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士”袁隆平身上 我看到了中国文化最厉害的一面

5月24日上午10时,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民众连夜赶来送别袁老。送别仪式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民众排成了望不到边的长队,现场的这些画面让人再度泪目。与此同时,袁隆平院士的网络吊唁厅也有超过1000万缅怀者在线献花悼念。

在网上观看仪式直播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一句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不是看他的财富排在富豪榜上多少名,也不是看他当了多大的官,有多大的权力,更不是看他有多少粉丝、多少流量,而是他影响、造福了多少人,老百姓的态度才是最精准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中国有一个独特的现象: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每个时代、每个时期,总有那么一类人,别管是什么阶层,从事着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学识,挣多少钱,他们总是把更多人的福祉放在自己之上。

不可否认,人的本性中是有自私自利一面的,遇到危险会想怎么保护好自己,凡事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并没有只为自己而活呢?

我想说,这就是中国文化中最可贵,也是最厉害的一面。

01

在中国文化中,有一种“士文化”,可不要小瞧这个“士文化”,中国为什么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跌拓起伏,至今没有像其它文明古国一样衰败下去,反而更加昌盛繁荣?不是因为那些手握大权的王侯将相,也不是因为万千黎民百姓,而是因为有“士”的存在。

中国的“士”最开始是一个阶层,指的是一些失势的贵族、一些脱离生产劳作的知识分子和民间人才,后来逐渐成为读书人的泛称。这部分人有什么特点呢?他们不像王公贵族子弟那样生下来就拥有财富和权力,不用自己努力;又不像普通百姓一样一生都在低着头为衣食奔波,无暇顾及其它。

他们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能靠学习、读书,因为学习、读书能够开启人的智慧,打开人的视野,提升人的格局,因此他们成为了中国社会中精神境界最高、精神世界最丰富的一类人。中国灿烂的文化也是由这部分人所开创,像老子、孔子、孟子等古圣先贤都属于士这一阶层。

所以你看,中国文化为什么会有“朝闻到夕可死矣”的清高品格,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格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情怀,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浪漫文采,就是因为她是由这么一群站在精神高地上的人所创造的。

中国文化中,舍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甚至舍身取义的精神也是由此而来。因此每当民族处于危难的时候,总有一些仁人志士起来主动担负起“平天下”的重任,这就是中国和中国文化能够历久弥新的原因所在。

03

当然了,士文化如果只是在士的小圈子里被认可,王公贵族不重视你,老百姓们不搭理你,再好也成就不了全中国的主流文化,顶多是个小圈层文化,所以大家发现没有?选择这样的文化也是中国人的性格使然。

孔子在所生的年代不被统治阶级重用,却在死后被封为万世师表,虽然也有政治上的原因,但不得不说,这些帝王逐渐明白过来,想要自己的王朝得以兴盛长久,就必须合乎大道。

普通老百姓呢,虽然也有想通过读书实现飞黄腾达的世俗想法,但更多的是从孔孟之道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所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里面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活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那时的人,即便不为官做宰,只是耕田、读书、打渔、砍柴,也能在天地间找到自己的位置,以一种顺天应道的姿态活于世间,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苟且。

所以后来慢慢地,士就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阶层了,钱穆先生认为:凡能志道明道行道善道者,在中国谓之士。

他在《士的精神》一文中写道:

《说文》上又说:“士,事也。”一个士就有一份事。我们谁不担任着一份事?既担任着一份事,就该成一士,就看他的志和道。

士贵能推十合一,将全人类、全民族、全国家此一完整大道为我之志,为我之道,放在我的身上,放在我的心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以贯之。

03

可见我们中国人从骨子里就有一种大气,中国的文化也是让人把本性里的“小”拓展到“大”。并不是说“小”不好,而是接纳这个本性,然后通过教化来提升它,让人得以成长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你看《论语》里写的不是坏人和好人,而是小人和君子。

这种“大”的特质真不是所有国家都有的。

为什么佛教禅宗祖师达摩禅师要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弘法?就是因为强调“自利、利他,利益一切众生”的大乘佛教在古印度不容易被接受和推行,但他发现“东土有大乘气象”,所以让佛教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地方在中国,而不是它的发源地。

