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附子汤

    处方芍药(一两)、甘草(炙.一两)、麻黄(去根节.一两)、白术(一两)、防风(去叉.一两半)、防己(一两半)、附子(炮制.去皮脐.一枚)、人参(一两)、黄芩(去黑心.一两)、桂心(一两)、独活(去芦.一两)、川芎(一两)、天雄(炮制.去皮脐.一枚)

    功能主治治中风欲死,身体缓急,目不得开,舌强不能语。

    用法用量上挫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各温服,如人行五里,以熟生姜粥投之,微汗出,慎外风。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甘草(炙)、防风(去叉)、独活(去芦),各一两半。石膏(碎)、白茯苓(去皮)、白术、川芎、柴胡(去苗)、当归(酒浸.切焙)、人参,各一两。杏仁(去皮尖.炒研)二十枚。细辛,一两。

    炮制上挫如麻豆。

    功能主治治风亸曳,手足不随,身体不能俯仰。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匕,水酒共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嬴瘦者只用水煎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附子汤

    处方附子(生.去皮脐.半两) 人参(半两) 茴香(炒.一分) 茯苓(一分) 山药(一分) 甘草(炙.三分) 干姜(炮.三分)

    功能主治治房室忽中风,恶风多汗,汗出粘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名曰内风。

    用法用量每服四大钱,水二钟,生姜三片,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伤寒论》:附子汤

    处方附子15克(炮)茯苓9克 人参6克 白术12克 芍药9克

    功能主治温经助阳,祛寒除湿。治少阴阳虚,寒湿内侵,背恶寒,身体骨节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脉沉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备注方中重用炮附子温经壮阳;人参补益元气;茯苓、白术健脾化湿;芍药和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经助阳,祛寒除湿之功。

    摘录《伤寒论》

    《圣济总录》卷十: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30克 黄耆120克 甘草(炙,锉)15克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50克 防风(去叉)15克

    制法上五味,锉如麻豆。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治历节风疼痛,日夜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大枣2枚(去核),生姜一枣大(擘碎),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日二夜一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桂心各15克 细辛(去苗)防风(去叉)人参 干姜(炮)各18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五脏中风寒,手足不仁,口面歪斜,昏晕失音,眼目瞤动,牙车紧急,不得转动。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取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或为末,用酒调下6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

    《千金》卷十五:附子汤

    处方龙骨1两,甘草1两,芍药1两,干姜1两,黄连1两,石榴皮1具(大者),阿胶2两,附子1枚,黄芩半两,粳米3合。

    功能主治暴下积日不住及久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暴痢势剧,火迫之象,日久不止,热烁津枯,不独下多亡阴,而真阳亦已告匮,故于驻车丸中除去当归之行血,掺入芍药辅阿胶以滋耗竭之真阴,附子助干姜以扶伤残之虚阳,黄芩佐黄连以屏宿蕴之余火,甘草、粳米缓清脾胃之虚热,龙骨、橘皮急收二肠之滑脱也。

    摘录《千金》卷十五

    《圣济总录》卷八: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桂(去粗皮)2两,白术2两,甘草(炙)1两。

    功能主治中风,四肢挛急,不得屈伸,身体沉重,行步艰难,骨节烦疼。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2枚(擘破),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如有汗出为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外台》卷十四引《许仁则方》:附子汤

    处方附子2枚(共称重1两半者,炮),生姜3两,干姜3两,桂心1两,石膏6两(碎,绵裹),生犀角(屑)2两,地骨白皮2两,白术2两,独活2两,芎?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风病有因饮酒过节,不能言语,手足不随,精神昏恍者。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温3服,服后相去如人行10里久再服。服汤后如觉欲汗,少覆之令汗出,须臾歇汗后,以药末粉身。其汤须服5-6剂,间3-4日服1剂。其方服1剂后,量病情进退。

    热多,加生麦门冬1两(去心);冷多,加桂心1两;有痛,加当归2两;不能食,加人参2两;大便涩,加槟榔7枚,合皮子用之。

    注意忌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卷十四引《许仁则方》

    《圣济总录》卷七: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干姜(炮)1两半,甘草(炙)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石膏(碎)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1两,芎?1两,柴胡(去苗)1两,当归(酒浸,切,焙)1两,人参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20枚,细辛(去苗叶)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风曳,手足不随,身体不能俯仰。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酒共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人羸弱者,只用水煎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千金》卷七:附子汤

