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故宫如何防火

 故宫里的“太平缸”,明清时期,它既是装饰品,又是必不可少的消防器材。

紫禁城的防火历来都是难题。紫禁城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至末代皇帝溥仪1924年被逐出皇宫的五百多年间,史料上有记载的火灾,就有四五十起。

故宫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极易遭受火灾。火灾最不可测的一类就是因雷击而起。紫禁城中有记录的因雷击而引发的火灾有三十多起。最早的记载,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八日的火灾。故宫三大殿因遭雷击引起火灾,一时“势不可挡”。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的雷击火灾算是最严重的一次。当晚,北京城雷雨大作,建制最为高大的奉天殿首先遭雷击起火,火势迅速蔓延至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殿连同前面的文楼、武楼、奉天门、午门及两侧廊厅、朝房俱被焚毁。

这场大火使得皇帝只能在文华殿坐朝,对于紫禁城的火,皇帝们非常害怕,于是采用了很多措施。由于宫中火灾不断,明清皇帝将原本只是为固定脊坡及防雨渗漏的“大吻”视为镇火的神物,在故宫的很多建筑中都有这个构件。除了在建筑上设计了吻兽,紫禁城的建筑设计师出于防火考虑,在建造銮驾、红本、实录等库房时,均采用硬山式黄琉璃瓦屋顶,四周是厚重的砖砌墙身等做法,不露出木构件。

在密度较大的北京紫禁城建筑群中,为了避免火灾到来后火势蔓延之弊,在营造中,不但各殿院内的连廓被逐渐取消,同时作为生活区域人口高密度集中的东西六宫,山墙作为防火隔断的作用日益显著与重要。

与此同时,还在制度上加强宫内的消防。清代宫廷的消防工作,由护军营掌管。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初三日太和殿火灾之后,康熙帝即降谕令:“宫内各处灯火最为紧要。凡有火之处,必著人看守,不许一时少人,总管不时巡查。”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月初一日,上谕:“今隆冬有风之际,各宫灯火著用心谨防。不许任意吃烟,著不时严察。”

为了防火,康熙在东西华门外,设有防火步军。雍正元年(1723年),又专设火班,从步军、护军中挑选一百名年壮熟悉防范的士兵组成,营房初设于咸安宫前墙西隙地板房25间内,乾隆元年(1736年)移于寿康宫西墙外。

雍正五年(1727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上谕:“将宫内太监编集成队,派头领一名,每十队立总头领一名,不但救火,即扫雪、搬运什物,用人时只须点其头领,彼自齐集所属同往料理。”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又增设火班官兵82名。

嘉庆时,从内务府三旗中挑选100名兵士练习机桶(也作激桶),并制订火班章程十三条,其中对机构设置、人员管理等做了相应规定,以后各朝都沿用这个火班章程。机桶早在宋代就有了,当时叫做“唧筒”。灭火时,“唧筒”的水射出,如一条白色的水龙,因此这种灭火器具也叫“水龙”。

光绪十五年(1889年)十一月一日,在武英殿设立机桶处,并设置200名机桶兵,作为宫廷的消防队。之所以在此处成立机桶处,是因为武英殿是清代为宫廷的修书之处,在这里修书、编书的人最多时有上千。到了宣统二年,清宫还特意从日本东京购进四辆蒸汽唧筒车,紫禁城的消防步入了机械化的时代。

现如今去故宫,肯定看见过紫禁城宫殿周围陈列设置着无数引人注目的“吉祥缸” (也称“太平缸”),吉祥缸有铜缸和铁缸两种,其质可分“镀金海”铜缸、青铜缸和铁缸三类。皇宫各处陈设吉祥缸的大小、多少,随环境而定,如太和殿、保和殿及乾清门周围陈设的都是“镀金海”铜缸,而内廷东、西六宫庭院及长街上所陈设的就是较小的青铜缸或铁缸了。它们是美化宫中的装饰品,又是必不可缺的消防器材。

