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理论思维模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一、    什么是质量控制理论

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称为质量控制。这就是说,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

质量控制是为使产品或服务达到质量要求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质量控制的目标在于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要求。

查理芒格说:一项工程的成本这么高,如果你付出这么高的成本,你就不会希望它垮掉。

二、    质量控制理论的背景

工业制造行业的精益化管理,就是以戴明的质量控制理论为核心,以优化统一的系统和过程为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和资源消耗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的方法。戴明的质量控制理论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对美国初期SQC推行的贡献

戴明博士在美国政府服务期间,为了国势人口调查而开发新的抽样法,并证明统计方法不但可应用于工业而商业方面亦有用。

到了第二世界大战期间,他建议军事有关单位的技术者及检验人员等都必须接受统计的质量管理方法,并实际给予教育训练。另外在GE公司开班讲授统计质量管理并与其它专家联合起来在美国各地继续开课计共训练了包括政府机构在内有三万一千多人,可说对美国SQC的基础及推广有莫大的贡献(当时戴明博士已将统计的质量管理应用到工业以外的住宅、营养、农业、水产、员工的雇用方面,其涉及面极为广泛)

第二阶段:对日本的质量管理贡献

戴明博士从1950年到日本指导质量管理后就一直继续长达近四十年,且前二三十年几乎每年都去,可以说日本的质量管理是由戴明博士带动起来都不为过。

戴明博士在日本虽然也教统计方法,但他很快就发觉光教统计质量管理可能会犯了以前美国企业界所犯的错误,因此他修正计划而改向企业的经营者灌输品质经营的理念及重要性,而使日本早期的经营者几乎都见过戴明博士且受教于他,并实践戴明博士的品质经营理念,奠定了日本TQC或CWQC的基础。

戴明博士早期辅导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时曾经预言,日本在五年内其产品必将雄霸世界市场,而果然不出其所料,其预言被证明正确,且提早来到,难怪日本企业界对戴明博士怀有最崇高的敬佩而称其为日本质量管理之父了。

第三阶段:对美国及全世界推行TQM的贡献

由于戴明博士对日本指导质量管理的成功,让美国人惊醒原来日本工商经营成功的背后竟然有一位美国人居功最大,故开始对戴明博士另眼看待。而于1980年6月24日全国广播公司(NBC)在电视播放举世闻名的“日本能为什么我们不能”(If Japan Can, Why Can't We?),使戴明博士一夜成名。

从此以后由于美国企业家重新研究戴明的质量管理经营理念,加上戴明博士继续在美国及各国积极举行讲授他的品质经营经典为期四天的14个管理原则(Deming's 14 Points)与及实际为美国各大公司如福特或AT&T公司提供品质经营的顾问工作而收到了实质上的效果。

事实上戴明博士的品质14点管理原则就是美国在1980年代开始盛行迄今的TQM的基础,所有全面品质经营所包涵的重点,几乎都可以在戴明博士的14点里面找到类似或相同的诠释。现在在美国及英国都已成立有Deming Institute,其所宣称的基本精神也都是TQM的精神。也就是说戴明博士对TQM的影响是直接的。

三、    质量控制理论的本质

质量控制的本质其实是精益化管理,使用各种统计学工具,不断优化迭代,持续的提高质量,减少成本消耗,最后就能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标准。

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所以这个循环又叫做“戴明环”。成为了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非常有效的工具,在很多领域都被广泛的应用。

典型的模式被称为4个阶段,8个步骤和7种工具以及戴明“14点”

3.1 四个阶段:

P(Plan):计划。包括方向、目标和行动;

D(DO):执行。执行计划的行动,以实现目的;

C(Check):检查。根据结果进行总结,哪做得好那做得不好?

