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备战中考效果更好

知 识 篇
考前总复习应当确定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复习工作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夯实基础,逐步提高”。复习工作应当是在回归的基础上进一步求得提高。
一、 明确考试性质、考查原则和考试内容。
中考属于选拔性考试,但是中考的选拔是建立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选拔,要考虑考生升入高中后继续学习的潜在能力,因此中考仍要坚持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又要坚持考查考生的学科能力的原则。
二、 明确考试目标,从基础知识抓起。
各学科的考试目标大同小异。在能力层次要求上一般都包括了三个层面:了解、理解和运用。了解就是知道,知道“是什么?”,叫做知其然;理解就是明白,不但知道“是什么?”而且还知道“为什么?”这叫做知其所以然;运用就是活学活用,就是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中考的考试目标强调的是基础,这就要求考生首先知道“是什么”,然后要知道“为什么”,活学活用是在这两个基础上完成的。各类考生的复习都必须从基础抓起,有了夯实的基础,才能沿着能力要求的层次台阶,继续向上攀登。这就要求考生要静下心来,该记住的要记住,该背的要背下来,该练习的要坚持练习,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复习工作务求落实。抓基础是个实实在在的活儿,是个累活儿,是个老老实实的活儿,没有捷径,没有运气,需要的是勤奋、踏实、刻苦、认真。
三、 查缺补漏,抓住薄弱环节。
为了提高复习工作的效率和复习工作的效益,考生在复习工作中要做到心中有数,所谓心中有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确自己的实力,自己的水平,进而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优秀学生在抓基础的同时要抓好难题的复习,一般学生主攻方向应当是中低档题,可尝试一些较难试题。对于一般考生来说,复习工作绝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越基础越好。考生心中有数的第二个方面是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复习工作中查缺补漏,要把“缺”在哪儿,“漏”在哪儿,“薄弱”在哪儿,一科一科地查清楚,把做过的试卷、练习找出来,把犯过的错误整理一下,并把错误的原因分析清楚,是审题不仔细?是计算马虎?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特别是容易题和中档题,会做而没有做对,一定要认真反思。
四、 要接受学校和老师的复习指导。
考生一定要听从学校和老师的复习指导,无论是在校上课,还是在家自学,有不清楚的要问老师,万万不可乱找社会上的练习,做无效劳动,这样不但贻误了战机,而且会偏离考试方向。
五、 要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
考试时间和考试科目确定后,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一个针对性强的复习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复习计划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复习计划要对自己有约束力。作息时间是落实复习计划的时间保证,要早起、早睡,保证白天具有最好的精神状态。
 
心 理 篇
如果说考生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是考试成功的“硬件”,那么考前的心理及心态调适则是考试成功的“软件”,而且越临近考试,“软件”的作用越明显。一定意义上说这种软件的作用从现在已经开始了。
这学期的时间比较短,考生心理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波动,应当说这是正常现象,问题是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是每一个考生都要注意的问题。
问题之一: 压力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重大考试前夕,不紧张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无紧迫感和压力感,考试成绩反而不会太理想;而焦虑水平过高,精神极度紧张,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使认知评价能力无法正常发挥,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躁不安,严重的会影响身体健康,因为高度焦虑的状态会使支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这种状态如长期持续,就有可能造成心血管功能的紊乱,出现心律不齐、胃炎、胃溃病、肠炎等疾病;倒是适度的焦虑更有利于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激发潜能。
因此,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存在中等焦虑是相当普遍的,也是非常有利的。
值得提起的是,有一些考生紧张不起来,或者说没什么压力,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这些考生应重新认识中考的意义,重新认识中考在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的地位和作用。中考也是分流的考试,对于不上普高的考生来说,中考意味着你的工作定向、人生定向,这是你人生中一件大事,就象一只承载着重量的小船,有了重量有了压力,船才能稳健,才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压力一定要有,因为你现在是男子汉、大姑娘了,应当能主动承担起你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
使自己紧张起来进入兴奋状态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制定细致的时间表,将每月、每周、每天的学习都合理地安排。若自己严格按时间表学习,就能克服不良情绪。到有学习气氛的地方学习也可增强紧迫感,看到别人都在发愤苦读,你也会身不由己地融入这种气氛中去。
 问题之二:缺乏自信心问题。
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考前有烦燥现象,感觉越是接近中考,心情越烦燥,好象什么都不会了,什么都没记住,其实这反映出自信心问题。爱因斯坦讲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往往依赖人格的伟大。也就是说,信心就是生命,信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奇迹。
