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雅香江》第95期 王玉明诗文选
高山流水 纯音乐
【作者简介】
王玉明,字韫辉,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荷塘诗社名誉(创社)社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书画社理事,东方之珠文化学会首席顾问。
应邀聆听迦陵先生讲座
《我的诗词家国》有感
之一
学子“粉丝”拥一堂,
大师妙讲赞声扬。
传承诗国基因事,
功在千秋文运昌。
之二
凤凰碧树发猩红,
苦雨凄风催转蓬。
莫道芳心无觅处,
佳诗涌自梦魂中。
之三
半生风雨始虹来,
剧变谁知丧女哀。
旧恨新愁何所寄,
唯将泪雨洒尘埃。
之四
国际蜚声汉学家,
诗词质美似莲华。
情思涌处珠玑落,
贝叶嘉莹万古霞。
之五
扁舟一叶任飘摇,
誓达三山志未消。
夕照云天红似火,
登峰吟唱月儿高。
注:2011.11.9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报告厅作者将这组诗发给叶先生后,先生在回信中说到: “蒙您赠诗,愧不敢当。但您的诗写得极好,多谢。”
陪叶嘉莹先生
赴杨振宁先生之宴请于清华丙所
物理中文双子星,
大师晤语细聆听。
人生运命随家国,
幸甚今宵聚帝京。
注:农历十月十五月圆之夜,叶先生将原稿中的“悟”字改为“晤”。
答谢迦陵师赠雅号"韫辉"并预祝
南开大学"迦陵学舍"早日落成
在一次聚会中我请迦陵先生赐予雅号,先生欣然允诺。先生随后来信说:“先后惠传图片多幅,皆已拜收,形象意境都极为优美,非常感谢。我上次请张静奉告我为您取的别号韫辉,出于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可与您的大名相配合,不知您以为如何?”特此献诗以答谢恩师。
雅号启心扉,青山焕素辉。
大师灵气赋,弟子沐恩归。
舟楫飘沧海,书庐结翠微。
诗魂寰宇布,红叶碧霄飞。
2012.9.26夜 2017.1.7修改定稿。
附原稿
赠余雅号启心扉,
韫玉青山焕素辉。
米寿大师灵气赋,
古稀弟子沐恩归。
半生舟楫飘沧海,
百岁书庐结翠微。
诗赋精华寰宇布,
白云红叶碧霄飞。
将此稿发给迦陵师求教之后,迦陵师回复说:“此诗或可改七言为五言。把每句首二字皆删去。如何?”遂按迦陵师指教改为上述五律。改成五言之后,不仅精炼了,而且每联都基本上对偶,相邻两联的句型都不重复。先生的指教真可谓“点石成金”。
鹊踏枝·恭贺迦陵师九十华诞
兰蕙芳菲滋九畹。清丽诗词,四海吟声远。融汇中西通慧眼,大师赞誉寰球满。
九十回眸行迹看,历尽艰辛,今昔沧桑叹。赤子归来弘大愿,复兴之梦云霞烂。
一剪梅•迦陵学舍海棠雅集吟草
(用蒋捷韵)
岁岁春来如浪潮。雪落云霄,梅绽霜桥;寒塘日暖薄冰消,绿了杨梢,红了桃苞。
渐次春深兴更高,雏凤声娇,老骥情豪。海棠共赏忆妖娆,谁个深宵,红烛亲烧?
2017.4
注:原稿时序表达不够清晰,经叶嘉莹先生指正后修改如上。
鹧鸪天•迦陵学舍海棠雅集
再拜恩师迦陵先生(三稿)
毕至群贤学舍前,吾师受拜诵诗篇。春催仙苑三更雨,花盛人间四月天。
开智府,润心田,谆谆八载得真传。千山长仰青葱柏,百岁頻开雅洁莲。
注 :1. 从2010年1月30日结识并拜叶嘉莹先生为师至今,已八载有余。
2.经恩师来电指教后,修改如上。 2018.4
迦陵恩师点评:“改稿较前稿好。”迦陵先生嫡传弟子迟宝东博士点评:“真的是情真意切,溢于言表。”“改后确实更好了!”
