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三 | 我读高中的那些事(十七)

         十七、叩开大学之门

我1978年7月高中毕业,当年就参加了高考,高考的时间是7月20日至22日三天。7月19日,我们住进了东二中。第一天考政治和历史;第二天考数学和地理;第三天考语文和外语。那时,外语不记入总分,只作参考的分数。我们画水高中四个班的学生,各由班主任老师带队到东阳二中参加高考。那时家长也不送孩子高考,我们全由老师带着就来了。除少数城里有亲朋的同学住到亲朋家里外,大多数人就统一睡在东阳二中大会堂里的台上,被子和草席都是自己带去的,也没带蚊帐,晚上蚊子多的睡不着。

我们吃住考都在东二中,饭在东二中的食堂里蒸。菜也自己带去的,跟平时读书的时候一样。东二中的食堂里花五分钱可以买一份青菜,我也没舍得买,班上还有很多同学连五分钱也舍不得花,带上自家的霉干菜吃饭。

7月19日吃过晚饭后,蒋德鱼老师就过来了,就在大会堂的台上,树起一块木黑板,给我们讲明天政治考试的重点问题,我们都很努力认真的记着和听着。高中两年学习,不就是为了这三天的高考吗?毕竟到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考大学。大学在大家的心中是那么神圣!1978年是恢复考试的第二年,1977年全东阳也只考上60多人。如果能上大学,那是多么幸福和开心的事啊!不仅自己,连全家人或者全村人都会感到荣耀!一方面是由于兴奋,另方面是因为蚊子多,到晚上11点多还睡不着,老师来催了几次可以睡了,但就是睡不着,不等天亮又醒了。

临近高考了,很多的家长都给孩子买这买那的,我什么也没要求买。到东阳来的前一天,妈妈到黄田畈供销社里给我买了一瓶补脑汁,好像是2元钱一瓶的。 我记得特清楚,我喝那补脑汁后,精神特别好,晚上也不想睡觉,脑子也特别清醒,白天考试也不发困。我后来想,我能考上大学,那瓶2元钱的补脑汁是有不可磨灭功劳的!

那时我也没有手表,为了能掌握时间,当时教我们历史的胡立栋老师借我一块手表参加考试,我真的要感谢他。当时考桌上用来压试卷的是服务员拣来的小石块。考试的准考证由徐老师统一保管,生怕丢了不能参加考试。考完后,徐老师就来收准考证。记得不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学生,把准考证丢在家里了,还进不了考场,我们就庆幸我们的老师真好。

当时东二中的大门口是朝南开的,从村边的一条大路弯进来,前面有一坝似的高坎头。我高考的教室就在进大门向左拐的一幢平房里,外面墙是没有粉刷过的青砖,我的试场号是第9考场,监考老师是南溪的一个老师,他个子清瘦,讲话和蔼,对我们非常关心,给我们考生一个良好的印象。

高考结束后,我到南街“东阳饭店”里花一角钱吃了一碗光面,吃完面就走人,把一把伞丢在了饭店里,回去后被妈妈骂了一顿,至今还记忆犹新。

考试以后,我就在家里帮助家里干活。分数没有发布前,我们都非常盼望,同学之间也常常来往交换着信息。夏天本来就躁热,再加上焦急的心情,我总是闷闷不乐的。有一天晚上,正是星星明亮,月光暗淡的时候,我家门前的那个场子里都是用门板架着乘凉睡觉的人,我睡在门板上,看着天上的星星,想着如果今年考不上,下半年我还想去复习。我把心中的这个想法告诉母亲。母亲听后说:“只要你肯读书,有信心,家里肯定要支持你去复习的,你放心好了。现在成绩又没有出来,说不定就考上了。”听着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得到了些宽慰。

1978年在全省上线的考生只1.6万余人,那时高校的数量很少,浙江只有19所,且各校的招生数也很少,因此录取率极低,全省文科重点批才录取149人,和现在一个市县的文科上重点线人数相差不远。

我当时考了总分280.3分,刚好够上录取分数线。因为是第一次考大学,而且缺乏应试经验和技巧,再则,考试前的一段时间里,因为入团风波,也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如果能专心一点,应该考得更好一点的学校。当时没有被录取。考后反思,决心重整旗鼓,来年考个好大学。

1978年下学期,我又到画水中学复习,插到了班主任为吴立德老师的高二乙班学习。当时吴老师对我的要求跟其他同学不同,虽然在同个班里,如果自己认为已经懂得东西,不想听的话,自己可以到寝室里去复习。一个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到了1979年初,全省计划扩招16个文科班,61个理科班,我在扩招之列。上级同时也告知:如果自己认为扩招学校条件差,不想去读的,也可以不去读,不影响下一年的报考。

