤,张叔珽只身在疚,哀恸益甚,四方吊客如云,而丧事办理百无一失,都是江兰辛劳操持。张叔珽生母早卒,江兰常因此忧伤,拟《拜像诗》《祭诗》纪念,同时,侍奉张叔珽养母王氏亦如自己的生母,“承欢靡所缺”(张叔珽语)。

康熙二十四年江兰十九岁生长女;二十一岁生长子坦快;二十四岁生次女。两女一男,都是江兰亲自保抱、牵扶、携带。教育他们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毫不松懈。江兰有《和夫子示勉》及警示坦快的《怕斋铭》,还有训教女儿文章和诗词。

她还全力支持丈夫的学业,张叔珽能够肆力于艺苑,以致誉蜚乡国,赋重两京,江兰功不可没。江兰在家尽心伺候公婆,闲暇之时饱读诗书。

时光在和谐一家其乐融融中流淌,哪知,康熙二十七年(1688)六月湖广督抚罢兵裁响,标兵群情激愤五月二十二日标兵夏逢龙在武昌聚众起事,自称总兵马大元帅,巡抚柯永升投井而死,布政使叶映榴自刎身亡。总兵许盛中箭败逃。夏逢龙率兵直接攻占嘉鱼、咸宁、武昌、蒲圻、汉阳诸县。夏逢龙之乱,殃及张家。张叔珽持奉年逾八十的父亲,从汉阳三槐里退避柏泉,不久又徒避南河, 张叔珽令妻江兰留在孝感雨山伺奉养母王氏。期间张叔珽写下“梅坞行”记录了此事。其父张三异在战乱中著有《江城纪事》一集。避乱途中遇到从京城赶来的长子张伯琮,张三异谓之曰:“小丑即殄灭矣,汝匍匐归来,岂以我老为虑耶?”避乱期间张三异有诗:“避地南河”、“避地南河立秋日坐月分韵”、“避地南河国团山甚险,忽风恬,迅过,喜而作此”、“挽叶忠烈公”等。

张叔珽诗《梅坞行》时裁兵背义,予避地柏泉故里:“梅坞别去十余秋,梅树轮囷老更幽。五月阴风冷毛发,令人黯淡添新愁。忆昔吴濞作祟时,予来奔窜兹栖迟。逐队儿童兢折取,凭栏犹忆髻如椎。讵识尘鞅多蹇步,重来又为妖雾聚。突出围城间道行,奉亲杖屦此间住。亲年八十鬓蓬松,书签药裹老云踪。江干炮火轰如雷,堕我几行清泪红。君不见,白云黄鹤簇蜂螘,倒卷珠帘杀气紫。又不见,急管繁弦歌舞地,烟硝鬼啸无行李……”

汉阳行政示意图。史料记载:“江氏林园”与三槐里仅一街之隔(显正街)。

战乱平息回家没两天,张三异就催促张伯琮、张仲璜并辔赴京候选。张伯琮、张仲璜哽咽着请求留住家中侍养老人。张三异厉色道:“吾虽老犹健,且善饭,年八十尚未杖,汝辈何忧?珽儿攻举子业即扃关,吾以孙坦广引侍膝下娱吾老,孙即子也,承欢岂患无人乎?速各佐一郡以慰吾望,何恋恋为也?”临行,张三异告诫他们:“移孝作忠,汝辈闻之已熟。第守祖父母清白忠厚、不爱钱、做好官之训,尤以活人为念。宜缄默,毋自矜侈。宜省刑,毋多事以扰民,惟谦惟和,以宽以恕。见才则必遭忌,无过者即为功。此则尔父所拳拳者耳。间关道远,不必时遣价以靡资斧,常通信慰我可矣。”

忧民忧国的张三异一生为官,直到到中年四十岁时方得嗣子。告老怀乡后,带着小儿、大儿、二儿的家眷住在老里(来青园和三槐里)。伯琮、仲璜二兄长期在外为官,将家中大小事宜拜托妻子和老弟照顾。

叔珽自幼体弱多病,在老父所亲自教诲下,进步很快,十二岁那年,初应文童科首选入庠,十四岁获取一等第四名。老里人称之为奇才。哪知科举仕途不畅累累落榜,直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他,由明经任江南徽州同知。履任时,正值原太守退休,他兼管府署内外一切事务,工作游刃有余,常常得到上峰及同僚的夸奖与好评。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管理东流县,清除历年累积欠税,申请免除了芦税,当地百姓感恩戴德。因政绩显著,依例提拔为知府,但此时张叔珽已厌倦仕途,称病辞官回乡。

回乡后仍为丰乐里的乡亲父老忙碌,雍正元(1723),张叔珽见东流港桥、石潭泾桥被水冲毁,乡民行路艰难,便自筹巨资,将两座大桥修复一新。修复后的东流港桥长50丈,宽1丈,高1丈;石潭泾桥长98丈,宽1丈2尺,高1丈5尺。

性情中的老父亲心痛小儿和单薄贤惠的小儿媳,见他两成天忙里忙外分外操劳,联想自己因仕途,直至四十岁才子(伯琮),家族人丁也不太兴旺,为后继之事很是着急。细心的江兰看在眼中急在心里,她眼见自己健康每况愈下,夫君忙于工作看淡闺房之事,年幼的儿女亟需人照顾,公公所担心加深江兰忧虑,担心良辰苦短自己来日不多。她在为徐茹蕙付梓《厂录集序》中这样记述道:“厂,蕙所居也。古今才士文人,往往坎坷不遇,才为造物忌也。语云:士不幸而有才,女不幸而有貌。蕙之貌既不幸矣,又加不幸之才,吾未知所终竟也。”表面看在作序,实则在说自己。