叶先生所欣赏的女才子韩倚云点评如下:“结的意义深远。意义之一,叶先生生于荷月,喜欢荷,乳名“小荷子”;意义之二,周墩颐《爱莲说》之莲;意义之三,莲通禅;意义之四,莲子千年不腐,可以新生。”
蝶恋花•三春晖
----应邀出席“叶嘉莹教授归国执教四十周年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欣逢教师节敬赠迦陵恩师
诗作灵魂词作质,纯洁芳馨,本性如兰芷。百砺千磨心愈赤,痴情执教归桑梓。
道德文章传万世,十载为师(注1)予我凌云翅。恩泽三春晖永志,韫辉吾号先生赐(注2)。
注1:我拜迦陵先生为师已经十载。
注2:我的号“韫辉”乃迦陵恩师所赐。韫辉(王玉明)叩首
2019年9月9日初稿于火车上,9月10日定稿于南开大学
诗词大家,良师益友
记我与叶嘉莹先生的相识和师生之谊
——在2014年5月9日“庆祝叶嘉莹教授九十华诞暨中
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欣逢叶嘉莹先生九十华诞,我谨以弟子的身份表示最衷心、最热烈的祝贺!
叶先生自幼聪慧,家学深厚,得名师真传,从十五岁起至九十岁的今天,一直走着她毕生追求的诗词之路——将创作、赏析、评论、研究和教授、传播融为一体,是享誉国内外的国学大师和诗词大家。我对先生仰慕已久,能够结识先生并得到先生的教诲和鼓励,是我的善缘。
我第一次见到叶嘉莹先生是在2008年12月20日上午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叶先生上台领奖,我在台下得以一睹先生的奕奕神采。尽管会后我还和叶先生等与会代表一起合过影,但当时叶先生并不认识我。
我第一次结识叶先生是在2010年1月30日。那天上午,来自清华大学天津校友会和北京大学天津校友会的两校一百多名校友,共同聆听了叶先生讲解北宋词。我当时是清华大学天津校友会的会长,刚从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出差归来,一下飞机就直奔讲座现场,带着行李走进了教室来聆听先生的讲座。会后两校校友会向叶先生赠送了纪念品,并共同宴请了叶先生。我和先生在同一桌吃饭,有幸第一次近距离地结识叶先生。
我后来先后将自己的两本诗集和一本影集送给叶先生,得到先生的高度赞许。叶先生也将其《多面折射的光影—叶嘉莹自选集》和《迦陵诗词稿》等大作赠送给我。
先生诗论、词论融贯中西,精辟透彻,细微深入,见解独到;其创作更是各体兼擅,包括古体诗、近体诗、令词、慢词、散曲、联语、骈文、歌词等等。这与某些中文学者、教授只能评论、研究,不能或不善诗词创作,只是学者而非诗词家,有很大的区别;与那些不懂、甚至否定现、当代诗词的文学学者、教授更是有着天壤之别。我以前在其他场合曾多次说过,假如闻一多不作诗,朱自清不写散文,都只作教学和研究,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那样高、在群众中的影响有那么大吗?
叶先生的诗词风格兼具清丽高雅与深沉凝重,动人心魄,感人至深,引起我极大的共鸣。我尤其喜爱《迦陵诗词稿》一书,出差时常常带在身边,在候机室、飞机上抽空拜读,受益匪浅。叶先生近来说我的诗词创作水平有明显提高,这也许与此有关吧。我有一个观点:文学艺术欣赏的关键在于“共鸣”二字。一首诗词,一曲音乐,一本小说,一出戏曲或者电影、电视剧,一幅字或画或者摄影,如果能够拨动你的心弦,产生共鸣,得到审美的愉悦,就是一种境界,一种高雅的境界。我欣赏叶先生的诗词就能产生这种共鸣。叶先生的诗词不仅与其高深的学识和聪慧的心性有关,更与其丰富的人生阅历直接相关,一般人是难以达到那样的高度的,包括我自己。
后来先生在北京的几次诗词讲座都邀请我参加,包括在国家图书馆给副部级以上干部作的讲座。特别是2011年11月9日先生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报告厅作《我的诗词家国》讲座时,座无虚席,许多人连站的地方都挤不到,杨振宁先生和我应叶先生之邀在前排就座聆听了先生的讲座。会后我写了6首小诗赠送先生。(见《应邀聆听迦陵先生讲座,<我的诗词家国>有感》)
叶先生在回信中说:“我虽因年老视力减退,不能久对电脑,但一直欣赏您的诗歌和摄影。……蒙您赠诗,愧不敢当。您的诗写的极好,多谢。”
这次讲座之后次日,杨振宁先生夫妇邀请叶先生在清华丙所共进晚餐,叶先生请我作陪,我也写了一首诗以示纪念。(《陪叶嘉莹先生赴杨振宁先生之宴请于清华丙所》)
通过多次见面和书信交往,我与先生的师生之谊日益深厚。有一次见面时先生问我有没有别号,我说没有,我便请先生为我取个别号,先生欣然应允。当天晚上,先生就通过其助手张静博士用手机短信将其所赐别号发给了我。之后,先生于2012年10月5日又发来电子邮件,说到:“先后惠传图片多幅,皆已拜收,形象和意境都极为优美,非常感谢。我上次请张静奉告我为您取的别号韫辉,出于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可与您的大名‘玉明’相配合,不知您以为如何?”对于先生所赐别号,我非常满意,感激不尽。我写了一首诗给叶先生表示感谢,从此以后,我与先生的通信都落款“弟子韫辉”。
