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育才学校
看到这张照片时,每一个心灵都会被带向遥远的历史。然而,对我们东北{沈阳}育才学校的同学们来说,我们的心却与照片中的这一对夫妻贴得很近很近----因为他们是我们学校的创始人与第一位校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政委罗荣桓与夫人林月琴,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终生感激的育才学校。
这是我从一位曾经受益于育才学校的作者那里抄录的历史资料:
“1947年,第四野战军的军官奔赴前线。他们的孩子们留在后方无暇管教。四野政委、后來的建国功勋元帥之一罗荣桓,決定成立哈尔滨“南岗干部子弟学校”。第一任校长是罗荣桓夫人林月琴。1948年底,辽沈战役結束,四野进关。为了减轻干部的后顾之忧,罗帅決定把由“南岗干部子弟学校”演变的“四野随军小学”留在沈阳。按照最高首长夫人任校长的惯例,由时任东北局主席高岗的夫人李立群担任小学校长。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为躲避美国飞机轰炸,李立群率领学校迁回哈尔滨,当地的干部子弟也进入该校上学。1951年朝鮮战争缓和,学校再度迁回沈阳,更名为“东北育才学校”。
这是一段仅仅数言的历史记载,对今天的人而言,遥远而陌生。为什么只为军官的孩子们建子弟小学?又为什么一定要让最高首长的夫人担当小学的校长?
对于我,这仅仅数言的历史,背后却是艰难卓绝的家史。
因为我爸,就是这开赴东北解放战争前线的野战军先遣队员之一,而我的姐姐们,则是跟着我妈,同步转战解放战争疆场,九死一生地奔向新中国的那些将士们的孩子们之一。同命运的,还有我身边相熟的兄弟姐妹,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我们育才学校这段无与伦比的创建史。
“1945年8月15日,日寇无条件投降了,中国人民八年浴血抗战,终于获得了胜利。中央命令在延安的三五九旅抽派30人组成先遣队,由袁任远率领先遣队骑马先行,日夜兼程,向东北进发。”这是一段与国民党抢占东北的历史。而我爸,就是在这被派遣的30人队伍里。
1945年,那是我二姐出生的年份。小的时候记得我爸说过,军令如山,一旦下达,军人的开拔刻不容缓。我爸那时一定是根本无暇顾及刚出生的小女儿,心心念念都是,一定抢在国民党之前到达东北,尽可能多地为我党占领东北的土地。他走得坚决而急促,留下年青的我妈,带着二多岁的大姐与出生不久的二姐,还有她所要承担的各种革命工作。
我爸他们的先遣队离开数月后,1946年初,我妈他们这些妈妈们,加上在延安出生的幼小的孩子们,才随着后勤部队,开始向东北进发。长长的旅途,众多的妇孺,贫穷的军队,根本无法提供任何行军装备,没有车;没有充足的粮食;更别提专为幼儿们提供的任何保障!那时,给予我妈以及两个一到三岁女儿的特殊照顾,是一头小毛驴加两个大筐,我妈分别把我大姐和二姐装在两个大筐里,驮在毛驴背上,就这样,跟着许许多多同样的母亲与孩子们,开始用脚丈量横越陕北到东北的漫长旅程。
其实,如果仅仅是用脚走完那旅程,那还是幸福的。因为,那是在与国民党抢与争。一路走,一路战,时不时会遭遇敌机轰炸;被敌人的部队追击。最常见的是,明明预定好到一个原来已经由我军占领的地区去宿营,可临走到那里,才发现,宿营地已经被敌人占领,妈妈们不得不带着孩子们连夜转移。
更为艰难的还有:有的妈妈在行军途中面临腹中孩子降生,特别是生产时正遇开战,那真正是千难万险中生下孩子,于是,那位孩子会取名“战生”。
就这样,妇孺的队伍在东北大地上不停地躲避、转移,兜着圈子与敌人斗智斗勇,坚定地向着孩子们的爸爸那里追寻。原来只需要走几个月的路途,竟然转了近一年的时间!
1946年末,我妈终于带着我大姐与二姐与我爸汇合。那种死别之后的重逢究竟是什么样的感动?我根本无法用笔描述。在我爸,那一定是长久与死神搏斗的至暗时刻,忽见至亲的生命天使从天降下!在我妈与我姐姐们,那一定是多少次饥饿、艰难、危险到濒死之时,支撑她们的信念忽然就活生生在眼前!我看过我爸与两位姐姐小时候唯一的合影,如我爸那样严肃而沉默的人,拥着两个幼小女儿时,笑容灿烂似艳阳!
妇孺队伍大会师,就是四野干部子弟们集合到了东北的部队中的时期。
面对着这样一群与父辈同样经历了艰苦征程与战争洗礼的孩子们,罗荣桓政委,这位代表着全军将士的理想、信念与情感的军魂之将,他的心怎么能不疼?怎么能在不为了这样一群英雄的子孙后代的成长而付出心血!还有,以他的远大目光,又怎么能不看到我党我军的未来所需,要为新中国的建设早画蓝图。
于是,就在那战事繁忙戎马倥偬中,罗将军义无反顾地抽出时间与精力,为孩子们建立起接受教育的小学!
这所小学,不再是普通意义的学校,而是承载着祭奠逝去的鲜血与牺牲;也寄托着继承与希望所耸立的圣堂。
一如以色列历史上唯一存留的学校那样----公元70年,罗马军队将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围得似铁桶,破城指日可待。城中以色列的宗教领袖约哈南拉装死将自己装入棺材,让人抬到罗马军队指挥官前。他出来与罗马军队司令官谈判:“以色列把城市全部交给你们,唯一只给他们留下一所能容纳十位老师的学校,并且永远不破坏它。”此后,以色列国被灭,但学校留了下来,以色列民族的知识与传统就此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因而,二千年流浪却没被灭族,九死一生中再次建立起屹立于世界之巅的强大之邦!
赋予神圣使命的学校何其荣耀!
正因如此,四野的随军小学必须由最高首长的夫人担任校长!
正因小学里的孩子们都曾有过像我姐姐们一样,坐在马背上的筐里转战的经历,因此,这所学校曾经被命名:马背上的红色学校!
1948年12月,当这所不平凡的小学搬入沈阳后,遵从学校建校传统,由东北局最高首长高岗主席的夫人李立群担任校长。并由著名人士张闻天将学校命名为'东北第一育才小学';由著名的教育家徐特立专门为学校挑选教师。
初建校时的育才学校教学主楼
以后的数年中,育才学校不辱史命,保持着“红色学校”不变色,一如媒体报道所称“马背上的红色小学”。
我们的育才学校就是如此光荣,我以能够进入这样光荣的学校,一生为荣。
就在2019年5月,发展壮大了的东北育才学校举办了七十周年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