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2条
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讲解:
太阳病,就是指上条提到的“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时又有发热汗出,这种汗出不是大汗出,是潮乎乎地出汗。汗并不太多,没有臭味。不但恶寒而且恶风,恶风甚于恶寒。缓脉与紧脉相对。比如香烟,裹得很紧,手上界限分明,感觉很清楚,要是将烟丝倒出一点,按之不再饱满硬实,就像缓脉,脉缓即是因为出汗后,水分丧失一部分,下条所讲伤寒,因为一点儿汗也不出,所以脉紧。太阳病中,“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这类的证候叫做中风。“中”就是用箭射中的意思,“中者中于内也”,言其邪深也,这个邪,就是病邪。表邪所在的地位比伤寒要深,古人有句话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外表出汗,皮肤疏松,所以病邪可以趁虚而入,向内侵入,到达了肌肉这一层,后面要讲“桂枝本为解肌”,就不叫发表了。中风证,病邪不在表皮这一层,而在肌肉这一层,“中”字的应用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关于“风邪”的说法现在就不恰当了。恶风是当然的,身上发热又有汗,一遇风是肯定要恶风的,以洗澡为例,洗过热水澡,汗出后,必然怕风,非披衣不可。由于恶风,古人说他是“风邪”,是拿一种现象当作本质,这是不对的,但是中风和伤寒的命名在辨证施治上有着重要意义。
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1条文讲解
这个太阳病,就是指第一条的“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样的太阳病的证。
那么假如它又发热汗出,这个汗出不是大汗出,得感冒也出现这个,身上潮乎乎的出汗并不太多,而且这个汗啊,觉着有臭味。
发热,不但恶寒而且还恶风,这个恶风比恶寒厉害。
脉缓,缓脉和紧脉是对脉,这个紧脉就象烟卷一样,裹的很紧,你要是倒出去一半,这个烟卷就是缓了,你按着也软了,就不是那么硬了,这叫缓。为什么脉缓呢?就是因为出汗了,汗出来了,水份丧失一部分了,所以这个脉一按就缓了。那么后面要讲的伤寒,它就一点汗都不出,它的脉就特别紧。
那么这一段它说太阳病里头有这么一种太阳证:发热,汗出,不但恶寒还脉缓,这类的太阳病就叫做中风,这个风在古人的意思就是风邪了,就是中的风邪了,这是错的。它是因为怕风,所以古人给它起名叫中风,其实它就是个类型的问题。
我们前面讲的太阳病要出汗达不到出汗,才有太阳病这么一种情况,这会它见汗了,应该好了,但它没好,这就是出汗的机能的问题了。这个汗达不到驱除疾病质和量的问题,(第2条)虽然出汗但不能祛除疾病,而下面的伤寒(第3条)干脆就达不到出汗的目的,就这么两种情形。
2何为中风?
那么古人说中风,那就是把现象当本质了,这是古人的一个错误。古人嘛,像仲景的时候,两千来年科学水平在那呢,现在咱们不能这么说了,现在把中风当一个证名看就是了,并不是真有风邪在这里,可是因为这个名字的关系对于解释就成问题了,我们过后再谈,现在先不说这个。
那么说这个中风,这个“中”字上是有用意的,这个“中”就是拿箭射东西谓之中,“中者中于内”,这就说明出点汗而邪却留到里面去了,你出汗表就虚呀,可是表虚……(音频缺失)这个部位,所以古人叫中风。
中风者,言其邪深也。这个邪就是病邪了,在表的部位较伤寒要深,所以用这个“中”字,这个“中”字是很有意义的。但这个风邪的说法,现在不要这么信了,不要说恶风就是风邪,这个恶风它是以为出汗,身上有热又有汗,非恶风不可,这个洗澡大家都知道,从热水里出来,出一身汗那就是怕风,你非披上点衣服不可。它这个身上热又有汗那就要恶风了,它不但恶寒还恶风,所以恶风比恶寒厉害。由于恶风,古人说是风邪,这风邪是不对的。
但是这种证不妨碍我们治疗,假如太阳病就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这个病。它有脉缓,发热、汗出这一类的太阳病,就叫中风证,这个病邪比较深,不在皮肤这一层,在肌肉那一层。古人有句话:“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外表出汗了,皮肤疏松,所以这个邪乘着这个虚,它就往里面去,到哪呢?它进不到太里面,就在肌肉这里面,所以后面我们要讲了,桂枝本为解肌,不叫发表了,这是第二条。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1条文讲解
太阳病,就是指上条提到的“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时又有发热汗出,这种汗出不是大汗出,是潮乎乎地出汗。汗并不太多,没有臭味。不但恶寒而且恶风,恶风甚于恶寒。缓脉与紧脉相对。比如香烟,裹得很紧,手上界限分明,感觉很清楚,要是将烟丝倒出一点,按之不再饱满硬实,就像缓脉,脉缓即是因为出汗后,水分丧失一部分,下条所讲伤寒,因为一点儿汗也不出,所以脉紧。太阳病中,“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这类的证候叫做中风。
2何为中风?
“中”就是用箭射中的意思,“中者中于内也”,言其邪深也,这个邪,就是病邪。表邪所在的部位比伤寒要深,古人有句话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外表出汗,皮肤疏松,所以病邪可以趁虚而入,向内侵入,到达了肌肉这一层,后面要讲“桂枝本为解肌”,就不叫发表了。
中风证,病邪不在表皮这一层,而在肌肉这一层,“中”字的应用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关于“风邪”的说法现在就不恰当了。恶风是当然的,身上发热又有汗,一遇风是肯定要恶风的,以洗澡为例,洗过热水澡,汗出后,必然怕风,非披衣不可。由于恶风,古人说他是“风邪”,是拿一种现象当作本质,这是不对的,但是中风和伤寒的命名在辨证施治上有着重要意义。
注释与翻译
1注释①脉缓:王太仆说:“缓者,缓纵之状,非动而迟缓也。”就是和缓的意思。②中风:伤风。与猝然晕倒、口眼斜、肢体不遂的中风不同。2译文
太阳病,见到发热,自汗出,厌恶风吹,脉象浮缓的,就叫做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