自从与先生结识以来,我每有诗词和摄影新作都选择性地发给先生。先生对我的摄影总是很共鸣,赞不绝口。例如,说我的摄影集《智水仁山》“精彩万分”;收到我的摄影台历后,来信说:“日对大好江山,令人心旷神怡。快何如也。”对于我的诗词,有瑕疵之处即给予指正,而肯定赞美者居多。例如:我将“2012年诗选”发给先生,先生回信说:“拜读大作,清新真切,俱属佳篇。”“悼北川中学的《浪淘沙》是现代风格的古典诗词作品,写得亲切感人。《清华早春》写的清新可喜。惟峨眉春雪一首《浪淘沙》之‘峨眉七上亦新鲜’的‘亦’字,我觉得似可改为‘总’字;‘月也人间’这句话不妥,要再斟酌。”于是我就将“亦”改为“总”;将“月也”改为“何似”。
又如:我将为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虎峪清风”诗社准备的《诗词格律概要》的讲义发给叶先生之后,先生回信说:“所言格律大体不误,只有‘渭城’的‘渭’字应是仄声,您误标为平声了。您对格律讲的很仔细,对初学者很有帮助。”收到此信我非常感动,连这种讲稿先生都逐字逐句地读完了,我本不该出现的误标都被先生挑出来了。由此可以看出,先生一丁点儿大师、大家的架子都没有,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此外,先生还多次对我的诗作、摄影给予认同、赞美和鼓励鞭策。例如:先生在信中说:“大作(指《现场观神州九号飞船发射》)气魄雄浑情意真淳,拜读之下,至为感佩。传下图片,情景难得。感谢无已。”“大作‘闽江’一诗,有结合古今之历史感。‘天净沙’两首(指《海南夜色》),真率自然。有元人风致。都很好。”“《萤火》二诗意蕴浑厚,极好。”“沁园春’(指《南美奇观》,)气势雄浑,音调铿锵,自是一篇佳作。”“香山诗(指《圣诞香山月夜有感》)意境极好。”“大作四首(指《癸巳中秋既望海滨独步遐思》)意境高远,情辞兼胜,佳作也。”前不久我写了一首小令《浣溪沙·诗绪》,先后改了三稿,我自己和其他诗友当然以为第三稿最好了,因为修辞上完全符合了常规的对偶惯例。但不料先生却回信说:“此次所读三种词稿,私意以为仍以第一稿为佳。以其最为自然也。”可见诗词大家的慧眼与常人还是有区别的。
北京诗词学会会长张桂兴先生约我自选30多首诗词拟在学会的会刊《北京诗苑》“北京百家”栏目内发表。我将自选的32首诗词发到了叶先生的邮箱,先生回信说:“所作皆有真情实感,远胜一般人浮泛之作,值得发表。” (主编最后选定十六首)。
我写诗词以新声韵为主,兼顾旧声韵,尽可能不矛盾,但偶尔也用旧声韵中的入声,这不妨美其名曰“两栖”吧;而叶先生是用旧声韵的,因此有时也需要沟通。例如,先生来信说:“西江月(指《海南之春》)自然生动,唯是‘浑’字有平仄二读。‘雄浑’之浑应读仄声,与格律不合,可再斟酌。”先生这是按古声韵说的,我以前真的不知道“浑”字在旧声韵里可读作仄声,以为新、旧声韵是一致的,都读作阳平。于是为了兼顾新、旧声韵,我将此句改为“雄柔交响是涛声”。此外,我写诗词偶尔也用现代词语,例如“醉氧沙滩卧”,其中“醉氧”二字的意思是指:从高原等缺氧地区(我在此诗中是指雾霾天气多多的北京)突然到低海拔富氧地区后,有的人会有醉酒一样的感觉。因我没有注释,而叶先生对这种“新词儿”不了解,因此先生来信说:“《渴望》一诗‘醉氧沙滩卧’一句首二字是否为‘醉仰’之误?”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误会,我真的就将此句改为“醉仰沙滩上”了。
由以上部分例证可以看出,先生对我的诗词创作确实给予了非常具体、细致而深入的指导,热情的鼓励和鞭策,这也是我的诗词创作近年来有较大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能够得到叶先生这样的诗词大家兼国学大师做我的良师益友,使我感到很幸运,很亲切,很自豪。今天在我们共同庆祝叶先生九十华诞之际,请允许我对恩师叶嘉莹先生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为此,我写了一首小词献给迦陵老师:
鹊踏枝·恭贺迦陵师九十华诞
兰蕙芳菲滋九畹。清丽诗词,四海吟声远。融汇中西通慧眼,大师赞誉寰球满。
九十回眸行迹看,历尽艰辛,今昔沧桑叹。赤子归来弘大愿,复兴之梦云霞烂。
科艺皆投入,常怀赤子心
尊敬的各位学者、专家和诗家,大家好!
很荣幸应邀参加“叶嘉莹先生归国执教四十周年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热烈祝贺大会圆满成功!