老父想为小儿纳妾之事没说,全碍在儿媳贤惠二字上,聪慧的江兰同样心照不宣。逐步托人暗暗物色适当人选。当得知本里有位徐姓姑娘,聪明贤惠本分,女红做得特好,而且还善解人意凡事细心……江兰与婆婆一说,三异夫妇一拍即合,相见后即选良辰吉日。起初叔珽看其单薄仅感可怜而同情,担心父母压力使爱妻受到委屈而不同意。在父母压力催促下,多方试探江兰的态度,得知赞许后方才松口。看到姊妹两相敬如宾和睦相处这才宽心。当江兰得知茹蕙除家务和女红是把好手外,竟然不会识文断字,官宦之家吟诵诗词,交换思想那是常事,要想融入其中,首先就得学会认字读文。

在江兰手把手的教导启发下,聪慧的徐氏初展天赋,半年来居然能书写,不久就能吟诵赋诗,平仄韵律换榖改调均可一一对应,叔珽拍手称奇。并书“茹蕙”二字作其名,江兰特送字号“瑶草”,寓意:西王母娘娘瑶池中的小草,充满灵性。徐氏从此和读书人一样,有名有字号甚是高兴,学习自然越发勤奋。叔珽看徐氏进步很快,而且与家人相处十分融洽,这才决定纳之。

江兰在《厂楼集》序中这样写道:“徐妹瑶草,年方二八聪颖过人,方初来也,女工而外一事不知,余教之以识字叶韵,不半年,而字能书,音能调矣。又教之读书属对,颇能会意。教作五七言绝句,竟能成章。余心爱之又教以作诗,馀而体用平仄,换榖改调,有如夙构......”

作为姐姐江兰常鼓励瑶草道:“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你一定能做好,并做得很好!”

江兰将瑶草所填的词、诗收集成册,还用徐妹常吟诗的楼房所署册名《厂楼词》。江兰在为其序中写道:“厂搂者,最小沿山而上有似岩厂,徐妹常吟咏其中,故以此为名集。”

【巫山一段云●奉和 嫡夫人送春花元韵】

瑶草

春至花如锦,春归蝶也稀。留春不住过前溪,寂寞繍帷時。

韵士埋芳土,娇姬葬柳堤。落红飞絮搃休题,肠断月楼𠧧。

从词中寓意,展现瑶草对老师姐姐(江兰)的敬慕之心,和对姐姐身体的焦虑。

【书竹】

瑶草

蓟传神,文写照,六逸七贤都妙。子犹吟啸雯风高,蒋诩逕中平掃。

化龙姿,栖凤标,劲节参天之表。丹青书个逐豪生,自许贞心堪宝。

自古红颜多薄命,徐茹蕙娶进张家仅三年就散手而去,享年一十九岁。张叔珽“独坐又赶兼哭亡姬徐茹蕙三首”中写道:“谁云若箇不情痴,十九云亡数更奇。侍我三年心尽矣,哭儿六月命随之(儿殇六月,姬殁于十一月) 。绿玉有憾身当殒,碧玉多情苑亦宜。问尔何缘归套也,得母泡影示予知。”江兰、徐茹蕙姊妹俩,虽然在一起生活仅三年,但情深笃厚。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江兰去世,第二年十一月徐茹蕙紧随而去。

史料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张叔珽年少时多病,留心举业,看淡闺房之事。其父总为他养育后代的事担心,因为自己到四十岁才得长子伯琮。以自忧者忧人,在世时就有为张叔珽纳妾的打算而未明说。江兰心领神会,仰承公公遗志。

良辰苦短,转眼康熙三十二年(1693)儿子坦快已六岁,原本体弱的江兰日觉体力不支,自感身体每况愈下,贤惠善解人意的江兰想到外傅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子,一种悲戚之感应运而生,自感来日不多,有一个能代替自己的(人)就好了。早有此心的她,经过一段时间的物色,于丰乐里姓徐人家找到一位心地善良,俊俏的十六岁女子徐氏③。初见,张叔珽觉得徐氏很可怜,又恐怕江兰出于一时慕义而未必诚心,后见江兰教养倍至,与徐氏十分融洽,才决定纳之。

江兰在《厂楼集》序中这样写道:“徐妹瑶草,年方二八聪颖过人,方初来也,女工而外一事不知,余教之以识字叶韵,不半年,而字能书,音能调矣。又教之读书属对,颇能会意。教作五七言绝句,竟能成章。余心爱之又教以作诗,馀而体用平仄,换榖改调,有如夙构......”实实乃赞许有佳。根据记载:“茹蕙”之名是其夫张叔珽所给,其字“瑶草”乃江兰所取。

注:

1.光绪《孝感县志》记载雨山:“雨山:九嵕山之尽也,俗传祷之雨降。是山如尖牛,望之翠色逾于诸山。尽于磨陂。”

2.江蘭(1667—1696),女汉阳县人,是同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张叔珽妻(另有传)。出生于书香、官宦世家。父亲江道殷为进士,官至按察使;长兄江蘩由拔贡生官至监察御史;兄江藻由岁贡生官至刑部员外郎;弟江芑为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江兰自幼聪慧,受家庭影响,博览群书,闲来赋诗言志,有《倚云楼诗抄》行世。摘自《东西湖区方志》

3.徐茹蕙(1679-1697)康熙戊午生-康熙丁丑三十六年十一月卒,女汉阳丰乐里人。张叔珽侧室。

4.明朝初年朱元璋平定楚地后,汉阳知府程瑞重修汉阳城,其地理位置仍取“东南临大江、西北跨凤栖”之势。明嘉靖三年,汉阳城周长约2.5公里,设城门4座,按东西南北分别为朝宗、凤山、南纪、朝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