    处方附子3枚,芍药3两,桂心3两,甘草3两,茯苓3两,人参3两,白术4两。

    功能主治风湿寒痹,骨节疼痛,皮肤不仁,肌肉重着,四肢缓纵。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南阳太阳例中,甘草附子汤本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千金》借治湿痹缓风,可谓当矣。又恐辛温太过,津随汗泄,更合少阴例中附子汤,取人参固气,芍药敛津,茯苓渗湿,并助桂、附之雄,庶无风去湿不去、虚风复入之患矣。

    摘录《千金》卷七

    《济阳纲目》卷四十四: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5分,白术5分,独活5分,川芎3分,肉桂3分。

    功能主治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项强,口噤,痰涌。

    用法用量上作1服。加大枣1枚,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四十四

    《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2两,甘草(炙)2两,宿姜4两,半夏(洗,破)4两,大枣20枚(擘,去皮核),白术3两,仓米半升。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肺虚劳损,腹中寒鸣切痛,胸胁逆满气喘。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为3服。

    注意忌猪羊肉、饧、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鬼遗》卷四:附子汤

    处方附子3分(炮),当归1两,人参1两,黄连1两,甘草(炙)1两,干姜2两,桂心2两,芍药2两,蜀椒(去汗,去目,闭口者)半分。

    功能主治断下,补胃。主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温3服。

    摘录《鬼遗》卷四

    《医心方》卷十一引《范汪方》:附子汤

    处方大附子1枚,甘草6铢,蜀椒200粒。

    功能主治霍乱呕吐。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半,分2次服。

    摘录《医心方》卷十一引《范汪方》

    《圣惠》卷九:附子汤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赤茯苓半两,赤芍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因下后,脾胃虚冷,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圣济总录》卷八: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重半两者),亸桂(去粗皮)半两,葛根(锉)1两半,犀角(镑)1两,地骨皮1两,白术1两,独活(去芦头)1两,芎?1两,石膏(碎)3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身体不随,不能言语,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加生姜5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空心并2服,夜1服;或夜并2服,空心1服。服迄以热姜粥投,衣覆微汗出,慎外风。不欲汗即不必食粥。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甘草(炙)1两,干姜(炮)3分,半夏1两(汤洗去滑,生姜2两,同捣作饼,炙),白术(锉,炒)1两半,苍术(米泔浸,去粗皮,锉,炒)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冷弱,胸满气逆,呕吐咳嗽,腹痛肠鸣。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生姜半分,煎至1盏,去滓,分为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圣济总录》卷八: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羌活(去芦头)2两,防风(去叉)2两,桂(去粗皮)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风痉,口噤不语,身体强直。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加竹沥1合,更煎3沸,去滓,空心食前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宣明论》卷一: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1两,独活1两,防风(去苗)1两,川芎1两,丹参1两,萆薢1两,菖蒲1两,天麻1两,官桂1两,当归1两,黄耆半两,细辛(去苗)半两,山茱萸半两,白术半两,甘菊花半两,牛膝(酒浸)半两,甘草(炙)半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肾脏风寒湿痹,腰脊疼痛,不得俯仰,两脚冷,受热不遂,头昏,耳聋,音浑。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大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宣明论》卷一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附子汤

    处方附子1枚(重半两者,炮裂,去皮脐),麻黄(去根节)1两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40枚,细辛(去苗叶)3分,芎?1两1分,牛膝(去苗,酒浸,焙干)1两,丹参(去根节)1两,防风(去叉)1两,独活(去竿头)1两,五加皮(炙令黄)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脚气风多,皮肉(疒帬)痹,筋骨疼痛,足趺不仁,手脚缓弱,履地不稳。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空心、日午、晡时各1次,衣覆微令汗出。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普济方》卷一一六:附子汤

    处方生附子6-7钱者。

    功能主治一切风疾痰眩。

    用法用量上用半个切碎,以水2盏,加生姜10片,煎至1盏以下,滤过,盏盛,水中沉微冷服。若不去皮脐,及临服入盐少许,效尤速。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六

    《圣济总录》卷十: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黄耆4两,甘草(炙)半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6两,防风(去叉)半两,小黑豆1两(微炒)。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历节风。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3片,大枣1枚(擘破),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夜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三因》卷二:附子汤

