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平氏系列文章——闹房

闹洞房这一习俗,在我们平氏老家叫“闹房”,据相关文献记载,作为我国传统婚俗的一部分,由来已久。因多发生在洞房里,故称为“闹房”、“闹洞房”、“闹新房”,由于这一习俗以新娘为主要逗趣对象,故又称“闹新娘”、“耍新娘”,旧时还称为“戏妇”。中原地区闹洞房,通常进行的活动有咬苹果、咬喜糖、走独木桥、夫唱妇随等。不同的地区,活动的内容不完全相同,但给新人撒喜床的节目是必不可少的。

该习俗最早始于汉代先秦时期,关于闹房习俗的来历,我国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驱邪避灾。相传,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进洞房。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 “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可见,闹房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

关于闹房来历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闹房首先在北方出现,而且开始时主要是新郎,这大概与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性有关。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骠悍和勇健,在新婚时忍受棒打可以证明一个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

现在都市的闹房,花样层出不穷,经常在网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闹房视频。有的会拿一根香蕉绑在新郎的裆部,让新娘舔食;有的将一个苹果插满牙签,然后系一绳子,让新郎嘴叼着,垂下的苹果正好在新郎的裆部位置,然后再让新娘用嘴一根根把牙签拔下来... ...凡此花样百出的闹房视频很多很多。有批评低俗者,也有赞扬推陈出新者,不管低俗也好,新意也罢,体现的均是一种当地的人文风俗。当事者玩得高兴,自娱自乐,东家人也觉得体面有彩。当然那些特下三流的甚至涉嫌违法的闹房自然让人深恶痛绝。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吹出来,人们还都生活在信息闭塞,贫穷落后,娱乐匮乏的时代,闹房便成了人们难得一回的娱乐游戏。平氏老家的闹房说是新婚三天无大小,其实也就是大喜的第一天有兴趣,很少连续三天的,再说了,接二连三的去闹也没啥意思了。

印象最深的是邻居张姓的大儿子结婚,那时我大概十来岁吧,晚上就跟一群小孩去闹房,凑热闹。一盏不太明亮的灯泡悬挂着新房的头顶上(一般的住户家庭使用的都是60W的,瓦数太大嫌太浪费电),人越来越多,当来有四五个大人时(所谓大人,也就是十七八,一二十的年轻小伙,年龄太大的一般是不会去的),闹房也就开始了。闹房,肯定少不了低俗的内容,有人故意把电灯拉灭,屋内顿时一片漆黑,年龄稍大的就推年龄稍小的,往新娘的身上挤,黑暗中,腿脚扑腾声,男孩不怀好意的嬉笑声,还有新娘的羞骂声以及夹杂的喘息声混在一起。不一会儿,灯又拉亮了,新娘慌乱的整理凌乱的衣服,理拢散乱的头发,满脸娇羞状。不一会儿,不知谁又把灯弄灭了,又一阵骚乱,脚踢声,打手声,推搡声,嬉笑声,喘息声,怒骂声,甚至亲嘴声混在一起,人心荡漾,嬉笑一片。

如是两三次,一般这时新郎或是新郎的家人就出现了,搬进一张方桌,三张长凳,弄上几个凉菜,好酒好烟端上,那些一二十岁的小伙子就是主角,他们围坐在方桌周围,新娘和新郎坐在床沿,我们这些小孩子只能站在旁边,看热闹,瞎起哄。闹房,从古至今,从城市到农村,大江南北,讲黄段子,说一些带颜色的话似乎是不可少有的环节和项目,老家也不列外。我印象最深的是轮到新娘给那些坐在长凳上的大人敬酒的那个环节,我的堂哥叫发,不知为什么人们都在他的发字的后面加了个bi音(这是个不雅的单词,你们懂的,后文全部以O代替),邻居还有一哥哥叫旺O,就是到现在我也很难理解,那时为什么一个男孩子名字的后面缀一个那么不雅的单词,但是那个时候大家都这么叫,而且都习以为常。平常那么叫,也不觉得难为情,关键一点就在这儿了,他们故意把名字这两个字前后对调,发O叫O发,旺O叫O旺,他们让刚过门的小媳妇众目睽睽下张口说那个O字,可真是难为她了。新娘不叫还不行,叫的含糊不清也不行,中间还有人故意打岔、捣乱,这是在故意难为小媳妇的,就是这样一直折腾。中间时间段还会有人故意把电灯拉灭,借着酒劲还要骚乱一阵,踢腿声,打手声,乱摸声,喘息声,叫骂声混合在一起,参与者都兴致高涨,个个好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闹房一般持续两个小时就结束了,那些哥哥们酒也喝好了,闹的也可以了,都是乡里乡亲、邻里邻居的,差不多就行了说是三天,一般第二天、第三天也就没人再去了。

