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跟大师荀慧生学《杜十娘》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 1961年荀慧生来上海短期演出。对于荀派名剧《杜十娘》,傅全香倾心已久,便与荀门弟子童芷苓、李玉茹,一起登门求教。经荀大师精心指点,她不但学会了《杜十娘》,而且学到了荀派表演艺术的一些精华,并加以融会贯通,使自己的表演艺术大进了一步:更加懂得了在舞台上表现角色内心活动的极端重要性,也更加懂得了如何利用自己掌握的一切表演手段,来细腻地刻划角色的内心活动。
            “荀大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在同记者的谈话中,傅全香首先对荀大师作了这样的评价:“向他老人家学戏,既可以学到表演艺术,又可以学到戏剧理论。”傅全香还强调指出,荀大师的这种戏剧理论水平,具体表现在他对杜十娘这一人物的具体分析上:京都名妓,才貌出众,琴棋书画,件件皆精;身价很高,皇帝弟弟是她的常客;饱经风霜,阅历甚深,知于世故;性格柔中有刚,既多情、善良,又坚强、刚烈。虽然身居平庸,却不永久堕落,所以早有从良之心。可又有自知之明:一个烟花女子,送旧还新,阅人虽多,要找到一位真正的“良人”却极不容易,因为真正的“良人”,决不会随便到自己身边。正因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她对于李甲,观察长达两年之久,直到认为十分可靠,才以身相许。在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她十分自信,认为自己眼光决不会错。哪里知道,最后还是看错。

  • 更万万没有想到,这样一个自己拣中的人,仅仅为了一千两银子便把妻子卖掉,而自己百宝箱中所有,却百倍于此也不止,由此更加觉得自己痴得可怜,傻得可怜,命薄得可怜。也因之对李甲恨入骨髓,怨入骨髓,情愿葬身鱼腹,也不肯“露富”去争取负心人的回心转意,实际上,她只要从百宝箱中拿出一样东西,就可以使李甲重新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正是从这个基本分析出发,荀大师在设计“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表演的时候,集中全力刻划她心中的一个“怨”字。那末,他是怎样表演的呢?
    傅全香告诉记者:“在学《杜十娘》的时候,就曾经问荀老师:'这种表演方法,您是怎么想出来的?叫我,可打死我也想不出来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老人家的表演,'绝’就'绝’在表面上似乎处处违反常情,而实际上却处处切合杜十娘这一人物的特殊性格和特殊处境。换句话说,他不是用通常的表演手法——哭哭啼啼来表现杜十娘的满腔怨恨,相反却用各种不同的“笑”来刻划这种'怨恨’。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投江以前的三个'笑’:第一'笑’,是在弄清楚李甲确实已经把自己卖掉以后,先是木立船头,凝望一轮明月,然后一声痴笑。这一声痴笑,比连喊几个'天哪’还要深刻、细腻地表现了杜十娘当时当地的这一句简单的潜台词:'我多傻啊!’这个'傻’就傻在自以为阅人殊多,不会看错,却偏偏还是看错!这种自己对自己的责怪,包含着严重的后悔和懊恼,统统通过这一'笑’传达给了观众。第二'笑’:当天晚上,听到李甲在睡梦中呼喊'十娘’,先是一喜,以为他可能回心转意,再一听下文,最后一线希望完全继绝,因为:'酒后之言不足信,梦中之言却为真’于是拖着沉重的脚步缓缓回身,而向观众又是一'笑’。这一'笑’已经不是原来的'痴笑’,而是一种'苦笑’,它反映的仍旧是这样一句简单的潜台词:'我多傻啊!’傻就傻在人家已经为了一千两银子同你恩断义绝,你却还在痴心妄想,岂不可'笑’!第三'笑’:沉江之前,抽出百宝箱,拿出宝贝,一样一样地仔细观看,脸色痛苦、阴沉之极,却忽然微微而'笑’。这种'笑’,是一种极难'笑’得恰到好处的'冷笑’。一般“冷笑”总是用“嘿嘿”“哼哼”,这样的笑法,但他却用的是微笑。绝在尽管是“微笑”,却“笑”得李甲毛骨悚然,“笑”得观众眼泪汪汪。从这一'笑’,观众听到的仍旧是这句简单的潜台词:'我多傻啊!’回想自己吃尽辛苦,强颜欢笑,积攒下这些财宝,无非为了赎身,为了从良,结果却依然落得这样一个悲惨的下场,这有多傻?这三个'笑’之精华,真使我打从心眼里佩服。”

  • 除了用“笑”来反衬“悲”更加深刻这一“绝”之外,傅全香还十分佩服荀大师善于采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角色内心的变化。这一“绝”,具体表现在三次梳妆,拿出花来,凝神一望,表情、动作彷佛充满了“期待”:但愿这一次能够接到一位可以委托终身的才郎。第二次在“从良”时梳妆,拿出花来,满脸含知,仔细一看,表情、动作洋溢着欢乐,其时死意已决,拿出花来,似笑非笑,一对眼神射出两道冰冷冰冷的光芒,分明在暗示观众:此时的杜十娘正在回忆不久之前同李甲结婚的欢乐情景,正在蝎力抑制自己的满腔悲愤,准备同负心郎作剧烈的决裂。这三次梳妆、戴花的表情、动用,既美而且细,对比异常鲜明,所以特别感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傅全香从荀大师学《杜十娘》,是学得很深很细,这一学习成果在舞台上也表现得十分细致,那一年,荀大师追悼会开过不久,为了悼念这位老师,傅全香于“十年动乱”以后首次登台,便选择了《杜十娘》这个戏。记者应邀在普陀影院看她表演的时候,尽管时隔一十八年,演来依然丝丝入扣,感人肺腑。前面谈到的三种“笑”,尤其能传荀大师之神,可见当年所下苦功,并未白费。而荀大师对这位“隔室弟子”也极为欣赏,曾经表扬过她的刻苦学习,说她学戏,肯动脑筋,非常认真。这句话恰恰一语中的,道出了傅全香之所以成为今日傅全香的全部秘密——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