    别名附子散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半两,桂心半两,细辛(去苗)6钱,防风(去叉)6钱,人参6钱,干姜(炮)6钱。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五脏中风寒,手足不仁,口面?斜,昏晕,失音,眼目瞤动,牙车紧急,不得转动。

    用法用量附子散(《普济方》卷八十八引《医方大成》)。

    摘录《三因》卷二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白槟榔(煨)2两,白茯苓(去黑皮)3两,桔梗(锉,炒)3两,陈橘皮(去白,焙,炒)3两,桂(去粗皮)3两,白术4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甘草(炙,锉)2两,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劳虚寒,腹痛胀满,气急善噫,欲卧,舌本苦直,饮食多倦,干哕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切),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黄连(去须,炒)1两,阿胶(炙令燥)3分,甘草(炙,锉)半两,干姜(炮)半两,赤石脂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冷痢及赤白滞下。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鸡峰》卷十四:附子汤

    处方白术2两,苍术2两,芍药1两,茯苓2两,甘草1两,附子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泄泻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四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柴胡(去苗)1两,秦艽(去苗土)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冷劳肌瘦,盗汗少力,时发寒热,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用猪(月臣)子1两(切令细),酒半盏,水3分,加薤白3寸,同煎令猪(月臣)熟,去滓温服,每日五更初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修真秘旨》,名见《朱氏集验方》卷九:附子汤

    处方附子1个(生,去皮脐),绿豆1合。

    功能主治头风。

    用法用量上同入铫子内,煮豆熟为度,去附子,服豆。立愈。每个附子可煮5服,后为末服之。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修真秘旨》,名见《朱氏集验方》卷九

    《圣济总录》卷九十六: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黄连(去须,炒)2两,阿胶(炙令燥)3分,甘草(炙,锉)半两,干姜(炮)半两,赤石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下焦虚寒,大便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圣惠》卷九:附子汤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白术1两,白芷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葛根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伤寒八日,风湿相搏、身痛心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下之脉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7分,去滓,分温2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附子汤

    处方附子(生,去皮脐,锉)4两。

    功能主治风毒攻肌肉,皮肤浮肿,或在脚,或在手。

    用法用量用水1斗,煮至7升,去滓热洗,余滓更煮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圣济总录》卷一二○:附子汤

    处方附子(生用)1枚,防风(去叉)1两,细辛(去苗叶)3分,独活(去芦头)3分,甘草(炙)3分,莽草(炒)1分,芎?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牙齿风痛,不得眠睡。

    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以水2盏,煎10余沸,去滓,热漱冷吐,1日3-5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普济方》卷三九五:附子汤

    处方生附子、白姜(炮)、人参、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吐利过多,手足厥冷,六脉沉细。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冬瓜仁,水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五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2两,生干地黄(焙)3两,甘草(炙令黄)1两,芍药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荣血虚损,汗出日夕不止,形体困怠。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三因》卷二:附子汤

    处方附子(生,去皮脐)半两,人参半两,茴香(炒)1分,茯苓1分,山药1分,甘草(炙)3分,干姜(炮)3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房室竟中风,恶风多汗,汗出沾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疼,名曰内风。

    用法用量每服4大钱,水2盏,加生姜3片,盐少许,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三因》卷二

    《普济方》卷二一六:附子汤

    处方白术、附子(炮裂,去皮)、干姜(炮)、桂、赤石脂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肾气虚寒,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方中白术、附子、干姜、桂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六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人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干)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1两,陈橘皮(去白,炒)1两,当归(切,焙)1两,葛根(锉)1两,桂(去粗皮)1两,干姜(炮)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乱四逆吐下,烦呕转筋,肉冷汗出,体痹气急垂死,音声不出,脉不通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随药吐者,更服勿止。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人参2两,甘草(炙)2两,干姜(炮)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乱,心腹筑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附子汤

    处方附子(端正紧实大者)1枚(生去皮脐,切作10片)。

    功能主治破寒堕胎。主子死腹中,产宫气寒,胎血凝涩,死子难下;中风涎盛,少气不语。

    用法用量上不得捣碎,用水2盏,加生姜5片,同煎取1盏,去滓不用,将药汁滤清,分温2服。如经时不下,更服桂心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医统》卷七十六:附子汤

    处方附子1枚(制),草果5粒。

    功能主治瘴疟脾寒,寒振热少,面色青白,饮食少进,四肢厥,大小便清。

    用法用量《简明医彀》本方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统》卷七十六

    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孙用和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四:附子汤

