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话临床】栗德林:眩晕的治疗经验

眩   晕

眩即眼花或眼前黑蒙,晕即头晕,感觉自身或外物旋转,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引起眩晕的病因很多,外感风邪夹寒、热、燥、湿,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年迈气衰均可致本病。另外外伤、失血、不寐、癫痫等还可继发本病。

案一

濮某,男,32岁,2009年4月13日初诊。

主诉:突发眩晕20余天。

现病史:3月17日突发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至今大发作二次,现头晕,少寐多梦,二便正常。

舌象:舌淡暗,苔白。

脉象:脉弦。

检查:前庭神经炎,甘油三酯偏高,餐后糖耐量受损。

西医诊断:前庭神经炎。

中医诊断:眩晕、胆郁、痰扰。

立法: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处方:温胆汤加减。

陈皮15g  半夏12g  茯苓15g  甘草10g

天麻15g  白术15g  旋覆花15g  生赭石15g

枳壳15g  竹茹10g  黄连10g  夜交藤30g

芦根15g  黄芩10g  麦冬15g

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头晕症减,睡眠改善,累时易有晕感,舌淡红,苔白,脉弦稍滑。守前方去天麻、白术、旋覆花、生赭石,加当归15g,川芎10g,合欢花20g,双花15g。10剂,水煎服。

按:眩晕,有真假之别。此案属真眩晕,检查有前庭神经炎,发时视周围景物旋转,伴恶心呕吐。病人家族平素多食厚味,血脂异常,餐后血糖受损。其饮食不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饮食停滞,蓄积生热,痰热内蕴,胆胃不和,痰热夹风,上扰清窍而发眩晕。治当清热化痰、降气和胃为主。栗德林教授处方以温胆汤加黄连、黄芩清热化痰、清胆和胃。半夏、白术、天麻化痰息风。旋覆花、代赭石和胃降气。黄连、芦根还可导心肺之热下行。全方合用有清热化痰、利胆息风、降逆和胃之功,标本并治。《丹溪心法●头眩》曰:“头眩,痰夹气虚并火,治痰为主,夹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临床病证中痰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咳之而出的痰、流痰等可见形见物为显性;外无表象、需检查可知的痰性病理产物,而致一些怪病的为隐性。本病可为“无痰不作眩”隐性的一个例证。粟德林教授所用治法,恰如《医学正传●眩运》所言:“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治宜清痰降火为先……”其深谙其理,效果较好。

案二

俞某,男,79岁,2009年7月23初诊。

主诉:阵发眩晕5天。

现病史:既往高血压,腿部有过冻伤,近来眩晕重,走路不稳,两脚凉麻发胀,两小腿浮肿、发紫暗,血压210/100mmHg。

舌象:舌紫,苔薄白。

脉象:脉弦硬。

西医诊断:高血压。

中医诊断:眩晕,肝阳上亢,痰饮互结。

立法:平肝潜阳,活血利水。

处方:天麻钩藤饮合实脾饮加减。

牛膝15g  地龙15g  赤芍15g  丹参10g

决明子20g  石决明(先煎)15g  木瓜15g  茯苓20g

泽泻12g  大腹皮15g  杜仲15g  钩藤20g

天麻15g  威灵仙15g  鸡血藤15g  枳实15g

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头眩晕、下肢浮肿明显减轻,走路和下肢凉有改善,舌红暗,苔白而干,脉弦滑。血压156/90mmHg。处方:

