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一直通过“制度建设”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中国文化的形成永远无法撇开“春秋战国史”,而这段历史恰恰奠定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基本格调。一直通过不断的完善制度建设,来达到整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从夏朝“家天下”制度建立开始,古代中国便开始了标准的封建制度,封臣裂土称王,各级政权由“世卿世禄制”下的贵族把持;到了“春秋战国”一切开始发生了变化。而变化的起点就是“郡县制、耕战制”等一系列的变法,中国开始将人才流动制度化,虽然当时范围还不大,但是革命一旦开始就无法阻止。

“秦”强力推行“法治”为核心的制度化政策,最终以碾压的是实力统一了整个中国。在秦朝统一中国后不久,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给六国贵族带来了“回光返照”,却为“古中国”的贵族灭亡敲响了丧钟。历史的车轮十分绝情,“秦末动乱”将“天生的贵族”一网打尽。项羽被分尸,为中国的贵族统治彻底打上了句号。之后的分封虽然有所反复,但是始终无法长久,这就是制度的魅力。

自此,中国的历朝历代开始专心关注于加强中央集权,其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制度建设”。但是要明确一点,就是中央集权和君主集权的区别是中央集权的权力在中央,而君主集权权力在个人。

古代中国最大的成就之一,必定有制度建设。无论是“三公九卿”、“权分六部”,还是“郡县制”到“行省制”。这些都是古代中国在通过不断加强的制度建设的手段,最后结果往往落在了限制王权,实现了国家机器的“各司其职”目标。

古代中国历史有个基本的轮回规律:在中央集权加强的同时,国家会变得极为强盛;中央集权遭到破坏,就会出现重大问题。如果将两汉到清朝的历史进行细细对比,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