    处方附子1枚(重7钱,炮,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霍乱,大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2盏,加盐半钱,煎取1盏,温服,立止。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孙用和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圣惠》卷六十八:附子汤

    处方附子半两(去皮脐,生用),防风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去瓤),羌活半两,白芷半两,甘草半两(锉,生用),蜂房半两,川椒2两(去目)。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五指挛急。

    用法用量每用1两,以水3大碗,加生姜1两,生桑枝1握,黑豆1合,同煎,令豆熟,去滓,着冷暖得所,避风淋蘸手指。水冷重暖用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八

    《圣惠》卷二十五:附子汤

    处方附子半两(生,去皮脐),生姜5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风毒攻手足疼痛,或攻皮肤浮肿。

    用法用量《普济方》本方用法:腹中痛,水煮服亦可。

    摘录《圣惠》卷二十五

    方出《圣惠》卷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四○:附子汤

    处方甘草1两(炙微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赤芍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大热,汗出热不去,腹内拘急,四肢厥冷,并下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四○

    《圣济总录》卷十三:附子汤

    处方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黄)1两,白术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漏风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至2升,去滓,分温4服,日3次,夜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圣济总录》卷七:附子汤

    别名煮豆法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制法(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柔风,筋骨缓弱,不能行立;头风。

    用法用量煮豆法(《普济方》卷九十五引《十便良方》)。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普济方》卷三五七:附子汤

    处方桂(去粗皮,不得见火)1两,乌头(大者,炮,去皮脐)1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子死腹中。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须臾连3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七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2枚,桂(去粗皮)半两,当归(切,焙)半两,干姜(炮裂)1分,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干)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阴毒伤寒,头痛眼疼,心中闷乱,身体沉重,四肢俱冷,精神恍惚,脉候沉细,欲得冷水,饮之必危。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空心顿服,以衣履;如人行5里,再1服;少顷,以生姜煮热稀粥投之,身体四肢自然汗出,须臾头轻目明。

    妇人病,加赤芍药半两。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圣济总录》卷四十:附子汤

    处方附子(去皮,锉)1枚,葱半斤(拍碎),生椒(绵裹)1两,生姜(切碎)1两。

    功能主治霍乱转筋。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煎2-3沸,入瓷盆中,滤去滓,以盐浆水解之,冷热得所,淋洗立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

    《得效》卷二:附子汤

    处方附子2枚(1枚生,去皮脐;1枚炮,去皮脐。盐水浸,各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瘴疟经久不愈,正气羸弱,身热如火,极寒极热,连日方醒,发时沉着枕簟,不能抬身,战掉不堪,便溺、饮食俱不便。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红枣7枚,煎至7分,去滓放冷,就吞灵砂丹50粒或100粒。

    摘录《得效》卷二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细辛(去苗叶)1两,柴胡(去苗)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甘草(炙,锉)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莎草根(去须)半两,黄耆(炙,锉)半两,赤芍药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憎寒壮热,头痛膈闷,四肢疼倦。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枚(擘),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半夏(生姜汁制,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乱脐上筑悸,及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1枚(擘破),粳米1撮,煎至7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圣济总录》卷五: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芍药1两,甘草(炙)1两,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1两,白术1两,防风(去叉)1两半,防己1两半,人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桂(去粗皮)1两,独活(去芦头)1两,芎?1两,天雄(炮裂,去脐皮)1枚。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欲死,身体缓急,目不得开,舌强不能语。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夜卧各1次。如人行5里,以热生姜粥投之,微汗出,慎外风。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人参各等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虚。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大枣2枚(擘破),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五味子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石膏(煅)1两,人参1两,补骨脂(炒)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风寒内着骨髓,上连于脑,头痛齿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附子汤

    处方附子(大者,炮裂,去皮脐)2枚,芎?1两,干姜(炮)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透)1两,吴茱萸(水浸去涎,焙干,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心痛如刺,或绕脐绞痛,白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附子汤

