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掌故」吉顺大楼缺个“角”
走到沈阳中街路北百货公司第二商店营业大楼(过去是吉顺丝房大楼),有心人会发现这座大楼的西半部有四个大橱窗,东半部却只有两个,很不对称,俗话说“缺个角”。这一角之缺,恰恰反映了旧社会商人之间的激烈角逐。欲知其中底细,得从百年前的往事谈起。
缺角吉顺丝房
中街,原称四平街,最初的马路是用石头铺的,很窄,路南路北商号挂的幌子,几乎犬牙交错,人来人往,十分拥挤。商号虽多,但都是平房,其中天合涌丝房低矮破漏,亏损倒闭,被遣散的柜伙王敬三、王子文等,就吸收当时实力较雄厚、经营吉顺昌、吉顺隆起家的“吉”字号股东林芸生入股,合伙开店。民国三年(1914年)。正值马路加宽,他们就集资兴建了四平街上第一座二层楼房,挂出吉顺通丝房的招牌。商店“门脸”,焕然一新,开业后生意兴隆,很快就收回建楼的全部投资,营业名列同行业的前矛。
当时四平街的山东帮商人,除以吉顺通丝房为代表的“吉”字号而外,还有以老天合丝房为代表的“天”字号。“吉”“天”两字号的店铺资金情况大体相等,竞争激烈异常。“天”字号看到“吉”字号盖吉顺大楼起家赚了钱,真是“经营靠门市”,于是,他比“吉”字号更舍得花钱,更讲究气魄,就在四平街路南新建成一座比吉顺大楼更高一层的三层营业大楼,建筑面积达1120平方米的老天合大楼。大楼建成果然奏效,“楼高一层,道高一丈”,生意顿时兴旺。“吉”字号眼见“吉顺大楼”在四平街首屈一指的宝座受到严重威胁,又决定将已经落后的二层“吉顺大楼”拆除,不惜巨资重建四层吉顺大楼,用更大的实力在四平街夺魁。四层的吉顺大楼,原设计相当宏伟讲究,有现代化的暖气电梯、电扇,楼房中间开门,东西各四个橱窗对称。
吉顺丝房
没想到,施工时却遇到了难题:楼高占地面积大,原来的房基需要东扩,偏偏在东南角地基上,有一家只有一间门市的小店铺一一同益成洋货店。这个小店铺是由河北商人桑芗材兄弟三人经营的。小房虽只一间,但占的地方重要。吉顺通丝房因盖楼需要,不惜重金买这块地皮,反复洽谈,再三加价,直到“寸土寸金”,有多少面积,就用多少现大洋铺满,而桑家兄弟始终不因高价而动心,就是寸地不卖。
原来,桑家兄弟心里另有一副算盘,他们深知“借地发财”之道:吉顺通丝房盖大楼,他们正好“大树底下好乘凉”,比卖几个现钱、坐吃山空更妙。他们要利用这个地势“永远赚钱”。果然,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们就利用吉顺丝房的名声,甚至在包装纸上印上“吉顺丝房东邻”的字样招揽生意,发了财。而吉顺丝房却因买不到那块地皮,无可奈何地改变原来的设计,把大楼削去一部分,东面只剩下两个窗,整个建筑就缺了个“角”。
作者:孙家凤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