大家都知道, 我是一名科学技术工作者,但从1956年上高中的时候起就开始喜欢诗词,1962年上大学三年级时写了诗词处女作,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写了大约1500首。在我2010年初拜叶嘉莹先生为师之前,一直都是自学的,作品始终停留在一定的程度上而无实质性突破。自从拜叶先生为师,我在做人和作诗方面都得到恩师的谆谆教诲,不少诗词名家(如郑欣淼、梁东、孔汝煌和叶迪生先生等等)都说我的诗词水平有质的飞跃,有的甚至说“脱胎换骨”。由此可见,迦陵师对我的恩泽。借此机会,谨向叶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敬祝恩师健康快乐长寿!现在请允许我就以下两个问题谈谈我对于科技与诗词相融合的体会。
一、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需要有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
我对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理解是:感悟自然,发现规律;尊重并运用自然规律而发明技术,为提高人类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而从事有价值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我以为,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首要的价值追求应该是追求真理,或者简而谓之曰:“求真”。科学就是不懈地求真,在实践中寻求真知,用逻辑思维判断真知,独立思考,不问利害,只问是非。反之,浮躁浮夸,弄虚作假,是为一个真正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所不齿的。
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投身技术,发明创造,需要有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此外,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不仅应当求真,还应当求善、求美。在这方面可以举出许多中外科学大师的典型例证。例如爱因斯坦,他不仅是一位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音乐造诣也很高,而且对人类命运充满了热忱的人文关怀。他坚决反对灭绝人性的法西斯主义。他的E=mc2的质能转换公式奠定了核能的理论基础,但他坚决反对将核能用于毁灭人类的战争目的,始终如一地为和平、民主、自由、人权而奔走呼号。由此可以看出,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个具有高度人文情怀的真正的人。
在华人科学家当中,我最为尊敬的是杨振宁和丘成桐两位科学与人文大师。杨振宁先生在物理学方面对人类的贡献举世公认,其拳拳的爱国之心和深厚的人文情怀亦令人尊敬。为我的第三本诗集《心如秋水水如天——韫辉诗词百首》撰写短序的丘成桐先生,不仅是世界上成就卓著的数学大师,而且其国学功底十分深厚,诗词文赋俱佳。
在这些大师的身上,生动地体现了科学技术工作者对人类真善美普遍价值的追求。
我自己作为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专业不是基础科学,而是工程技术。具体来说,一级学科是机械工程,二级学科是机械设计及理论,特长是流体密封工程。五十年来,我一直从事这个小专业,但对它充满了深深的热爱之情,因此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防止或限制泄漏、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防止或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的流体密封工程当中去,取得了被社会认可的成果,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的体会是,对任何一个专业,只要你具有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孜孜不倦,就一定能够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二、科学与艺术在山顶上汇合