牛膝15g  地龙15g  金银花20g  赤芍15g

当归15g  天麻15g  钩藤20g  寄生15g

决明子20g  石决明(先煎)20g  乳香10g  没药10g

茯苓15g  大腹皮15g  木瓜15g  泽泻10g

10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按:本案系高血压控制不佳所致眩晕。此患者年迈病久,肝肾亏虚,阴血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清窍被扰而致眩晕。其高血压病日久,阴虚阳亢,阴血不能濡养脉道,阳亢充斥日久,已致寸口脉弦硬,久病入络形成血瘀。另外腿部曾受冻伤,寒邪伤及血脉,局部血行不畅,致血瘀水停而呈水肿、紫暗。此患本虚日久,其标实为血瘀阳亢,水饮内停。急则治标,先宜平肝潜阳、活血利水之法。方以天麻钩藤饮加减平肝潜阳,实脾饮加减行气利水,配地龙、赤芍、丹参、威灵仙、鸡血藤活血通络,加泽泻、枳实加强利水破结行气,诸药合用,肝平瘀消水去,眩晕、水肿并治,效果较好。《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论根深日久,深入人心。尤不知阴虚阳亢日久,脉道绷急,血脉受损,可致血瘀,兼有水肿,更何况局部损伤,直折脉道,二者相加,损伤更重,不可不治。高血压病所致眩晕看似血压问题,但实际与血管情况密切相关,栗德林教授作为一名现代中医,中西合璧、与时俱进的思想,随时可在临证中体现,本案即为一例证。

案三

王某,男,51岁,2011年2月17日初诊。

主诉:头晕一天。

现病史:突然出现头晕、目眩、视物重影,经检查没有明显病理改变,现耳鸣,听力下降,时有尿不适感,畏冷。既往口臭多年。

舌象:舌暗红,苔黄薄。

脉象:脉弦。

中医诊断:眩晕、肾精不足。

立法:滋肾益髓。

处方:知柏四物汤加味。

知母10g  黄柏10g  当归15g  川芎10g

熟地15g  白芍15g  柴胡12g  薄荷8g

藿香15g  磁石15g  鸡血藤15g  石菖蒲15g

郁金10g  密蒙花12g  黄芪30g  升麻10g

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口味减,身体较轻松,舌淡暗,脉弦细。上方去鸡血藤、密蒙花、升麻,加山药20g、车前子(包)20g、山茱萸15g、淫羊藿15g、仙茅15g、白芷12g、制首乌20g。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按:本案头晕、目眩、耳鸣、听力下降为肝肾不足之证,口臭、苔黄薄为有内热之象,然畏寒属阳虚之象,舌暗红为血瘀之证。患者年逾半百,肝肾阴亏,阴血不足,血脉涩滞,乃致有瘀。肝肾阴亏,清窍不荣,则眩晕、耳鸣。阴虚易生内热则口臭、苔黄薄。阴虚及阳则畏寒。但病机以肝肾阴血亏虚为本,故立滋补肝肾阴血之法,方以四物汤滋补肝肾阴血为主,配知母、黄柏滋阴清热降火。黄芪、柴胡、升麻补气升清。薄荷、藿香、菖蒲、郁金、密蒙花开通清窍。磁石潜降逆火。栗德林教授治疗本案滋补阴血、升提清气、充养清窍与补肾清热、降逆开窍并用,滋清有法、升降有序,效果较好。火降热清后,缓则图本,酌加山药,车前子、山茱萸、淫羊藿、仙茅等补肾温阳之品,阴阳并调。

案四

陆某,女,41岁,2010年3月22日初诊。

主诉:眩晕加重10日。

现病史:5年前眩晕,先诊为类美尼埃综合征,后诊为脑梗、颈椎病。近10日眩晕重而住院,现头眩晕,沉重,闷痛,口苦而干,耳鸣,按之则减。既往糖尿病多年,现空腹血糖在7mmol/L以上,餐后2小时血糖在11mmol/L以上。血压高,用药维持,检查血压为130/98mmHg。血脂异常。

舌象:舌暗红,苔白而干。

脉象:脉弦细。

西医诊断:类美尼埃综合征,脑梗死,颈椎病,糖尿病。

中医诊断:眩晕、痰浊、中阻。

立法:化痰定眩。

处方:温胆汤加减。

陈皮15g  半夏15g  茯苓15g  甘草10g

枳壳15g  竹茹15g  黄芩15g  黄连12g

芦根15g  生姜10g  胆南星15g  蔓荆子15g

牛膝20g  益母草40g  杜仲15g  寄生15g

菊花12g  生赭石15g  生地15g  葛根15g

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头眩晕、身倦均减轻,但仍口苦,耳时鸣叫,舌淡红,脉沉细。血压140/80mmHg。前方去生地、葛根、南星、生姜、赭石,加金荞麦15g、麦冬15g、车前子(包)20g、决明子15g、枯草25g,7剂,水煎服。