韩国日本也是受中国影响最深的国家,但我认为他们所学更侧重于形式上的东西,没有把中国的“大”学了去。

04

我为什么要写这些呢?就是希望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领略到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能够挺直了腰板,为做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而不是看到西方文化就认为是高大上的真理,觉得中国的就不值一提。

这也是我在观看袁隆平院士遗体告别时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因为现在我推广中医时,发现很多人都只相信西医给的结论,对中医的观点完全视而不见,就好像只有西医是医学,中医就不是医学,这样的例子太多,我就不具体举例了。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表面上是缺乏对中医的了解,往深了说是对中国文化缺少信心。所以我想,如果大家都能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建立起中国文化的自信心,那么中医的发展指日可待。

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也都应该活出“士”的精神,如钱穆先生所讲的“我们任何一人都可成一士,要使我们士的精神复活,这就是中国文化开新了。

我想这也是对“国士”袁隆平最好的纪念。

(0)

相关推荐

  • 【精品名家文学】隆重推荐徐永凯先生《时代佳作 专辑》2021052506

    隆重发布2019090501 诗 [中国当代杰出诗词名家百强榜]至尊荣誉 [比投网]和[神州文学<比投微榜>大赛组织委员会]联合推出会长:王世春   总编:卢春志联合推送 诗 作者简介: ...

  • 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解读《中庸》,如何才能做到知晓“道”,如何才能实践中庸之道?

    年度大型国学文化专题节目 齐鲁文化 电视系列讲座 LET'S GO TO SCHOOL 山东教育卫视       今天湖南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先生将引领大家去探知如何才能做到知晓"道" ...

  • 配得上国葬的国士袁隆平,究竟做了什么让全国人民都吃饱饭?

    今天上午,大叔突然收到接连受到手机新闻推送,一会是辟谣一会又是官媒发布,然而都不算什么好消息,13时07分,国士袁隆平先生仙逝了,更不幸的是,中国肝胆外科的开创者--吴孟超先生也离开了.大叔觉得心情有 ...

  • 国士袁隆平:妈妈是江苏镇江人,他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

    人们是从袁隆平谈起自己家庭的时候,了解到他和镇江的一段渊源: "我父亲袁兴烈生于1905年,毕业于南京的东南大学,在县里担任过高等小学的校长和督学.后来他受到西北军的爱国将领孙连仲的器重,做 ...

  • 写一首诗,悼念国士袁隆平

    22日13时07分,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毕生 ...

  • 夏廷献 || 悼国士袁隆平

    悼国士袁隆平 作者/夏廷献 [题记]惊闻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不胜悲痛,拽文悼之. 我,一个老翁, 少年求学时, 饿晕在回家途中. 倒在了豌豆秧地里, 几 ...

  • 七律.悼国士袁隆平

    国士仙归天地哭,农田稼熟向谁酬. 有情誓志丰穰实,无憾东风事业优. 利禄功名横世路,乾坤社稷沃耕畴. 杂交何术饥荒灭,亩产惊神稻秫谋.

  • 【高 旭】悼念国士袁隆平

    文/高旭 悼念国士袁隆平 禾下乘凉一觉去,杂交水稻遍全球. 从此世上无饥馑,功在当代利千秋. 水稻之父享盛誉,九旬奔波在田头. 一路走好天雨落,国士功德万古留. 悼念国士吴孟超 国医圣手疏肝胆,医者仁 ...

  • 祭国士袁隆平文

    祭国士袁隆平文: 哀维: 公元二零二一年五月二十二日,闻先生于湘雅医院病逝,衔哀致敬,以作文祭奠: 新中国自1949年而立,志于造福中华百姓,复汉唐之荣光.彼时满地疮痍,百废待兴.内有残余阶级伺机而动 ...

  • 长沙万民相送国士袁隆平

    上午官方辟谣,下午证实丧讯!既没有官方的倡议,也没有媒体的炒作,更没有铺天盖地的网络宣传,那一刻,长沙却因为一个老人的离世,家家如丧考妣,泪水湿透整座城市.当袁老的灵车从湘雅医院缓缓驶出时,闻迅而来的 ...

  • 数百诗人痛悼国士袁隆平特辑 ||【总455期】

    痛 悼 袁 隆 平 1930-2021 袁隆平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13点7分),男,汉族,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