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首远航 第十四章 收知获识情高涨 | 马泽伟

作者简

昂首远航

马泽伟

第十四章

收知获识情高涨

阅经典,品书香,展开快乐的翅膀;

飞上书山去为王,遨游学海情高涨。

春风拂柳,拂出了春日,拂出了柳丝。拂成河边垄头一片绿荫。婀娜多姿的柳丝如少女的长发,飘飘洒洒的编织着一个梦想,一个别样人生的精彩!从严寒中走来的杨柳树千姿百态,以不同的丽姿,绽放着不同的人生精彩。“春柳无限絮,只愿伴东风。”
冬去春来,转眼间步入1986年9月,到大学就读整整一年的孙乙巳不但中文专业三个年级的学长、图书室的工作人员都混个脸熟,就是生物、数学等其他专业的许多同学,也有拉上了关系网。特别是在同一教学楼的数学系的同学,随着关系的加深,交往愈加密切。同一学年的赵虎同学竟然成了孙乙巳深度知己。两人常在一起谈天说地。无话不谈。孙乙巳最感兴趣的还是学术问题。每当赵同学讲起高等数学,孙乙巳如获至宝,同葛朗台见到金子,双眸放光。有时竟把赵同学领来的女朋友给凉在一边。
孙乙巳在日记中写到:
“高等数学中的交集、补集;微分、积分;矩阵、行列式等知识点,与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互有交集与补集;生活中有微分,有积分;《庖丁解牛》为微分,懂解牛术,懂养生法,养生法何尝不是微积分之法?不知何故,教育家们学庖丁硬是把专业分割开来,接着就象排阵一样再分成文与理,即便是文,也要细分成中文与生物等多个专业。
“所有学科,不分文理,只安知识排列,形成知识网。如此以来,便可轻松打破在传统上的禁锢的观念。在思维上树立起一个全新的开放性的世界观,——艺术的生命。
“文学作品的两极,艺术的一极是作者的文本,审美的一极则是读者的阅读。作品是作者与读者的纽带。萨特认为:'作者对世界某面貌的选择确定了他选中的读者,也可以说,他在选择读者的同时决定了他的题材。’读者读作品,读作者。反复阅读,认真品味,咀嚼味中之味。赏其形,得其神。滋润心灵,放飞灵魂,成就人生。
“一、在文学作品中,同一个字,那怕是同一个字符,但在不同的场合,就会有不同的用处,随之相应产生不同的文学效果。一个句子更是如此。象这些文学符号是作者在作品中陈述意向的单字或句子,是建构'作品图式化外观’所呈现的'点’。这些'点’在作者描绘的文学世界中,与现实世界有着本质的共同之处,但也有本质的不同。不同之处便是现实的假象。'点’入读者脑海之中,意群“使读者有可能使一部文学的艺术作品充满他的意向,而又使读者有可能重新意向一部作品的新意义。
“我们熟知的《阿Q正传》中的'Q’不过是一个字母。但作品赋予它的造型:印刷体的英文字母'Q’又正好是'未经革新的古国’的国民留辫子的头像的象形。'Q’便成为一个鲜活的形象存在于读者的心中。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自觉不自觉的结合自身审美经验,来解读作品中阿'Q’这一'熟悉的陌生人’的'点 ’的形象。使自己置身其中,闻其声,见其人。对于心中不完美之处,读者自会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加以补充或点评,力使'Q’的造型完美无缺。”
……
在日记中写完心得的第一部分内容,还有留白处,想要和数学王子赵虎同学共同探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之方法。在孙乙巳看来,语文教学,若采用微分——积分相结合的方式,让微积分走进语文课堂教学,必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关于高等数学方面微积分的问题,本想要向赵同学请教。可赵同学偏偏一个多星期也不露面。孙乙巳再没耐心等下去了,这天晚上亲自到赵同学的寝室去找他。结果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赵虎因打仗已被派出所拘留。赵虎犯案原由是上周晚上赵虎和女朋友梅娟在教学楼中,遇见同专业86级新生钟玉,只因钟玉多看了梅娟几眼,二人便产生了口角。接着就动起了手。结果是师弟进了医院,师兄进了拘留所。再后来,师弟出院回校,师兄出局回家。
看来是知音难觅呀。孙乙巳懊恼地回到自己的寝室。拿起笔来,在日记上拉着写自己的体会:
“二、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认为,文学作品是'经过改装的梦’,梦的表层是显象,深层是隐义。梦和文学作品的形成都要经过一系列象征、变形和改造的过程。'作梦者通过他的梦幻,作家通过他的作品,使各自的欲望得到满足成为可能。’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国民总是怀着美好的梦想而甘受统治者的愚弄。为了拆穿统治者的虚假面孔,鲁迅先生结合中国象形字的特点,采用白描、漫画等手法,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的农村小镇未庄为典型环境,赋予'Q’深刻的内涵。先生先生将西方文化灵活地运用到小说之中,借“洋”讽今。在对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基础上之上,启发读者进一步思考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无情。
“可是在辛亥革命后,国民剪了辫子。'Q’的'辫子说’还成立吗?读者对此提出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探究。结果发现'Q’隐含着另外一个意义:'国民嘴上被贴上了封条的头像’。揭批封建社会统治阶级虚伪性,直指以'精神胜利法’聊以自慰的国民的痛处。给其他读者理解作品以带来相应的启示。”
孙乙巳的心得体会虽然含有微积分的味,但随着赵同学被校方开除,《体会》的合理性,最终没能得到高等数学相关定理的验证。这是孙乙巳终生的遗憾。孙乙巳只有另起炉灶,再想别的办法。
鉴于一部好的作品,“在不同的阅读和不同的读者中有着显著的变化。……从而使所描绘的世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英国新批评派燕卜荪在《含混七型》中指出:作品的朦胧处可以有两种以上的含义,这种含糊的产生可能是作者创作是有意为之,也可能是读者在阅读时注入了自己的情感而得出的新认识。这就是所谓的见仁见智。在阅读中不断有新的收获。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阿Q因乱说话而失去了姓氏权,恋爱权、工作权,到最后丧失了生存权。为此有的读者又读出了“Q”隐含着另外一个涵义:“张口吐舌,乱嚼舌”的小市民造型。
“Q”的“封条说”,“嚼舌说”虽说不一定是作者的本意,但直指作品的中心。让人信服。经典作品一经问世及进入读者世界,我们的心声正如德国文艺理论家尧斯所说:“艺术的功能之一便是在变化的现实中发现经验的新类型,或者是对变化的现实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一个读者的理解将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受之链上被充实和丰富,……它的审美价值也是在这过程中得以证实。”真正的文学史就是作者、作品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史,倘若问世的作品没有读者问津,让读者成为接受者。那样的作品就是文学垃圾。生活中恰有当权者通过行政手段将“垃圾”强加给读者,将读者鲜活的生命活生生的浸没在“环境污染”之中。
在艺术发展中,时间概念贯穿于整个艺术史的始终。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艺术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不能盖棺定论的。在时间的河流中,“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普通结构存在。”“在事实上,不同的读者,包括专门从事研究的读者,他所创造的审美价值也不可能与作品的艺术价值等同。如果等同,作品就会失去魅力。”萨特在《为谁写作?》中开宗明义的阐述了人可各有各的观点。接受者通过探索,将原著中可知的因素揭示出来。将潜在的挖掘出来。作品将接受者的思维渐次引领到文本以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接受者”可以发展作者的思想,也可与作者的思想背道而驰。总之“接受者”可以按自己的思路自由自主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构建一个新的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荒唐年代的洗礼。法律法制逐渐健全。走群众路线,国民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开国领袖在民主人士会上坦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无论他是谁,只要说的对,我们就照办。这在显示的是伟人坦荡的胸怀的同时,也为“国民”注入活力。