心理学证明:让一个人每天坐在靶子前面想象着他对靶子投镖,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心理练习几乎和实际投镖练习一样能提高准确性。自古以来,许多成功者都曾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此法来完善自我,获得成功。拿破仑,大家都非常熟悉吧?(一生参加战役60多个,16岁就被授予炮兵少尉,26岁被授予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0岁时发动雾月政变,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国第一执政,1804年5月18日,35岁他宣布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一年后又被意大利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几乎征服整个欧洲)
专家们就对拿破仑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他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不仅对军事有非常深的研究,而且精通数学,十分喜爱文学和宗教,他在带兵横扫欧洲之前,就曾经在内心想象过“演习”了多年的军事。
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爱默生认为:“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失败者,这就使你不能取胜;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 因此,要想取得考试的成功,就必须在内心确立成功的自我意象。考试之前:
a.尽可放松神经,在心里想着你真正要达到的目标,在心里确定你希望考出的分数。
b.确确实实地决定,你将会付出什么努力与花多少代价去换取你想得到的分数。
c.规定一个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这日期之前把你要做的做完。
d.拟定一个实现你理想的可行性计划,并马上进行。
e.将以上四点清楚地写下来,一定要白纸黑字。
f.不妨每天两次,大声朗诵你写下的计划的内容。一次在晚上睡觉之前,另一次在早上起床之后。
高尔基曾经说过,所谓才能,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平时你总为运动员加油,现在你应当为自己加油!
问题之三:自我心理调节问题
俗话说“每一个人都是心理病人的同时,每一个人都是心理医生。”有一些心理问题是正常现象,需要自我调节,考生在复习考试过程中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学会自我调整心态。
下面介绍几种最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
方法之一:学会倾诉
人需要呼吸,心灵也需要呼吸。当你为考试而坐卧不安,担心焦虑时,不妨将你的感受和家人、朋友或老师说出来,一个忠实的听众能帮助你减轻因紧张带来的压抑感。此外,还可以把你的感受用文字书写出来,然后扔到一边。千万不可郁积在心,使压抑情绪潜滋暗长,最终忧虑成疾。
方法之二:保持愉快的心情,不妨经常开怀一笑
据科学研究,积极情绪的好处,能使人思维活跃,考虑问题很周到全面。经常真正的开怀一笑就是一种积极的情绪。
因为当人大笑的时候,心肺、脊背和身躯都得到了快速锻炼,胳膊和腿部肌肉都受到了刺激。大笑之后,血压、心率和肌肉张力都会降低,从而使人放松。笑的过程还能使大脑皮层形成一个特殊的兴奋灶,使其他区域被抑制,从而使大脑得到休息。笑可以消除人的戒心,在关键时刻稳定情绪、消除恐惧感,使心情平静下来,思考对策,争取胜利。
因此,考前为了把自己从一个紧张、烦闷、困扰的境界中解放出来,我们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妨开怀一笑。
方法之三:努力学习之余,学会适当的休闲。
科学研究证明,一些呼吸性的锻炼,例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使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因为这些活动让人肌体彻底放松,从而消除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因此,繁忙的学习之外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学习紧张,感到精神压抑时,可以暂时丢下书本看看窗外的春华秋实、听听蝉鸣鸟啼或漫步于户外、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从而达到调适紧张心态的目的。
问题四:“学习高原”现象
1、一个人的学习阶段通常分四个阶段:
( ☆学习的起始阶段  ☆迅速提高阶段  ☆“高原”阶段  ☆克服“高原”阶段)
 什么是学习的“高原现象”?
到过高原的人或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高原(或高山)反应。如登山运动员,地质人员等,一般到了海拔5000米高时就会由于缺氧而有高原反应,即头晕、恶心、呕吐、心慌、全身无力等症状。当然,由于个体身体素质的不同,每个人反应的强弱也各不相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的“高原现象”,即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会产生学习效率低、学习进步缓慢,甚至停滞的现象。因为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般首先要经历以下四个学习阶段:①学习开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要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一般说来,学习是比较费劲的,所以学习提高的速度比较慢,但总的来看,学习效率是向上的趋势;②迅速进步阶段。当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规律和方法,学习效率有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日益浓厚,进步迅速,直线上升;③高原阶段。由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主观和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各种障碍,使学习进步速度缓慢,学习效率不佳,提高甚少,或者有明显下降,使学习处于波动甚至停滞状态;④克服高原阶段。当学生主观不断努力,积极改变和寻求有效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环境的促使下,克服种种障碍,从而掌握了新的学习规律和技巧,学习兴趣又得到提高。所以,如果我们处于学习的高原现象时,不要紧张。只要能调整好自己,走出这一阶段,那么你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又会回来的。
如何跨越“高原现象”呢?
