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香菌 作者 孙宇凤
故乡的香菌
作者 孙宇凤
昨天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家乡长辈发了洗香菌的视频。想来近日阴雨连绵,正是到了生香菌的时候。记忆深处的香菌情节也随之弥散开来……
家乡的菌类有很多种,但香菌却是最特别、最难得、最受欢迎的。村庄旁的那座小山坡就是香菌生长的地方。每年的四、五月份,总有段阴雨连绵的日子,等雨过去后,只要太阳肯稍微露一下脸,香菌就会齐刷刷地从地底拼命往上冒。这东西很娇气,只有在潮湿的环境里才能生长,也经不住大太阳。
小时候,捡香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每当雨停后的第二天,村子里的人像约好似的,拎着口袋或者是提着篮子,都争先恐后地往山上跑去。跑在前面或后面自然是有很大的区别,跑在前面的人当然可以捡到更多更好的香菌,既然香菌被前面来的人捡走了,那跑在后面的人就只能空手而归了。不过捡菌还需要一定的眼力和对山上地势的熟悉,也有的人跑得快,但眼力不好,即使香菌就在他的眼前,他也看不见;还有些外村来的人不熟悉香菌生长的位置,就算在山上转了一天还是没有收获。小时候我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我知道大人们要忙着料理家里的事,只有中午才有时间出门;村里的孩子又少,我只需要一早去山上就能抢得先机。捡菌的前一晚是很兴奋的,想着只要自己去得早,满山的香菌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了,甚至整夜睡不着觉。
第二天早早的就往山上跑去。心里想着还早又没有人,就从山脚往上慢慢地边走边找。等到了山顶上的时候,看到村子上的一个女孩已经捡满了一大袋。在心里哇的一声就哭了,原来别人比我更聪明。
捡回去的香菌自然是要吃的,也有的人家不喜欢吃就会选择上街卖了换钱。我爸爸经常说“宁吃一斤香菌,不吃十斤肉”,我们家一向都是捡来吃的。捡回来的香菌放在水里泡一会儿,拿掉上面的松树毛,再把菌干底下的泥土去了,用清水再过一道,然后把香菌撕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就算清理完了。爸爸在柴火灶里添上火,妈妈起锅热好油后把香菌倒进锅里翻炒,然后添上一瓢水,等水开后,锅里就传来阵阵香味。出锅后再撒上一把葱花,这道难得的美味佳肴就做好了。菌鲜,菌汤更鲜。我并不太喜欢吃香菌,但家里人喜欢吃,我便很爱去捡菌。每年去捡香菌时,也是同小伙伴们斗智斗勇的时候。
长大后,我去了外面上学,儿时的伙伴也在外奔波了。家乡的香菌还是按时生长,只是去捡菌的人却很少了。去年因为疫情没有开学,五月份的时候我又去捡了一次香菌。带着10岁的小侄女,她一路跌跌撞撞,几次都陷些跌倒。我更不敢让她和我穿梭在山林里捡菌,只是让她在路边等着我。偌大的山坡只有我一人在寻找,最后也捡到了很多的香菌,但我并不感觉快乐。带着侄女回家后我依旧在感慨,我在想像小侄女这个年龄时的我们,曾与小伙伴斗智斗勇在满山到处找香菌,但如今的她们这一代人,却连山路都走不稳了。这香菌情结大抵是要消散了……
再过几年,故乡的香菌或许也无人再知晓了吧!它终究只是留在我记忆里的那抹回忆了。
作者,孙宇凤,贵州省思南县人,文学爱好者。趁年轻,别害怕一个人走。
编辑部:
水天茫茫 闻雨时
主 审: 水天茫茫
主 编: 闻雨时
制 作:水天茫茫
1、面向全国征稿,体裁不限。来稿用word文档,请附作者简介(200字以内,与作品粘贴在一起)、近照一张(微信单发)、微信、邮箱、电话、地址等方便采稿联系。稿件一经采用,按来稿顺序编发推送,请耐心等待,若投稿10天后没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