    别名甘草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阿胶(炙燥)半两,黄连(去须,炒)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肠胃寒湿,濡泻不止,及冷痢色白,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甘草汤(《普济方》卷二○九)。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柴胡(去苗土)1两,前胡(去芦头)1两,黄耆1两,芎?1两,白术1两,人参1两,木香1两,当归(切,焙)1两,羌活(去芦头)1两,甘草(炙)1两,桔梗(炒)1两,白芷1两,地榆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补不足。主身体劳倦,四肢拘急,腹内刺痛,体弱,风痰头疼,肾脏伤惫,胸臆噎塞,久积冷气,妇人血海冷滞。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2枚,葱白1寸,同煎至1分,空心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圣济总录》卷七: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1两半,芎?2两,细辛(去苗叶)3分,白鲜皮2两,茯神(去木)2两,杏仁(汤退去皮尖双仁,炒)2两,羌活(去芦头)2两,防己2两,桂(去粗皮)2两,甘草(炙)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舌强不得语。

    用法用量每用10钱匕,以水3盏,加生姜3枣大(拍碎),煎取1盏半,去滓,分3服,空腹并2服,相去如人行5里更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圣济总录》卷六: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4两,干姜(炮)4两,桂(去粗皮)2两,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干)2两,芎?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口面?斜,产后中风口?。

    用法用量每用10钱匕,以水3盏,煎取2盏,去滓,分温3服,空心1服,夜卧并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萆薢1两,熟干地黄(焙)1两,人参1两,芎?半两,半夏(汤洗7遍,炒)半两,白茯苓(去黑皮)3分,桂(去粗皮)3分,当归(切,焙)3分,芍药3分,五味子3分,黄耆(锉)3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补益元脏。主伤寒后虚羸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3枚(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0)

    相关推荐

    • 正元散

      正元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正元散 处方红豆(炒).干姜(炮).陈皮(去白),各三钱:人参.白术.甘草(炙).茯苓(去皮),各二两:肉桂(去粗皮).川乌(炮.去皮),各半两:附子(炮 ...

    • 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暴聋、暴哑、暴盲

      I导读:麻黄细辛附子汤多用以治疗阳虚受寒之发热,于寒邪困阻肾阳,窒塞清窍所致诸病,疗效极佳.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临床运用 作者/李赛美,黄仰模,蔡文就 这个方剂很简单,就三味药.我在临床上称其为麻黄细辛 ...

    • 附子汤的应用

      附子汤的应用 (2009-04-15 15:07:26)转载▼ 标签: 健康 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由炮附子.芍药.茯苓.白术.人参五味药组成,为温阳散寒.健脾祛湿之剂.现将我们临床辨证运 ...

    • 温经散寒的附子汤,治疗疾病的思路

      这位患者左颊有一块青斑,看一眼你永远也不会忘的.患者住院是因为血压不稳,出现头晕不适,应家属要求,住院调理调理. 患者初感觉是属于气场内敛的人,怎么这么说呢?每次我去查房,患者总是面无表情的,从不主动 ...

    • 门纯德,附子汤

      ​门纯德:治疗整体阳虚寒湿的好方--附子汤 分类:经方入门 标签:门纯德, 阳虚, 附子汤 [组成] 附子12g.茯苓9g.人参6g.白术12g.生白芍9g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阳虚寒湿内侵 ...

    • 如何用好“麻黄细辛附子汤”?

      毛进军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跟着毛进军先生复习<伤寒论>中的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原文 <伤寒论>第301条说: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 ...

    • 行者老师讲#附子汤和真武汤

      姜与炙甘草 发表于 2013-5-11 07:14:22 行者老师讲#附子汤和真武汤 第二点,少阴病呢,第一个方是附子汤,下焦小便清长属少阴,这是讲的少阴相火虚衰,小便清长这用附子汤,为什么?小便清元 ...

    • 【李赛美:麻黄细辛附子汤-治暴聋、暴哑、暴盲】

      麻黄细辛附子汤多用以治疗阳虚受寒之发热,于寒邪困阻肾阳,窒塞清窍所致诸病,疗效极佳.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临床运用 作者/李赛美,黄仰模,蔡文就 这个方剂很简单,就三味药.我在临床上称其为麻黄细辛附子法, ...

    • 门纯德:治疗整体阳虚寒湿的好方——附子汤

      [组成] 附子12g.茯苓9g.人参6g.白术12g.生白芍9g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阳虚寒湿内侵,身体骨节疼痛,恶寒肢冷,苔白滑,脉沉微无力者. [方义体会] 肾与心,同为少阴,犹如水火两 ...

    • 生附子汤功效和作用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用于畏 ...

    • 『名医经验』仝小林运用桂枝加附子汤经验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擅长运用经方,对多种疑难病症收效明显.笔者随师侍诊,收获良多.现将仝师运用桂枝加附子汤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理论基础 桂枝加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