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蔡京如果不是走上了奸贼的道路,书法造诣可能不输王羲之

在水浒传中,蔡京蔡太师可谓是实打实的奸臣一枚,仗着徽宗宠幸,干的缺德事一箩筐。

仅凭每年进献的生辰纲,就能可看出其欲壑难填,穷奢极欲的一面。

大名府梁中书每年进献的生辰纲就有十万贯,也就是十万两银子。依照当时的生活水平,换算成现代的财富,近乎两千万块。加上各地党羽进献,少说每年也有半亿。

而生辰纲都是从地方官嘴里抠出来的,尽是些民脂民膏。如果说蔡太师死了不下地狱,那恐怕是没有天理了。

蔡京

在真实的历史上,蔡京的所作所为有过之而无不及,贪婪程度让人触目惊心。其在位期间,坑害的百姓、商贾不计其数,跳河上吊着屡见不鲜。

北宋歌谣:“打了桶(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可见百姓对蔡京恨到了何种地步。

这样的一位货真价实的奸臣,怎么会得到徽宗的青睐?

说起迎合帝君的一方面,蔡京还是很有个人能力的。

众所周知,宋徽宗处理政务实在不在行,一生都在搞文艺、搞体育、搞宗教。其笔墨丹青造诣高超,在历史上鼎鼎有名,开创的瘦金体更是流传至今。

同时,这位皇帝也非常热衷于体育事业。北宋末年,百姓的生活虽然不如仁宗时期富足,但在文化生活上一点都没落下。蹴鞠、相扑、杂剧兴盛一时。

徽宗皇帝的踢球社团——齐云社,也是有史可查的。而且,高俅的确是最早的明星人物。

徽宗崇道不必多说,自封为道君皇帝。

高俅会踢球,迎合了皇帝的运动喜好。而蔡京的书法却深得徽宗喜爱,君臣之间视为知音,经常以书画唱和。

蹴鞠

水浒传原文提及:苏黄米蔡,四家书法为宋朝四绝。苏指的是苏东坡,黄指的是黄庭坚,米为米芾,蔡就是蔡京。

蔡京的书法深研王羲之的笔法,形神兼备,后采众家之长自成风格,名满天下,被各路读书人争相摹写,这可不是在恭维他,而是真材实料。

说到这里,我们要讨论一点争议:苏黄米蔡中的蔡,到底是蔡京还是蔡襄。对于一点,书法界聚讼纷纭,但吵到最后也没个定论。

算起来两人还是堂兄弟,只是蔡襄比蔡京大得多,蔡襄死后三年,蔡京才走上仕途。

苏黄米蔡的排名是怎么来的?现在可能说不清楚了。按地位肯定不对,看书法成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后一条,按照年龄排序,这是蔡京比蔡襄更可能入选的一个方向。但好像也不太对。

苏东坡、黄庭坚、米芾三人的年龄是从大到小排列的,而蔡襄比三人都要大得多,而蔡京只比米芾大几岁而已。

这里,笔者也有些迷糊。

蔡京行书《唐玄宗鹡鸰颂题跋》

后来查阅史料才发现,其实苏黄米蔡中的蔡,最初好像指的就是蔡京。但后来,蔡京的名声实在差得紧,书法领域素来有书品如人品的说法。把一个大奸臣跟书法名家并列,实在有伤斯文。

所以,后人才将蔡京换掉,用蔡襄顶上了。

蔡襄的书法成就也很高,而且为官忠厚,比起蔡京有云泥之别。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点,让蔡京成为四大家可能性更高一些。

宋徽宗对于蔡襄的书法成就赞誉很高,但黄庭坚和米芾却有不同看法。两人都认为,蔡襄的笔势不够开张,犹如年幼的少年女子,娇媚阴柔。这一方面上,蔡京行书豪放,笔法稳健,比起蔡襄要略胜一筹。

而且,米芾这个人素来清高,不屑奉承。他对蔡京的书法却赞誉有加。

话说到这里,两蔡之争,咱们不再深究。如果各位有不同意见,可以在评论区探讨。

接下来,咱们说说蔡京在画道上的成就。

蔡京留下来的书画几乎没有。但这并不能否认他在画道成就,为什么?因为蔡京在传世的名画留下了不少题跋,如果没有相应的成就,也不可能给皇帝画作题字。

其中著名的就有这么几幅,三副为宋徽宗真迹,《听琴图》、《雪江归棹图卷》,另一幅就是纵观古今的绝世名作《千里江山图》。

宋徽宗可是爱画的人,丹青一道当朝能比肩的不多。试想,一位皇帝花心思画的作品,怎么可能让普通人题跋?如果没点才艺,恐怕看一眼都很难得。

而蔡京此人的题跋非同凡响,可见其丹青造诣也得到了徽宗认可。

听琴图中,蔡京题了一首七言绝句:

宋徽宗《听琴图》

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

这首诗的格律好坏,咱们不做评论。蔡京却将媚上的意图隐于诗中,而且,从意境上也与听琴图相得益彰。这便是投其所好的最高境界。

再说《雪江归棹图卷》上的题跋,具有很高的考古意义,被后世所珍藏研究。

这副题跋写的内容,将拍马屁的功夫又抬上了一个台阶。

蔡京题跋《雪江归棹图卷》

作这副题跋时,宋徽宗还年轻,奉承的意味更浓。

第一方面,从徽宗的技法上进行夸奖,将笔墨用在了精致刻画上。比如,水远无波长天一色等等。

第二方面,从这幅画的意境上夸奖,将画作意境升到了万物更迭的哲学范畴。你说宋徽宗高不高兴?

第三方面,题跋开篇用了'臣伏观’三个字,倒是中规中矩。如果别的大臣也会这么写,但最后写道'臣京谨记’这四个字就漂亮了。试想,宋徽宗是把蔡京当知音看的,这四个字比前两条夸奖更上一层楼,是一种高度尊敬和肯定。

而且,这副题跋还有两个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证明《雪江归棹图卷》的确是宋徽宗真迹;二,点明这幅画只是四季画卷中的其中一幅。

最后说《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部分

这幅画现存于故宫博物院,名副其实的国宝级画作。对于这幅画的来历,各位可能已经耳熟能详,本文不作赘述。

这幅画并非出于宋徽宗或是蔡京,而是一个神秘的少年——王希孟。而蔡京的题跋虽短,却隐藏着一系列千古都没有破解的谜团。

题跋原文:

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大概意思是说:有位叫希孟的十八岁学徒,被朝廷招纳,有不少作品,但都不算好。后来,徽宗爱才,亲自教授画技,不过半年就成就了这副佳作。承蒙皇帝陛下将画赐给了我。

王希孟到底是谁?为什么只用半年就画出了这副名画?后来又为什么消失了?宋徽宗为什么会把这幅画赐给蔡京?

这几个问题专家都搞不明白,遑论笔者。如果各位有兴趣,我会单开一篇分析分析。如果没兴趣,就此作罢。

结语:

蔡京是个大才,只不过将心思全用在了媚军欺下上。如果他只是一方州县知府,闲情终生,可能书法丹青上的造诣会更上一层楼。名列宋朝四大家之首肯定没问题,就算与二王并列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谓:空丘堆金玉,枯骨裹裘衣。蔡京权倾一世,最后落得罢官流放,饿死路边的下场。可憎、可悲、可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