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鹏论:什么是原子论?(三)

人可以靠聪明、勤劳、运气名利双收,但是怎样“花费”名利却要靠智慧,所以,如何花钱、如何对待名声、如何做官等在名利之后的行为,才是智慧的真正尺度。

——坤鹏论

德谟克利特除了用原子论描述自然的构成外,还特别关注了其他两个重要的哲学问题:知识问题和人类行为问题。

前一个问题包含了认识反映论和知识理论,后一个则属于伦理学,对于它们他同样用原子论进行了阐述,这使得其哲学体系维持了一贯。

一、认识反映论——影像说

何为认识反映论呢?

它是指思维反映存在的理论,认识者通过对实在物的直接的感性直观认知到存在的东西,简称反映论。

反映论和认识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二者并不等同。

认识论是认识反映论的高级形态,只有人才有认识,特指人的反映,而不是讲动物的或其他更低级的反映。

凡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都必然是反映论者。

德谟克利特的反映论是从其原子论发展出来的。

他认为,人的知觉、思想也可以用解释其他现象的方式来解释,即它们也是原子的运动。

同时他继承了恩培多克勒的流射说,并形成了其影像说。

咱们先来一起温故一下什么是流射说:

恩培多克勒说,认识这件事无非就是主体和客体。

主体,发射出粒子,客体也发射出粒子,这些粒子在感官的孔道中结合,同类的粒子相互碰撞,才能形成感觉,否则不能形成感觉,这如同镜子一样,外在的事物倒映在镜子中,形成总体感觉。

由于知觉是那些能够进入到相应感官的孔道的“流射”所造成的,所以,一种感官并不能判别另一个感官的对象,因为有些感官的孔道很宽,有些感官的孔道却很窄,这就造成某种感觉对象的粒子,要么一穿而过,毫无接触,要么根本就进不去。

前面的文章中坤鹏论讲过,德谟克利特认为灵魂由最紧密、最精细、最敏活、最具穿透力的球形原子组成,可称之为灵魂原子。

这种类型的原子也是组成火元素的原子,而日月星辰则皆由火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本质也是这种球形原子。

人类的心智是灵魂原子的集中体。

德谟克利特说,灵魂原子遍布全身,支配肉体运动,除了耳朵、眼睛、鼻子等视听嗅触觉专门器官外,脑髓是思维的专门器官,心脏是愤怒的专门器官,肝脏则是欲望的专门器官,这些器官都是灵魂原子进出的场所。

而且,虽然都是灵魂原子,但是,思想比感觉的原子,还要更加精细,也可以称它们为心智原子。

所谓知觉,就是从人的官能流出的灵魂原子,与从外部对象流出的原子相互碰触所生成的影像。

德谟克利特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知觉,一种是感性,一种是知性,它们都是物理过程。

感性知觉主要指视听嗅触的感官获得的知觉,比如:当我们的眼睛看到某个东西时,它其实是由物体造成的“影响”,是物体的原子的流射,与器官流出的灵魂原子接触到后,从而产生了一个“影像”,这些事物的原子影像进入眼睛,然后再进入到脑髓,从而形成了关于形状和颜色的视觉。

他用同样的办法解释了听觉及其他感性知觉的产生。

知性是西方古典哲学的常用术语,最早的提出者应该是柏拉图,也常被译为理智,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一种认知能力。

在《晦涩难懂的赫拉克利特》中坤鹏论专门讲过理智与理性,大家可以去看看。

知性知觉的过程与感性知觉的过程相似,也是由外在原子引发心智原子的活动。

不过,球形原子的活动力强,也可能出现自发的思想。

总之,德谟克利特认为,感觉和思想主要生成于从外部世界所进入的影像。

如果没有影像的撞击,那么,任何人都不可能有感觉和思想。

德谟克利特的影像论,是一种以十分朴素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对近代西方哲学的经验论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在明确了怎样认识存在之后,德谟克利特继续通过原子的特性确定了在《什么是原子论?(一)》所讲到的事物的两种性质: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

第一性质,也叫真性,因为虽然万事万物都由同一性质的原子构成,但是原子的大小、形状、次序、位置造成了具体事物的千差万别,所以,只有由此直接导致的重量、密度、强度、运动等性质才是事物固有的根本性质。

第二性质,也叫假性,事物的所有其他性质,比如:颜色、温度、气味、口味、声音等,并不是它们本身固有的,是“从俗约定的”,关于它们的感觉不是物体本身性质的“肖像”。因为原子本身并不存在颜色、滋味和冷热的区别,所以由它们组成的事物也没有颜色、滋味和冷热的区别。

不过,德谟克利特并没有将颜色、滋味和冷热等感觉完全视为我们主观自生的。

他认为,它们的产生是有一定客观基础——同样也归结为原子的形状、大小等。

比如:粗糙的原子会产生黑色的感觉;光滑的原子会产生白色的感觉;钩状原子会产生辛辣的滋味;中等圆形原子会产生甜的滋味。

但是,归根结底,它们还都是我们的感官和感觉能力决定的,是我们加在物质身上的配料,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主观现实。

