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诉讼时效
闲话诉讼时效
壹
诉讼时效——法律保护公益而非懒惰的你
诉讼时效的客体是债权请求权(如出借人请求借款人还本付息),诉讼时效的期间是法定的,当事人不能约定变更、提前放弃。简言之,诉讼时效是法律催促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权利的制度。
权利人不及时行使权利将使交易秩序不稳定,进而影响社会公共利益。于是,诉讼时效期间经过,权利人将丧失胜诉权。换言之,权利人没有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权利,遭遇债务人诉讼时效抗辩后,法院将不再支持权利人的请求权。
诉讼时效期间经过的法律后果是:法律并不否定你的权利合法存在,但不再保护法定期间外的权利。
贰
时效的起算——法律为你设置的倒计时
各国、法学界关于诉讼时效的起算有较多观点。以我国民法通知第137条规定而言,我国采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说”——即诉讼时效期间应当在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鉴于债权因发生原因不同,有意定之债(如合同)与法定之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之分。
以房屋租赁合同而言,合同约定的承租人交付租金期限届满,承租人未支付租金的,诉讼时效即开始起算,法定期间为1年(注:特意拿租金为例,权在于提醒读者,诉讼时效期间并不只有2年一说)。
上述1年期间经过,出租人再以承租人为被告诉请支付租金的,承租人以诉讼时效抗辩,法院将判决出租人败诉。
叁
时效非儿戏——制度传递给你的法律意识
时效抗辩结合民事诉讼,为当事人开辟了一两拨千斤的技巧性战场,也许你的权利真实存在,你却应以证据还原事实的方式去展示权利并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权利,否则有理并不能走遍天下。法律意识提示如下:
1、发生纠纷后应及时将纠纷纳入解决途径
以合同而言,义务履行期满,债务人不履行约定时,债权人应及时与债务人商讨解决方案,谈若不成时不应久拖不决,不妨及时诉讼。
2、时效中止、中断涉及法律专业知识
诉讼时效虽是法定期间,属于不变期间,但可中止或中断。采用法定的方式去中止、中断诉讼时效并保留有效的证据是较专业的知识,不建议缺乏专业功底的当事人自行尝试。
3、兼顾诉讼时效与基本证据的固定
利人考虑诉讼时效的前提是基本事实已经得到证据支撑,倘若基本证据仍未固定,对方不依诉讼时效就可以举证责任分配等方式让你的实体权利存疑。
4、司法是强制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保障
诉讼时效的应有之意无疑是让权利人尽早通过司法程序定纷止争。继而,生效法律文书不被执行的相关执行措施将给与权利人相关的保障。比如,从应得收益而言,权利人还可获得债务人迟延履行期间的加倍利息(一般利息外的加倍利息的利率为每日万分之1.75)或迟延履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