这是一次机会。学校里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徐世光老师支持我应该去读,她说:“你明年能不能考上还是个未知数,现在有入学机会,不应该放弃。”很多同学也认为我应该去读,但是,这个决心我还是没有下定。我回家想征求母亲的意见。母亲说:“我还是希望你去读,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能够考上大学是很不容易的,只要第一步跳出农门,其他的事,是可以慢慢来想办法的。有工作总比在家种田要强吧?管他什么学校呢!”是的,当时只要是能够吃上商品粮,跳出农门,就是一个很大的喜讯了,怎么能放弃这样美好的前途呢?母亲的一席话,为我下定了去读师范学校的决心。

于是在1979年1月8日去填志愿。但可供选择的学校不多,可供选择的专业更少,只有中文和商业经济管理两个。不久,1月30日大学录取通知书由邮政局的老潘亲自送到我家里,我被浙师院金华分校东阳教学点的中文班录取了。但我总感觉到进这样的学校读书总有些抬不起头来,看看这个学校的名称就够长了,像个孙子辈的学校。但不管怎样,当时我也高兴了一阵子,也走访了一些同学,很多同学们都送我笔记本作为礼物,勉励我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自己应有的贡献。我把他们赠送的笔记本都珍藏起来,至今还保存着。

1979年2月19日,春节过后一个星期——我挑着读高中时候的那只箱子,带上读高中时候的那条棉被,走上了大学之路。(全文完)

欢迎在文末点赞或在写留言处写留言交流,欢迎转发 】

欢迎关注“流水船歌” 欢迎赞赏。

(0)

相关推荐

  • 盛歌:毕业照感怀——悼念肖英同学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杭州二中八七届(1984年9月-1987年7月)初中(3)班

    杭州二中八七届(1984年9月-1987年7月)初中(3)班 郭敏 2019-11-08 阅读 51 关注 1985年4月29日春游 可爱且稚气的脸庞,永远留在老师的心里! 那时候的老师胆子还是很大的 ...

  • 陆文三 | 我读高中的那些事(十六)

             十六.老师印象(下) 高一时的物理老师是吴维元,那时他大约40多岁,个子高大,戴一副深度眼镜,皮肤比较粗黑,下巴瘦小且向前微倾, 鼻翼两侧总有两个皮肤皱成的波痕,讲课的时候嘴总有些扁 ...

  • 陆文三 | 我读高中的那些事(十五)

    十五.老师印象(中) 高二时,政治改由蒋德鱼老师教了.蒋老师给我们上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两个部分,沿承了高一时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蒋老师当时也只有三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中 ...

  • 陆文三 | 我读高中的那些事(十四)

             十四.老师印象(上) 高一时政治课由胡家丁校长教.胡校长是洪塘乡王凡村人,他身材魁梧,体形微胖,左额眼角有一颗大黑痣,大方脸,皮肤晰白,脸色红润,常穿一件青色或灰色中山装.他讲话语速 ...

  • 陆文三 | 我读高中的那些事(十三)

    十三 .徐老师 徐老师在我们丁班同学的心中是一个崇高而有特定意义的称呼,她不只是教学方面的老师,也是生活和人生教育方面的领路人,她还意味着乐于助人,她就是我的班主任徐世光老师. 徐老师教我们数学,也是 ...

  • 陆文三 | 我读高中的那些事(十二)

               十二.同学情谊 1976年高中入学开学后约一个星期,班级里转来了一名新同学,他叫许跃明.他是洪塘乡新厅村的人.我班洪塘乡的同学就他一人.据说他家的出身成分不好,本来是不让他上高中 ...

  • 陆文三 | 我读高中的那些事(十一)

               十一.护校生活(下) 上午经过一番劳作之后,我们洗了脸,换了衣服,就开始品尝免费的菜餐了. 一天三餐学校里派了一个厨工来给我们烧饭.他是王坎头的人,我都叫不出他叫什么名字.这人中 ...

  • 陆文三 | 我读高中的那些事(十)

           十.护校生活(中) 护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帮助管理学农基地和菜地,我们劳动一般都是早上或下午四点钟之后. 早上,太阳总是升起来比我们早,我们醒来的时候,太阳早已吐出了灼热的光芒了.盛夏的 ...

  • 陆文三 | 我读高中的那些事(九)

             九.护校生活(上) 1977年暑假,高一每班留一名学生护校.我和甲班的许政纲,乙班的陆淳月,丙班的许基平留下来护校,高二的卢文理.吕健明等几个人.护校除了学生,还有轮流值日的老师. ...

  • 陆文三 | 我读高中的那些事(八)

               八.优秀的班级 我们丁班在班主任徐世光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体育.文艺各方面成绩都很突出,成了全校的优秀班级. 吴有龙.陆正荣和陆桂华是篮球的精英分子,三个人就奠定了年级篮球冠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