德谟克利特在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了两种性质学说,它为近代许多西方哲学家和科学家所主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确定了事物的两种性质后,德谟克利特进一步又区分了两种认识事物的方式:

“存在着两种形式的知识,真实的知识和暗昧的知识,属于后者的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但是真实的知识与这完全不同。”

区分这两种知识的东西是,“真实的”知识仅仅依赖于对象,是第一性质的知识,而“暗昧的”知识则受到那个人特定身体条件的影响,是第二性质的知识。

比如:两个人都会同意他们品尝的是苹果,这是真实的知识,但是,他们可能对苹果的味道意见不一,一个人说是甜的的,另一个人说是苦的,这是暗昧的知识。

所以,德谟克利特认为,“我们通过感官不能知道任何确切的真理,我们所知道的只是那些按照我们身体的倾向以及进入身体或者抵抗身体的东西的倾向而变化的东西”。

也就是说,经由感官获得的知识最多只是“真实的”意见而已,没有什么真理可言。

正如留基波所说,我们借以认识真理的,并不是感官。

但是,黑格尔认为,“这样一来又同时为坏的唯心论打了大门,这种唯心论对于与意识相联系的对象,便以为只消说一声那是我的感觉,那是我的,于是一切就完事了。”最为典型的就是智者派。

那么,我们靠什么能够认识到真实的知识、真理呢?

德谟克利特认为是:理智。

在原子论体系中,世界=原子+虚空(空间),所以真实的知识、真理皆在于原子和空间。

但是,原子和空间都是看不到、听不到、闻不到、触摸不到的,所以,感觉不仅具有主观因素,还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德谟克利特指出,在原子和虚空构成的细微领域,需要理智参加进来。

也就是说,原子和虚空是用感官无法把握的,只能用理智去认识。

所以,黑格尔指出,原子论者的原子不是物质的,而是思想的一种抽象,原子是“一”,我们不能看到“一”,因为“一”的原则完全是观念性的,它是思想,思想是事物的真实本质。

这个坤鹏论以前讲过,再重点强调一下,不要与现代我们常说的物质原子搞混了。

不过,德谟克利特并未继承巴门尼德完全抛弃感觉的知识,将其视为意见,并与真理完全对立和割裂开来,而是像赫拉克利特不排斥、不抛弃感知,他曾以感性与理智对话的方式指出:“可怜的理智,你从我们这里获得信赖,又想抛弃我们吗?我们被抛掉了你也就垮台了。”

显然,他认识到了理智的知识虽然高于感觉的知识,但是也离不开后者,它们有着一定的依存关系。

二、伦理学

德谟克利特的学说将古代唯物论“倾向”发展完成了。

特别是他将灵魂也视为原子,感觉和思想都是相同类型的机械式的过程,那么,人生应该何去何从呢?

关于伦理学,他为人类行为提出了一套雄心勃勃的规划,可以总结为幸福说。

首先,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都指出,必然性(命运)是治理天上地下的最高、最公、最无个人色彩的规则,一切都受制于它,小到原子,大到宇宙万物,甚至是神,所以我们必须欣然接受它,我们的快乐也的确与它紧紧相关。

坤鹏论这里补充一下,德谟克利特虽然主张唯物论,但仍谈论神灵,他说:“神灵永远给人一切好的东西。他们从来不给人坏的、有害的与无用的东西。是人们自己,由于自己的盲目和无知,去迎接这些坏东西。”

其次,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生的必然性是愉悦,它与快乐是不同的,愉悦是以安泰祥和地存在,不会受到迷信、恐惧或其他情感的干扰,这种愉悦才是幸福。

就像知识有真假一样,幸福也有真假。

他从原子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解释:人类的感情欲求全都被与火原子相同的灵魂原子控制,灵魂原子的运动引发了感情欲求的变化,而且这种运动也有精和粗之分,肉体的快乐,是灵魂原子的粗笨运动,不过是一时的假幸福,而真幸福是灵魂原子的精细运动,就是心底平静。

如何才能心底平静呢?