为阿Q做传的作者鲁迅先生斯人虽去,但其作品活在历史性的历时性的共时性的交叉点上,所呈现出来的不朽之灵魂,不但使“Q”勃发了新的生机。也极大的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增加了小说的想象空间与审美价值。品读经典名著《阿Q正传》之后,顺理成章的形成了一篇劣文——《为阿Q造型》。

实际上,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就是对其再创造的过程。读者有自己的思维与理念,对作品有赏析,有批评。而不是盲目的全盘吸收。读者的赏评,就是对作品的再创造。可以说,“读者不只是鉴赏家、批评家,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作家。”“作家”的作品不是对原著的再现或重构,而是“新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品读经典名著,在大师的指导下陶冶自家文学情操,那种人文关怀,集智力、动力、活力于一体,经天纬地,驰骋古今。带给我们的收获是心思的升华,心灵的净化。与鸿儒为伴,视通千古;同智者交心,思接四海。自由自在遨游书山,探天索地。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孙乙巳后来将日记中的观点,结合美学知识加以进一步整理。以《于经典之中,品味中之味》为题,以论文的形式,发于校报之上。
品味中之味,
春风杨柳惹人醉,
'醉’可生'是非’。

作者简介

马泽伟,毕业于大连大学师范学院。现为中学教师。著有《红崖萦梦》作品集;在各级刊物发表百余篇作品;《时代文学》特约通迅员;《庄河教育》、《庄河报》优秀通迅员。
凡参赛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第六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启事

4月1日开赛 今日开始接收参赛稿件

为活跃文坛气氛,发掘文坛新秀,河南经济报经济新闻周刊、《文学百花苑》联合举办第六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活动,此次大赛由微信平台《文学百花园》独家首发;参赛内容要积极向上,主题不限,题目自拟,4月1日起正式启动。

1、作品要求:每篇作品字数2000字内,每首诗在40行内,作品要求原创,且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可多篇文章参赛(只取最高奖)。

2、来稿需注明【参赛】字样 +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3、参赛唯一邮箱:1403384853@qq.com

4、本次大赛以点数取胜,打赏资金不返还(1元折合3个点击量)一个有效评论折合2个点击量(有效评论一个ID只选一次)。

5、最终评奖办法:综合点击量占百分之九十,评委占百分之十。90+10=最终点数),原始综合点数在500点以下者,不纳入最终评奖范围。

6、本次大赛设大奖一名,奖金:2000元(现金);二等奖二名,每人奖金1000元;三等奖九名,每人奖金500元;优秀奖五十名,每人奖金50元。

7、本次大赛杜绝恶意刷帖,一旦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并发帖公布其不当行为。

8、收稿时间:即日起(4月1日开赛)到2022年2月28日止,获奖信息在最后一贴推出后的第10日公布 。

9、获奖者颁发证书,一、二、三等奖作品入选河南经济报·文学百花苑专栏,优秀奖作品在《文学百花苑》刊登,付20元赠送两本样刊。500点(折合)以上优秀作品皆有入选《文学百花苑》杂志资格且八折优惠,具体视个人意愿而定。

10、2022年4月择日在河南郑州市举行颁奖典礼(暂定),每位与会者在河南科技报选登一篇文学作品。届时将邀请邀请文学界名流参与颁奖活动与互动,与会者表演自制节目及互动。邀请河南电视台制作新闻和专题报道,穿插部分获奖者发言。

主办:文学百花苑

联办:河南经济报·经济新闻周刊

后期事务:文学百花苑全国征文大奖赛组委会

2021年3月30日

《文学百花苑》征稿通知

订阅电话:13343811328(微信同号)

