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争了,全中国广州人的数学最好
坊间流传过一则谣言:全中国广州人的数学最好。作为一个广州人,小编实在很想澄清一下,这不是谣言。
或许是广州人精打细算的形象早已知名全国,但更直接的原因是,离开数字,广州人根本说不了话!不信?来,做个翻译题。
“你个2打6,唔3唔4、鬼5马6,咪乱噏24啦,快同我一五一十讲清楚件事!”
翻译翻译吧,什么tmd叫惊喜?什么tmd叫tmd惊喜?!这是说粤语还是在报数呢?
别看短短一句话,几乎全是知识点,看好了。
2打6
▼
解释:指学识资历不足够
或身份无足轻重,如跑龙套
例句:“我就是个二打六,边度轮到我。”
(我只是个跑龙套的,轮不上我)
唔3唔4
▼
解释:不三不四,形容不正派
例句:“咪成日同啲唔三唔四嘅人玩啦!”
(不要整天和不三不四的人玩啦)
鬼5马6
▼
解释:指搞怪,不正经
例句:“成日将D嘢搞到“鬼五马六”咁,都唔知为乜。”
(整天把东西弄得那么不正经,也不知道为了什么)
乱噏甘4
▼
解释:形容人胡说八道
例句:“你咪成日乱噏甘四啦。”
(你别整天胡说八道)
所以上面那段话翻译过来大意就是:你个龙套,不三不四、没点正经的,别胡说八道了,快跟我一五一十把事情交代清楚。
数字几乎撑起了粤语的一片天地,“数”字也切切实实融入了广州人的生活。
广州人遇事最爱灵魂发问:有冇“着数”先?(有没有好处啊),谈判叫做“讲数”;买单叫做“睇数”,亲朋好友之间也要讲究“数还数,路还路”(亲兄弟明算账)。
一旦有什么是涉及到数字的,任何人也别想从广州人那儿讨得半点便宜。他们啊,天生对“数”就敏感,即使给人留下精明市侩的印象,那又如何?
菜市场里的广州人,都是“精算师”
想了解广州人的数学日常,有个非去不可的地方-菜市场!
菜市场不是用来买菜的?我劝你别太小瞧来自南方农贸自由交易区的神秘力量了。到了广州菜市场,才算真正踏入斤两十进制运算的实战战场。
北方人买菜论捆,南方人买菜论根。南方师奶们的精打细算,维护了一个仍然可以以“两”为称重单位的经典买卖市场。
数学考试应用题里“一斤茄子4元5角,一斤土豆3元6角,8两茄子和7两土豆一共需要多少钱”的经典计算场景,在现实里是可以真实发生的。
南方人买菜卖菜都“小气”,北方人是论捆论斤论车,这里蔬菜大多数一小堆一小堆。
不仅如此,在互联网随意挥洒就是以百万、千万计的流量时代,市场人民依旧不忘继续普及以人民币元、角、分为基础计算单位的教育,“给5毫子(角)芹菜和5毫子(角)香葱”的吆喝声每天不断上演。
玉米还可以粒为计量单位
临走时,还听见拎着碎花环保袋的阿婆耳提面命教育摊主:“你今天的鲍鱼个头小,没洗干净还好意思卖10蚊(元)5个,算10蚊6个我给你多买几个!”摊主只能露出一脸宠溺的微笑,赶紧用塑料袋帮阿婆打包装好。
滴着水露的潮湿坑洼交易摊档前,一次次个十百位的加减运算、凑十法、借位法的灵活运用,生成了岭南平凡家庭学子对数字的最初印象。
其实,广州人数学好也不是天生的,那是浓厚商业氛围熏陶出的产物,商场如战场,一秒几十万上下的波动,数学不好怎么hold得住咧?
在中国这么个人情社会,时刻“讲数”的广州人无疑是个另类。无论亲疏,谁也不占谁便宜,极大规避了无意义的社交成本,这还真没啥不好的。
“走,吃饭去,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