第一,既然人也是由原子组成的,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生的理想就是寻求原子井然有序的平稳状态。

那就需要在一切事物上节制有度,认清自己与生俱来的欲望和能力,对获得物质与承担责任都要小心谨慎,不多得也不少取。

“人们只有通过有节制的享乐,度一种宁静的生活,才会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愉悦的人,总是想做正义的与合法的事,无论醒着或睡着,他都快乐,无所惧也无所忧。”

“幸福不在于拥有牲畜或金子;灵魂是一个人的精灵(包括善的命运与恶的命运)之居所。”

第二,只有真实的知识才能令心底平静,所以真理是真幸福的唯一源泉。

“人类之所以感到幸福的原因,并不是身体健康,也不是财产富足,幸福的感受是由于心思诚直,智慧丰硕。”

由于德谟克利特性格活泼开朗,历史上还有一个雅号——“欢笑的哲学家”,与“哭泣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对应,他的主要道德的标准就是愉悦和幸福。

他说:“如果人活着没有快乐,那么他并不是真正的活着,而是漫长的死亡。”

可以说,德谟克利特对于伦理的专门论述,也预示着西方哲学走到了它的一个主要分水岭前,哲学家开始将目光更多地投向社会,投向人类,伦理学渐渐成为哲学最关注的问题,西方哲学的第一个时期结束了,这一时期的主要问题是自然的物理秩序,之后,哲学家将哲学从天上接回到了地上,接到了自己身边,提出了许多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探讨人们应该如何举止有方。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坤鹏论
(0)

相关推荐

  • 道说一二三:揭示宇宙万物起源与发展规律的终极密码(4)上

    八卦与基因密码之二生三 (上) 我们先按古代人语言和思维方式来分析.道生一,一中有阴阳(比如正反电荷),就是太极生两仪.一生二就是两个一的组合,就会构成四象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如果再抽出一个道生一中的阴 ...

  • 伊壁鸠鲁学派是享乐主义吗?

    这是[襄子讲西方]第 084 篇文章 [光荣希腊]第 59 篇文章 接下来我们简单讲一下希腊化时期的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总共有三个流派,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学派和怀疑学派.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伊壁鸠鲁 ...

  • 原子论的开山鼻祖,唯物主义哲学创始人——宇宙并非无限可分

    这也许是前苏格拉底时代哲学的最高峰. 阿布德拉城邦 内斯托斯河(Nestos)从里拉山脉流出,汇入萨索斯岛(Thasos)附近的爱琴海.在内斯托斯河的滋润下,古希腊色雷斯地区(Thrace)的阿布德拉 ...

  • 如果原子99.99%为空,为什么大部分物体不透明?

    著名物理学家费曼曾说如果把人类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那这句话肯定是"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论"最早由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老师留基伯提出,但由于德 ...

  • 坤鹏论:原子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千万别高估自己,绝大部分为了金钱而失足的人并非天生坏人,我们与他们的区别可能只在于--没有直接面对一个巨大的诱惑.要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是有价码的,大家不同的只是价码高低而已,这个价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名 ...

  • 坤鹏论:什么是原子论?(一)

    没有可靠消息来源以及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猜测,基本都是离真相越来越远. --坤鹏论 一.理论根基--肯定空间的实在性 在前面坤鹏论提到,爱利亚学派自芝诺.麦里梭后继续传播下去,一方面在留基波那里,一方面在 ...

  • 坤鹏论:原子论创立者——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

    绝大部分没有实践过的评论根本不值得听取,所以当别人发表意见时,最该了解的前提就是他自己是否做过. --坤鹏论 到今天,坤鹏论对于苏格拉底之前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的介绍接近尾声,还有最后一个--留基波(也 ...

  • 坤鹏论:读《会饮篇》 探讨什么是爱(三)

    不管什么样的生活,只要是自己深爱的,便都值得活,因为幸福就是能够印在心中永远抹不去的快乐时光. --坤鹏论 介绍完背景资料和人物之后,请大家跟随坤鹏论一起进入会饮现场,听一听这些人中翘楚们对爱神的赞美 ...

  • 坤鹏论:读《会饮篇》 探讨什么是爱(三十)

    哲学不是玄学,也不应该玄乎,它本质上就是一门活着的学问. --坤鹏论 蒙田说:"生命的用途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如何使用." <会饮篇>的爱的阶梯给出的就是一个" ...

  • 坤鹏论:读《斐德罗篇》从修辞到爱再到灵魂(三)

    借口就像泄气的开关,只要一打开,便会让你这只本来鼓鼓的气球一泄再泄,本质上,借口就是为了让自己不干.不坚持,因为任何事只要从其结果往前倒推,便会很轻松地看穿了它的本质与好坏. --坤鹏论 随着精读柏拉 ...

  • 赵福坤:《王十鹏祭江》第三集

    请在wifi下收听,土豪随意 白曲最美-<铡美案>001 白曲最美-<铡美案>002 白曲最美-<铡美案>003 白曲最美-<铡美案>004 白曲最美- ...

  • 坤鹏论:读《理想国》 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三)

    凡追名逐利之人,皆有可以被人轻松控制的命门,不管他被宣传得如何高大上,就算被说成不食人间烟火,也逃不过一个字--装. --坤鹏论 一.第一个正义的定义 苏格拉底问凯发卢斯,财富给他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

  •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三十一)

    人类已经创造了太多的概念眼镜,或者应该叫它们概念障碍物更为合适些,它们使我们看到的每样东西都染上了颜色,使之歪曲或伪装,变得非常不真实. --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读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三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