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铭与《红楼梦》(上)
一、汉学家林云铭
林云铭是清初著名汉学家,福建闽县林浦人(今属福州市仓山区),字道昭,号西仲。生于明崇祯戊辰(1628)八月,系濂江林氏后裔。其先祖科甲蝉联,以文行名于天下,最显者有“三代五尚书”,世称贤臣,载入《明史》。林氏家族自明永乐十九年(1421)林元美中进士,至明崇祯甲申林公衡为粤西宁通判,前后220 余年不断有人入仕,故明清两代濂江林氏被誉为“东南第一望族”。
雕版《庄子因》
2011 年新版《庄子因》
《濂江林氏家谱》载,云铭少时,父兆熊(郡庠生)被人构陷入狱,云铭与长兄发愤读书,“诸子百家,率浏览成诵……能言其所以然。其为文如天马行空,不可羁绁。”少年云铭每探索精思,数日不食;暑日,家童具汤请浴,因思索入迷,竟“和衣入盆”,里人皆呼为“书痴”。顺治十五年(1658)中进士,官徽州府通判(今安徽歙县)。他“品行高洁”,“治事精敏,听断如神”,他郡有疑难案件,便请他剖决。在《白门治狱》诗中林云铭曾自述:“白门路半千,一岁三往复。滞迹城南寺,盈床尽文牍。昼夜不停披,情辞駴心目。”可惜世道不平,他为官九载,竟三进三出。他在《述怀长歌》中感叹:“同时巧宦多超迁,我独九载空萦牵。”终因朝议汰冗员,于康熙六年(1667)被“裁缺”。罢官后,云铭隐居建溪精舍,专心著书立说。康熙十三年(1674),福建靖南王叛清,史称“甲寅闽变”。耿精忠“胁降不遂”,竟将云铭“籍家”(抄家)“囚之三年”,直至清兵平闽。云铭生计困难,“瓶乏椿粮裋褐穿,妻儿相向泪潺湲”,于是“重茧西湖路数千”,移家钱塘,在贫困中度过晚年。他在《述怀长歌》中曾感怀居杭时窘境:“漂摇风雨危欲迹,饥来草具辍杯卷。寒怯衣单手足卷,摊书夜读窥昔贤。送穷旧套已重诠,起视银河星斗悬。搔首狂叫天何偏,诗书不及半囊钱。何事毕生劳椠铅,不如为农耕薄田。”林云铭卒于康熙丁丑(1697)七月,终年70 岁,葬西子湖畔,可惜坟墓在“十年动乱”中被毁。
林云铭终生读书写作钻研国学不辍,说过:“后人不患不如古人之作,特患不好古人之读, 尤痛为后学针砭。”他长于诗文,文字也圆熟老到,如《客杭书怀》:“老去偏为客,病多不耐愁。疏钟千里梦,淡月半床秋。羽檄惊旁午,家书绝致邮。宵深眠未稳,肠断碧云楼。”《静寄》:“寂寂荒陬好结茅,烟霞不负旧时交。参将水月无生话,筮得天山最上爻。客少空悬孺子榻,书多但拥放翁巢。草玄有志终须就,却懒逢人说解嘲。”一生著述甚丰,《庄子因》《楚词灯》是他的代表作,2011 年被国家列为“历代文史要籍”,重新出版。其他著作有《韩文起》《古文析义》《西仲文集》《挹奎楼选稿》《损斋焚余》《吴山音》《四书讲义》等。其中《古文析义》历来为世所重,光绪末年废止科举后,被一些大学(尤其南方地区)列为文史系必修课。在古汉语阅读与研究中,此书较之《古文观止》更有影响。
(《闽都文化》2016第六期)
欢迎关注闽都文化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