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重要信号:“加息”与货币增速重回历史低位
题图:广义货币M2的增速变化
今天周五,写两个重要提示。
第一个提示,是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行业自律约定将放开。
根据证券时报的报道:
4月12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机构成员召开会议,讨论关于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事宜。
此前,据新浪财经消息,中国央行据悉将放宽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的非正式指导。
我在前天解读央行行长易纲的博鳌问答实录时,明确提出:
作为并轨的方向,央行有可能放开对银行存款利率的指导。目前银行的贷款利率是各家自由上浮的,但存款要接受央行指导。放开存款指导,实际上会倒逼银行贷款利率上浮,这就达到了变相加息的效果。
文章详情请参考:
央行行长易纲: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货币政策、金融开放、房价的重磅信号)
没想到我的「预测」如此快就变成了现实,这说明央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这件事上,比我们想象的要快。也验证了最高领导人在博鳌论坛上说的:
我想强调的是,我刚才宣布的这些对外开放重大举措,我们将尽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
这里也可以看出,本届决策层,在改革的决心和执行的力度上,是非常坚定的。选择相信并据此来做交易,是更明智的决定。
比如,他一直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炒的」;再比如,他对金融的核心思路的坚持:金融必须服务实体经济。
听他的话,踏实肯干,艰苦奋斗,不要再做着一夜暴富,多买两套房子就不用努力了的春秋大梦。
梦该醒了,变天了。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我知道很多老铁会说,ZF此前屡次出现过说一套做一套的情况,但时代真的不一样了。为什么不一样?不好多说,从今年初到现在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你不难得出这个结论的。
回头来说放开利率指导,它意味着存款机构(银行)在争夺储户资源上,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尤其是考虑到资管新规下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后,这种竞争压力更甚。
可以预见,竞争的压力,一定会抬高存款机构负债端的成本。银行的负债端,也就是老百姓的存款。存款利率会在上限被放开后面临很大的抬升压力。而对于银行来说,负债端成本提升了,那么传导到资产端,提高贷款成本,就是一个非常自然的逻辑了。
事实上,反应全社会贷款平均成本的贷款加权平均成本的上涨幅度(47bp)显著低于市场化利率的抬高程度,因此,今年的贷款成本一定会显著上升。
说一说老百姓最关心的房贷利率。
在央行不提高基准利率的情况下,存量房贷不受影响。而新增房贷,显然会在银行资产端总体利率上浮的背景下,成本也会提高。也就是说,房贷利率会继续上浮,尽管它目前已经接近5.5%的水平,显著高于16年下半年的4.5%。
除此之外,在最高层控制杠杆水平的宏观大战略下,政府窗口指导房贷利率上浮,也是情理之中,因为这有助于控制居民部门进一步加杠杆的冲动。
总之,利率的抬升,会让投资房市的接盘力量面临更高的成本。
没有杠杆,就没有暴涨,房价已是强弩之末。
按照海通证券姜超团队的说法:
自17年四季度以来,70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增速已由17年上半年9%以上的高点降至6%以下。特别地,18年前两月一线城市房价同比增速由正转负,创15年6月以来的新低,具有重要的信号意义。这意味着住房投资持续升值预期被打破,吸引力也有所下降,投资需求面临回落。
第二个重要提示,M2重回历史最低增速。
今天公布的三月份的金融数据显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为8.2%,显著低于市场预期的8.9%,与去年12月的增速持平,为历史最低点。
8.2%是个什么水平呢,按照两会定的6.5%的GDP增速目标,扣除这个之后,剩下1.7%。
而目前的CPI是多少呢,一季度是2.1%。所以如果简单按照这两个数据来对比,这样的货币供应增速,在扣除生活消费品的价格因素后,实际上是「通缩」的。
当然严格上,我们不能通过一个月的货币增速和通胀水平,就能得出「通缩」的结论。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去理解货币供应和资产价格的逻辑关系。
我一再强调如下这个基本的经济金融常识:
经济周期里,并不只存在通胀。扣除消费品后的资产价格,比如房价,更不可能一直「通胀」下去,它是可以「通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