古人将吉祥缸称赞为“门海”,即喻“门前大海”之意。这些吉祥缸常年备储清水,一旦宫中失火,即取最近处的吉祥缸内的水扑救。清宫规定,为防止吉祥缸水干涸,内廷吉祥缸每日由关防衙门内管率领苏拉(兵勇)进内添水;外朝吉祥缸,每日由宫中机桶处苏拉将缸水添足。总管内务府派司员四人负责管理,每五天检查一次吉祥缸储水情况。

在严寒的冬季,还要在吉祥缸上安设缸盖,盖中设铁屉贮火融冰。每一口缸底下面还有几块弧形的石基垫底围成圈座,其中的一块弧石可随手移动开,这样缸底与地面便有了置放燃烧炭火的空间,可进一步催化吉祥缸内冻结的冰块。此项差事由内务府“熟火处”根据气候变化随时调整,这称之为“熏铜”或“熏缸”,直至翌年惊蛰节时撤除。清代中期,皇宫内有大小吉祥缸308口,现在还存有100多口。(额尔瑾  )

(0)

相关推荐

  • 故宫100——看见看不见的紫禁城 吉祥瑞兽

    故宫100——看见看不见的紫禁城 吉祥瑞兽

  • 故宫的水缸为何600多年不结冰?老祖宗的智慧,令人不得不佩服

    对于古代人类的智慧来说,有些古人的技术,即使现在拥有高科技的时代,依然也无法对古代的一些工艺品进行复原,或者按照原有的技术进行生产.尤其是古人那巧夺天工的制造技术.不得不说的是,的确让我辈之人感到敬佩 ...

  • 故宫博物馆收藏的明清时期的古籍善本,创汇时期的出口版本

    河洛理数一书据传是宋朝陈抟所著,邵雍述,是一部用八卦推算命运的惊天动地的巨著.基本方法是: 1. 起先天八字 2. 将八字的干支变成数,再将数变成卦,先变作先天卦. 3. 立元堂爻 4. 根据先天卦和 ...

  • 明清时期府县官对下政务运作

    柏桦 李静 府县乃是人们熟悉的名词,因为它既是古老的地方行政区划,也是现代依然存在的地方行政区划."府,文书藏也";1"县者,悬系于外."2府县作为基本行政区, ...

  • 明清时期山水册页欣赏

    雪地实景,苍茫而润泽,冰雪覆盖了自然界中的山川树木,使人们的视觉不再被五彩缤纷的万物所迷惑,从而使人们更为关注于白茫茫的冰雪积压.融变的过程,这种自然属性恰好与水墨形式相得益彰.因此,雪景山水画一直是 ...

  • 114张图在线观赏: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三)明清时期

    这个展览以中国古代外销瓷器为主的294件精品文物,这里把展出的所有文物所拍照的350多张图分三次都给您呈现出来.虽然陆续分享了展品的所有图片,但学习古陶瓷还是需要实地看实物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 ...

  • 明清时期抄本 消纳水法

    消纳水法,是一本民间水法秘诀,内含八煞黄泉精选总图,以及作造法,大约抄于明末清初.全书30筒子60页.

  • 古代精品竹雕 竹刻《明清时期 精品竹雕笔筒》

    竹刻也称竹雕,是我国传统雕刻艺术品中的重要门类,是传统民间雕刻艺术,用竹根雕成人物及动植物形象,或在竹材.竹器上雕刻文字.图画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竹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古代的竹 ...

  • 明清时期的精品人物画像《官家祖先画像》

    祖先画像-中国人提倡孝道,都有对祖先崇拜的习俗.不难发现在很多祠堂,后裔子孙为了要尊祖敬宗,把自己祖先的画像,挂到祠堂里供奉. 每年祭祖时都要恭恭敬敬地,向祖先祭拜一番慎终追远.孝思不匮,祈求列祖列宗 ...

  • 明清时期云南的十大谏官

    在古代,谏官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的职官.早在秦朝时期,我国就建立了监察制度,专门负责对监察劝谏皇帝和百官,自此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独立于行政权之外的监察体系. 就云南而言, ...

  • 明清时期景德镇外销瓷的主要纹饰特征

    明清时期是景德镇瓷业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其瓷器外销最为兴盛的时期.随着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东西方各条新航线不断开辟,使中国的陶瓷外销也进入到全球化的时代.明清景德镇外销瓷,在带来经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