闹房也应该是民间一项传统文化吧!笔者以为,只要不是特别的色情或者下三流,其实都是可以接受的,这应该也算是一项文化的传承吧!

(0)

相关推荐

  • 文学看台498 | 毕祖金的闹洞房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您想要免费推广文学书画作品吗,请点击进入! 上千个文学文艺刊物投稿邮箱,值得你收藏 [作者简介]毕祖金,男,1971年11月生,河南省邓州市人,工程师.经济师,现工作于 ...

  • 李现森:闹婚|散文选读

    2021-06-04 07:28 作者|李现森 来源:前平说事(微信公众号) 闹婚,又叫"吵房",我的家乡嵩县叫"闹洞房". 这是古老的婚庆传统习俗,通常是婚庆 ...

  • 乡愁——怀念平氏系列文章

    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就会想念这个地方."乡愁浓缩了一个地方的生活,是文化认同的情感投射.故国之思,家园之望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每一个中华儿女 ...

  • 村子——怀念平氏系列文章

    前天阅览一张报纸,偶然发现一位仁兄写的关于农村村子的文章,深有同感,也深深触动我内心,那份对农村发自内心的质朴感,以及对农村乡下自有的归属感.亲切感时时萦绕耳边. 现在每天生活在噪杂的城市中,每天被车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北大河

    岁月悠悠,水流潺潺.我不喜欢湍急的河流,因为她早已冲走了我的激情.我喜欢细水长流,涓涓淌过,如姑娘轻柔般清逸和秀美,就像故乡的北大河.她悠长的将我少年美好的记忆存藏,时不时在夜深人静时泊着我回去,回去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我大你大

    "我大你大" 是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一个朋友的昵称,他是我中学时的同学,好朋友,叫"民".民的父母在我们平氏小镇一家国营单位上班,属于"双职工"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说书人

    "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书接上回说,上一回书说到... ..." 这段开场白是伴随着一声惊堂木"啪"的一声开始的,这是说书人开始说书了.在生产队磨房门口的大石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大娃

    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平氏在春秋战国时代属楚,西汉时设置平氏县,王莽建新后,改名平善县,东汉恢复平氏县,北宋初年撤平氏县.历经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清代时居桐柏县四大镇之首,是宛东三大名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曹妞

    她不闻尘世的喧哗,她无视人间的冷暖.粗看好像有点忧愁,细看依稀有一些纯真.她是曹妞,平氏古镇一个有文化,有颜值,后来精神有点问题的公众人物. 曹妞大约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生于平氏街南头一户曹姓人家,大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家乡茶香

    爱茶源于父亲,儿时目睹父亲和朋友一起在晨曦中去家乡的尖山采茶,黄昏归,在灯光下烘烤焙制,凉炒揉烤,过程缓慢神秘.茶香慢慢从老屋木窗中肆意流淌,弥漫在村院的各个角落.月亮升起,原本清爽的青叶牙尖被焙制的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凉粉和浆面条

    喝凉粉和喝浆面条,是我的老家平氏一种独特的说法,估计放眼全中国,也只有平氏叫"喝",而不叫"吃".关于"喝"的叫法,我们老家还有,比如&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