A(Action):行动(或处理)。成功的经验标准化,形成文档和流程,以便后续继续使用;失败的经验分析问题,避免重现。

这四个阶段有先后、有联系、头尾相接,每执行一次为一个循环,称为PDCA循环,每个循环相对上一循环都有一个提高。

3.2 八个步骤:

P计划阶段:

Step1 分析现状;

Step2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Step3 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Step4 针对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计划,制定措施。

D执行阶段:

Step5 执行计划,落实措施。

C检查阶段:

Step6 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

A处理阶段:

Step7 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工作结果标准化;

Step8 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3.3 七种工具:

七种工具:分别是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排列图、相关图、分层法、统计分析表。

3.4  戴明“14要点”

戴明学说的主要观点“14要点”是全面质量管理(TQM)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管理者对于组织的生存及投资者和雇员的利益负责任的标。

这14点可以看做是戴明质量管理理论的概括表述,其具体内容如下:

(1)  树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长久使命,以使企业保持竞争力,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能够向人们提供工作机会。

(2)  接受新的理念。在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管理者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直面挑战,领导变革。

(3)  不要将质量依赖于检验。要从一开始就将质量渗透或融入到产品之中,从而消除检验的必要。

(4)  不要只是根据价格来做生意,要着眼于总成本最低。要立足于长期的忠诚和信任,最终做到一种物品只同一个供应商打交道。

(5)  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来实现质量.生产率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

(6)  做好培训。由于缺乏充分的培训,人们常常因不懂得如何工作而不能把工作做好。

(7)  进行领导。领导意味着帮助人们把工作做好,而非指手画脚的惩罚威吓。

(8)  驱逐恐惧以使每一个人都能为组织有效地工作。许多雇员害怕提问或拿主意,即使在他们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或不明白对错时。他们或是继续用错误的方式做事,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由于恐惧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要确保质量和生产率,就必须使每个人都具有安全感。“最愚蠢的提问也胜于不提问题”。

(9)  拆除部门间的壁垒。不同部门的成员应当以一种团队的方式工作,以发现和理解产品和服务在生产和使用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0)取消面向员工的口号.标语和数字目标。质量和生产率低下的大部分原因在于系统,一般员工不可能解决所有这些问题。

(11)取消定额或指标。定额关心的只是数量而非质量。人们为了追求定额或目标,可能不惜任何代价,包括牺牲组织的利益在内。

(12)消除影响工作完美的障碍。人们渴望把工作做好,但不得法的管理者.不适当的设备.有缺陷的材料等会对人们造成阻碍。这些因素必须加以除外。

(13)开展强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活动。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应不断发展自己,以使自己能够适应未来的要求。

(14) 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起实现转变。

四、    质量控制理论的启示

质量控制理论不仅仅应用到产品的生产质量管理上,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也可以引入质量控制理论的思维,来不断的精益求精,用工匠精神来过好我们的人生。

工作上,不仅仅是从事品质相关岗位的人员才应用到质量控制理论,其它任何岗位的人员都可以应用质量控制理论的思维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有了质量控制理论的思维,生产的基础员工也可以不断优化和改进自己的工位,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操作不良;有了质量控制理论的思维,一线的管理人员,可以更好的制定KDI考核,来不断的激励部门人员做持续的改善;有了质量控制理论的思维,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更好的制定公司的质量方针和战略规划,更好的引导公司的发展。

学习上,引用质量控制理论的思维,我们可以不断的学习那些优秀的知识和理念,学习经典学科的经典理论,我们有理由相信,经典不仅仅在我们这个时代是经典,再过十年三十年,经典的知识很有可能还是经典的知识。一旦遇到那些庸俗的内容,我们可以果断的放弃,避免降低自己的学习质量,避免持续的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

生活上,引用质量控制理论的思维,我们可以不断的优化和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比如让房间变得更精致一些,让饭菜做的更可口一些,让自己打扮的更精致一些,让技能变得的更娴熟一些,让兴趣变得更雅致一些,让修养变得更超凡一些……。一旦生活有了质量控制理论的思维,你会发现原来这扇窗开的是如此的美妙,不一样的视角,定能给你带来非凡的意义。

……

朋友,你还在犹豫什么呢,赶紧给你的人生注入质量控制理论的思维吧,愿你从此拥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享受更高品质的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