三诊:头晕、身倦继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血压124/84mmHg。继服前方7剂,以巩固疗赦。

按:本例眩晕,因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及颈椎病等内在病理因素所导致,表现为头昏沉重,无外境与自身旋转的运动感觉,属假性眩晕。临床属痰热内蕴、上扰清窍之证。治当病证结合,标本兼顾。

案五

张某,女,39岁,2012年8月30日初诊。

主诉:头眩晕,视物晃动,不能睁眼,欲睡不能,左半部头痛,目发涩,全身乏力,二便正常,月经正常,经前两乳发胀,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常太息,怕热。在西医院检查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

舌象:舌淡红,齿痕较重。

脉象:脉沉细。

中医诊断:眩晕,痰浊中阻,清气不升。

立法:化痰行气,补气升清。

处方:温胆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陈皮15g  半夏12g  茯苓15g  甘草10g

枳壳15g  竹茹10g  黄芩12g  柴胡15g

乌药20g  党参15g  黄芪30g  白术15g

山药20g  川楝子15g  车前子(包)15g  薏仁30g

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症状明显改善,头三天睡得较好,但轻动可,快动则有晃感,时头痛,下肢沉重,舌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

陈皮15g  半夏15g  云苓20g  甘草10g

枳壳20g  竹茹10g  芦根12g  川楝子15g

蔓荆子15g  天麻15g  白术20g  木瓜15g

党参20g  柴胡15g  山药20g  全蝎6g

青礞石15g  沉香面2g(冲服)

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三诊:无明显头晕,夜晚睡眠明显改善,午睡较差,易睡醒后头痛,两小腿时有发硬感,舌淡红,苔薄,脉弦细。

陈皮15g  半夏15g  云苓20g  甘草10g

枳壳15g  竹茹10g  芦根12g  川楝子15g

藁本15g  白芷15g  天麻15g  钩藤20g

木瓜20g  路路通15g  白术15g  青礞石15g

全蝎6g  沉香面2g(冲服)  青葙子15g  蜈蚣2条

山药20g  薏仁20g

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按:本例患者为亚急性甲状腺炎,见有眩晕症,中医属肝气不舒,肝气郁滞,进而乘脾,脾胃亏虚,一方面脾胃气虚,清气不升,头窍失养,另一方面,脾不化湿,痰湿内生,清窍被扰。属虚实夹杂,标本并重。故用温胆汤化痰开窍、补中益气汤补气升清,标本同治。

案六

璩某,男,32岁,2009年4月13日初诊。

主诉:眩晕一个月。

现病史:3月17日始发眩晕,视物晕车感,恶心呕吐,至今发作两次,睡差多梦,二便正常。经检查甘油三酯偏高,有餐后糖耐量受损。

舌象:舌淡暗,苔薄白。

脉象:弦。

中医诊断:眩晕、风痰上扰。

立法:化痰息风。

处方: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陈皮15g  半夏12g  云苓15g  甘草10g

枳壳15g  竹茹10g  黄芩15g  黄连10g

芦根20g  麦冬15g  生赭石15g  旋覆花15g

天麻15g  白术15g  夜交藤30g

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药后头晕减轻,但休息不好、工作累、饥饿时还有眩晕表现,在某医院检查诊为前庭神经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稍滑。

陈皮15g  半夏12g  云苓15g  甘草10g

枳实10g  竹茹10g  黄芩12g  黄连10g

蔓荆子15g  菊花10g  当归15g  川芎10g

芦根10g  夜交藤30g  合欢花20g  双花15g

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后随访眩晕未发停药。

按:本案及案一、四、五均用温胆汤,提示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不节,膏粱厚味致痰湿内盛增多。虽同样有痰湿,但夹杂情况各有不同。本案与案一均为真眩晕,均有前庭神经炎,伴血脂异常、餐后糖耐量受损,治法用药相仿,均用温胆汤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旋覆代赭汤化裁。案四兼糖尿病等疾病,有肾阴不足,故加牛膝、杜仲、寄生、生地、葛根等补肾生津之品。案五痰湿中阻与气不升清同时并见,故化痰行气、补气升清同用,温胆汤、补中益气汤合用。栗德林教授治疗眩晕,方虽相近,法有不同,随症加减,灵活辨治,需当详析。

图书名称:栗德林---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图书作者:栗德林

(0)

相关推荐

  • 痰浊头痛治疗方

    [症状]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治法]化痰降浊.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配方]半夏9克   白术15克     天麻12克    陈皮9克    茯苓15克  ...

