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得到《道德经》的“道”
学习是为了社会实践的!不应象王弼版本的《道德经》那样标榜成“玄学”,让大家“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地学习。
儒家王弼版本的道德经,之所以这样空洞说教!是产生于“罢黜百家,独尊儒学”的封建王朝初期,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在思想上教化愚民政策的体现。
我们在阅读道德经的时候,就应该多思考思考其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无论是从《道德经》的内容上,还是文体结构的角度看,如果第一章节是“道”的总纲要,那么第二章就是通往“道”的路径窍门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恶,己;皆知善,此其,不善,己。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相形也、高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长短之相随也,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亊,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也。
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就己证明了中国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形象思维,只不过近代由于好世界的通融,而转变成概念思维模式。
开篇连着八个事物的排列展示,揭示自然现象的承接连贯性,来论证“无为丶不言”的作用。如此运作“作而弗始,为而弗志,成而弗居”,便有“是以弗去”的效果。
用现代的大白话就是,只要没有分别心地运作事情的无欲望心态,便能达到期望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言′有过去的经验之意;`为'有欲望的意思。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