中国工程院前副院长杜祥琬院士2018年4月19日在我的第三本诗集《心如秋水水如天—韫辉诗词百首》的首发式上说到:“大家都知道,王玉明先生是工程院的院士,在他的专业领域里他是很有建树的人,但他同时又是一个诗人,一个摄影家,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把科学之美和人文之美集于一身的人,这一点也说明了两种美的相通。我想也正像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经说过的:‘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汇合。’在山脚下为什么分手呢?他们要各做各的事;在山顶上汇合,就是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他们都是创造真善美。我想科学美和人文美,不仅是浅层次的感性美,更是深层次的意境美,精神美。审美的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同样在这个会议上,清华大学前党委副书记胡显章教授说到:“王玉明院士延续了清华会通的传统,自在清华求学开始,就对诗词创作情有独钟。曾任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的霍松林先生称王玉明是‘一个以情与美为自己终生追求的诗人与科技专家’,‘他爱祖国,爱人民,爱亲人,爱朋友,爱山河自然、风云花草,对宇宙间的一切,都葆有一份拳拳深情,拥有民胞物与的宽厚胸怀。也许正因为如此,才能无论对于科学技术发明,还是文学艺术创作,都始终具有一种旺盛的创造能力,洋溢着极其充沛的生命激情。’如果再加上‘爱清华’,就更能反映出他对清华的赤子深情。”这段话可以认为是对我的恩师叶嘉莹先生后来说我是“不失赤子之心的真正的诗人”的一种解释。
去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书法家何继善院士在这个会议上说到:“王玉明同志,我首先认识他的不是他的诗词,不是他的摄影,也不是他的书法,而是他的为人。他的为人是如此的诚实、忠厚,特别是非常非常的认真,不管做哪一件事情,他都非常认真地去做。我对他的认识是从这里开始的,是从他的人品开始的,是从他的道德开始的。后来我才读他的诗,看他的摄影作品,再后来是他的书法作品。他的隶书不仅很规范,而且非常灵动。”
以上列举了在业界有重要影响的三位专家学者的发言,是想说明: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文学艺术工作者都应该有一颗赤子之心,将真善美作为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关于诗词与科研的关系,我还想补充一点体会。正如马凯同志在《再谈格律诗的“求正容变”》一文中所阐述的,中华传统诗词具有汉语和汉字所独有的大美。我认为,她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将人的精神生活提升到审美的高度,使人始终保持对事物的新鲜感,好奇感,保持一种童心或者说是“赤子之心”,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未知的探索,对宇宙的感悟,对哲理的追求。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除了逻辑思维之外,也需要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需要“物理直觉”,而这些都是与形象思维有关联的。我自己在科研实践中,常常有这种情况,有的难题冥思苦想不得其解,反而在不经意间突然灵机一动,便找到了解决方案。正如辛弃疾在《青玉案》词中所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还想引用叶嘉莹先生关于《评判诗歌好坏的标准》一文中的论述来进一步说明“真”在文学艺术中的核心作用:“中国古人说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那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有要说的话,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还是没话找话,在那里说一些虚伪、夸张的谎话。就是说,是不是果然‘情动于中’,这是判断一首诗歌的最重要的标准。既然要‘情动于中’然后‘形于言’,这‘情动于中’是诗歌蕴育出来的一个重要的质素。”“最好的、最能感动人的诗篇是诗人从自己的喜怒哀乐,从自身的体验所写出来的。”叶先生的论述不仅适用于诗歌,也适用于其他各种文学艺术。真诚、真挚、民胞物与的赤子之心,是一切文学艺术的灵魂。
最后,请允许我以新作的一首小令作为该发言的结尾吧。
蝶恋花•三春晖
----应邀出席“叶嘉莹教授归国执教四十周年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欣逢教师节敬赠迦陵恩师
满诗作灵魂词作质,纯洁芳馨,本性如兰芷。百砺千磨心愈赤,痴情执教归桑梓。
道德文章传万世,十载为师(注1),予我凌云翅。恩泽三春晖永志,韫辉吾号先生赐(注2)。
注1:我拜迦陵先生为师已经十载。
注2:我的号“韫辉”乃迦陵恩师所赐。
韫辉(王玉明)叩首
2019年9月9日初稿于火车上,9月10日定稿于南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