  • 高血压(痰湿内阻型)治疗方

    [症状]头痛而重,眩晕,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化痰祛湿.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组成]天麻9克  白术12克  半夏9克  茯苓12克  陈皮6克   泽泻15 ...

  • 美尼尔氏...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张伯臾案

    5.梅尼埃病惯用方 熟附片(先煎).生白术.制半夏各9克,明天麻4.5克,钩藤12克(后下),茯苓.白芍各9克,炒川芎.陈皮各6克,生姜3克. 该症通常病史较长,发作性眩晕.晕厥,迁延难愈.患者感天倾 ...

  • 半夏白术天麻汤

    由半夏,天麻,茯苓,陈皮,白术,甘草以及生姜,大枣共同组成.功效为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主治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本方所治之风痰眩晕,以头重,呕恶,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其病 ...

  • 【栗德林:眩晕的治疗经验】

    眩   晕 眩即眼花或眼前黑蒙,晕即头晕,感觉自身或外物旋转,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引起眩晕的病因很多,外感风邪夹寒.热.燥.湿,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年迈气衰均可致本 ...

  • 【名医话临床】程士德:胁痛的辨证论治

    胁  痛 [定义] 胁,指胁肋部,在胸壁两侧,由腋部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统称.胁痛是以一侧胁肋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胁痛之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 ...

  • 【名医话临床】沈宝藩:中西医结合治疗脑中风中脏腑危重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中风中脏腑危重症 现代医学的脑溢血.脑梗塞等疾病属中医学之脑中风,出现昏迷症候则为脑中风之中脏腑证型.我师沈宝藩教授在抢救中风危重急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认为救治中风危重症,必须善 ...

  • 【名医话临床】焦树德:中医诊治疑难病医案1则

    中医诊治疑难病医案1则 中医治疗疑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并有不少文献传世,尤其在各医家的医案中,蕴藏着许多治疗疑难病的宝贵经验,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发扬,并积极开展中医诊治疑难病的工作,以利中医工作的发 ...

  • 【名医话临床】从三焦辨证治疗汗出异常

    何焕荣从三焦辨治汗症经验撷菁 苏州市中医医院  郭颖 汗症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合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症.根据汗出的表现,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黄汗等.历代医家对于汗症的辨证 ...

  • 八正散治疗泌尿系结石经验(栗德林)

    泌尿系结石属于中医石淋范畴,下面是前辈治验. 石淋乃五淋之一,临床较为常见,以尿频涩而痛,淋沥不畅为主证,时兼尿中有沙石物,或尿癃闭不通,或尿中带血,腹绞痛.中医以药逐石.化石,其效甚佳,勿需开刀取石 ...

  • 【名医话临床】焦树德:咳嗽病治肺清温法

    三.清 (1)涵义:"清"寓有清凉.泄热.清燥.泻火的意思.清法即是用清泄肺热.清气化痰.清肺泻火.清燥救肺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亦兼有前人所言,"寒可胜热". ...

  • 【名医话临床】哮喘辨证论治:蒲辅周/张子琳

    蒲辅周临证心法 蒲辅周(1888-1975)先生,四川省梓潼县人,中医世家.1955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蒲辅周奉命调京工作,曾任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诊治哮喘,辅氏认为,暴喘属实,多为邪气壅肺,气 ...

  • 【名医话临床】慢性鼻炎中医辨证论治

    慢性鼻炎中医辨证论治 1.干祖望诊治经验 (1)肺怯金寒,鼻失温养,则温肺通窍 <灵枢●本神篇>曰:"肺气虚则鼻塞不利".肺气虚弱则不能宣发卫气,输精于肌表,往往易于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