1、来稿需注明[投稿]字样,必须注明联系电话。详细地址,否则,不予收稿。拒绝一稿多投。
2、上刊作品文体不限,所投作品编辑有修改权。
3、稿件必须是原创作品,愿意上微信平台的,请注明首发字样,并附照片一张。投稿后与编辑联系,一经采用即发釆用通知单。
4、本刊长期征集封一、封二、封三、封底人物照片,有意者请和主编联系。
5、本刊无稿费,入选后如需样刊请与主编联系。
关于投稿
杂志、大赛投稿邮箱:1403384853@qq.com
普通投稿:1258873875@qq.com
文学百花苑作家联盟
2020年12月28日

春牛短诗七日赛

大赛要求
1、参赛限投1首,限20行内(标题、作者、空格不超过25行),新诗、旧体诗词均可。作品要有诗味、有内涵、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简练、有佳句、有技巧。
2、所有参赛稿件,必须是原创首发,文责自负。参赛作品自已要认真检查好有无错别字后再投稿,刊发后平台不负责纠正。
3、收稿时间:即日起开始收稿,周一开赛,每周限一首参赛作品,截止日期另行通知。
4、获奖条件:自然点击量不低于300,打赏金额不低于20元
5、本赛事入选名额不限,无稿酬,打赏资金不返还(用于邮资及赛事管理)
6、口水诗不入选,退回全部打赏资金。
7、最后一贴发出7日后统计,获奖作品在河南经济报刊发,送样报两份,往期杂志一份,免邮费。
投稿加主编微信:shuai_pengju
大赛评选规则
1、点击一个点,留言20字以上五个点,赞赏一元十个点。
2、自然点击量低于300点不入选。
3、打赏金额低于20元者不入选。
提示:来稿须注明短诗赛字样
投稿专用邮箱:1258873875@qq.com

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颁奖典礼

将于4月23日——25日在郑州隆重举行

本次颁奖典礼是由河南经济报、河南科技报、《文学百花苑》杂志社联合举办,届时,文学百花苑作家联盟理事会主席张国平、秘书长付红兰,钱峰主编、陈祥云副主编,帅鹏举等出席外,还邀请多位知名作家、诗人、媒体朋友,地市作协,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

颁奖当天,组委会特邀嘉宾有: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墨白、郑州市作协副主席刘枢尧等出席本次大会。参加本次大会的媒体有:河南日报赵立功、河南经济报頡丰义、河南科技报张礼泉、少林寺官网、《禅露》杂志主编、河南省青作协副秘书长邹相,央广网河南分网运营中心主任焦宏昌,中新社河南分社采编中心主任李贵刚,中国90后作家联谊会副主席牛冲等文化界、以及省、市作协的相关领导出席。

此次颁奖典礼将有人民艺术河南艺术中心全程录播,由河南电视台《魅力中原》播出,期间,对部分人员现场采访,本次盛会制作成纪录片在各大网站推出。河南经济新闻周刊将整版及时刊出此次盛会的精彩内容。

第五届《百花苑》杯组委会

2021年3月23日

颁奖典礼进程

颁奖时间:4月23、24、25日
颁奖地点:河南省体育中心
会务费用:每人1200元
接待电话:报名后通知
项目:4月23日中午开始接待,晚餐后联欢
4月24日上午九点颁奖典礼,午餐后名人面对面交流,晚上联欢。
4月25日早餐后乘坐旅游大巴前往始祖山、黄帝故里等两个景点旅游参观。下午约两点回宾馆聚餐,之后本次大会结束。

特别事项

本次大赛设:特等奖一名
一等奖三名
三等奖十名
优秀奖三十名
年度最佳小说奖五名
年度最佳散文奖五名
年度最佳诗歌奖五名
特殊贡献奖五名
与会者免费刊登一篇作品

【特别鸣谢】本次颁奖典礼伴手礼由国际知名企业名泰集团提供

主办:河南经济报·文学百花苑

后期事务:文学百花苑全国征文大奖赛组委会

2021年1月1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