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的解剖分类楼新法等对全身穴位定位...
中医穴位的解剖分类
楼新法等对全身穴位定位后进行层次解剖和断层解剖观察发现穴位的配布有两个基本要素:
一是神经血管束或含血管神经的筋膜结缔组织富集部, 具有气血输注之功能,为穴之内核。
二是骨、肌或筋膜围成的孔隙或隧道,为穴之外壳。
人体不同功能状况会影响“穴壳”开合,对“穴核”起节制、调节作用,以调节气血运行。
并以此对穴位依据解剖 学特征分为孔隙型、隧道型和终末型穴三类。
1、孔隙型
这类穴形如孔如门,在神经血管束穿纤维间隙,纤维孔、骨缝、骨孔和肌门等处形成的穴位。
位于眼眶上孔的鱼腰、眶下孔的四白;位于尺泽穴浅层的前臂外侧皮神经穿纤维孔处;八髎穴深面的骶后孔。位于指趾远节的井穴和颅顶头穴;足三里深面的肌门,内关穴深层的肌门等。
2、隧道型
这类穴形如隧道,在神经血管束穿筋膜间隙处、穿纤维骨管处、穿肌管等处形成的穴位。
如尺泽穴断面的由肱二头肌腱、肱桡肌和肱肌之间围成的筋膜间隙,内含桡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筋膜。
3、终末型
在躯干中轴的皮肤与深筋膜之间,在耳廓的皮肤与软骨膜之间,形成片状的汇聚有脑脊神经终末及其伴行血管终末的浅筋膜富集区或带,包括任脉、督脉诸穴和耳穴,位置浅表易于针灸。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