(1)首先要认识到“高原现象”不是学习极限,遇到“高原现象”不要紧张
(2)寻找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
    ☆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    ☆基础知识不牢固  ☆学习方法不灵活
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方法不当。学生习惯于某种学习方法后,出现了惰性,原有的学习习惯不再有更强的促进学习提高的能力还因循守旧,吃现成饭。缺乏因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变化而进行自我调整学习方法的能力。二是意志品质薄弱,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急于求成,一旦目标达不到容易减弱动机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三是心理压力大,焦躁不安,导致身体状况下降……四是脑营养不足(早饭尤为重要)
(3)克服“高原现象”小窍门
  ☆变换学习方法:学习方法陈旧和思维习惯僵化是导致学习成绩无法提高的最主要障碍。学习的不同阶段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总是采用一种一成不变的方法,必然会妨碍你的学习。对于需要实践的知识你应该积极参与啊,其实一旦你亲手做了,会发现它们比书本上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趣。只要做出适当的改变,学习成绩很快就会提高的。
  ☆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 
☆学会休息:  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把握最佳用脑时间
                学习生活规律化
                把握不同学科带来的疲劳值
                交替用脑(分安静性休息、活动性休息、交替式休息) 
☆加强意志力培养:对自己产生的悲观、抑郁、焦躁的情绪不要压抑而要疏导。可以找知己倾诉或参加文体活动等转移注意力。在困难面前,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有顽强奋斗的品质,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努力,那样困难只会越来越大。
     最后,建议你多和父母沟通,告诉他们你一直在很努力的学习并且做得不错,你需要他们的支持而不是一味地施压。这样,你就能在心理上轻松多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相信在老师指导下,在家长帮助下,考生一定会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取得中考的好成绩。
策 略 篇
考生在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一定层次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后,中考时还应掌握科学的应试策略。所谓应试策略就是科学的应试方法,这对于实现中考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一、 要对各科试卷有一个基本认识。
关于题型问题,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考生已经比较清楚了。这里要强调的是容易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问题。从历年的中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中低档题占全卷总分的七八成,因此,在总复习中应当把这部分做为重点,在考试答题时也应把这部分做为重点。每年我们在阅卷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考生“容易的题丢分多”,“会做的题做错了”,这实在是可惜。“慢做会的求全对”,这是个基本策略。千万不要一看会做就马虎,要静下心来,一步一步的回答,确保会做的题全做对。
二、 要认真审题,认真计算。
审题不认真,计算不仔细这也是每年中考都要发生的问题。要静下心来,至少看两遍再做答。有些考生答题时容易产生定势,一看题,见过,拿起笔来就答,结果错了。要克服思维定势,特别是熟悉的题,更要认真审题,看看人家给的条件是什么?需要回答的是什么?搞清了再下笔。计算马虎也是常见病,把会做的题答错了这是考场上的最大遗憾。
三、 选择题要十分谨慎。
语文、数学的一卷,外语的二卷是客观性试题,一般都是四选一。命题者给了四个选项,其中一个是正确的,三个是错误的。但是这三个错误选项要对正确的选项构成干扰。“一要干扰,二要干扰有效”这是命题者的初衷。优秀的考生怎么干扰也不糊涂;一些考生一干扰就糊涂;更有个别考生不干扰就糊涂。这取决于考生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概念是否清晰,计算是否仔细。除了认真审题,积极思索外,要珍惜第一判断。答完题检查时,可以推翻第一判断,但要十分谨慎。
四、 不放弃每一道题。
对于一般考生来说,有些题稍微难了一点,因为是选拔性考试,要有一定的区分度,所以要有一小部分难题。中考也是分步赋分,做对一步就可以得一点分,所以不要轻易放弃。认真审题,能做几步就做几步,一直到做不下去为止。
五、 做完全卷要认真检查。
中考与高考不同,中考试题量有一定控制,许多考生特别是优秀考生,在答完全卷后,完全有时间再检查一遍。什么叫做“检查一遍”?就是再做一遍,再重新思考一遍,首先要看有没有漏答的题,然后再一道一道审题,在审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核对答案。计算题要拿起笔来再算一遍,语文题的错字和标点要矫正、核实。许多考生在检查过程 又改正了错误,提高了成绩,这也是中考答题的一个规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