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两省1000多公里
周六日在一般人的眼中,应该是休息放松的日子,或陪其家人走路散步商场购物,或带着儿孙公园游玩戏耍玩闹,尽显天伦之乐、快乐时光。
而我显然不属于这类人,我属于“二班的人”。这个周六日过的非同一般,用马不停蹄四个字来形容,我认为都不足以形容。
周六(8号)早上6:30时,我像平常一样起床洗漱吃早饭,然后步行到和外甥约好的地方,他开车,我们一起去太原。
这是一趟似乎没有其他选择的旅程。
有些事是必须要亲自出面才能解决的,不管自己情愿与否。
汽车在高速路上飞驰,而我的思维却停滞不前,脑海一片混沌,随着汽车有节奏的颠簸,我缓慢进入了难得的休息时间。
“姨父,到武乡了。”外甥叫醒我,原来车到了武乡休息区。
从晋城到太原目的地大概400公里,距离较远,中途休息一下,大家下车活动一下筋骨,上上厕所,年轻人走到吸烟区点支烟,吞云吐雾过一翻烟瘾。
十几分钟后,重新出发。
11:30时到达太原目的地。众所周知大城市停车困难,谢天谢地正巧有一个空位,赶紧把车停了进去,然后直奔办事的地方。
虽然早有约定,但还是经过大约半个小时的等待,然后就是见面的寒暄,随后进入你我双方的交涉商谈。这里我使用“商谈”一词,是想说明大家在某些方面尽管有分歧,但还是可以通过交流沟通达成一致的。当然,还是需要时间互相解释、沟通、商议的。
14:00时,在大家坦诚的恳谈中,终于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意见,婉拒吃饭,握手告辞。
谢绝对方的请客,最大的原因是不想浪费时间。彼时已是饥肠辘辘,下了楼,急忙找一间面馆,每人匆匆忙忙吃了一碗拉面。
14:30时,往晋城方向出发。
快到武乡时,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雨刷猛烈的摇晃着,由于风速的原因,挡风玻璃上的雨水出现从下往上倒流的奇观。
照例到了武乡休息区,停车休息,雨下得很大,下了车,不由得紧跑几步到屋里面。
18:30时下晋城东站高速,在高速口稍微堵了一会车,18:38时到达客运东站。很明显,晋城刚下了一场大雨,广场上平整光洁的大理石面上积了很多雨水。
顾不上那么多,急忙三步并作两步向站内走。我想赶18:40时那趟往郑州的城际班车。
手拿身份证(不需要取票也行),上楼梯,过安检,气喘吁吁赶到检票口,被告知已经误了,只能坐下一趟车。
有一点沮丧,但是看也无奈,只能接受。下一趟也是最晚的那一趟了。
19:20时,我坐上了发往郑州的最后一班车。此时,道路两旁商店的霓虹灯已经闪烁起来了,林立的高楼也被五彩的灯光装饰的无比灿烂。
受疫情的影响,坐车的人不多,我坐在第一排,紧靠在司机位置的后面。
20:30时许,我开始和郑州方面的有关人员联系。我先和侄子通话,告诉他我晚上过去,将住在他那里;接着和郑州小冀联系,告诉他我到达郑州的大约时间,希望连夜大家见面会谈;最后和高老师联系,她从宛城过去郑州的,下午就到了。
我知道大家都很忙,能挤出时间见个面不容易,所以我想尽可能的把时间安排的紧密一些。
21:00时,高老师通过微信给我说,十点多有点太晚了,她想把见面时间安排到明天早上,我理解她,答应了。
21:30时,班车到达郑州北站,侄子开着车早已在车站外面等候多时。
虽然去郑州很多次,但是对郑州的交通地理一直很茫然,甚至分不清东南西北。侄子开着车,他对郑州交通路线相当熟,哪里拐弯,走哪里近,他十分娴熟。
22:20时到达他住的地方,在地下车库停好车,我说我肚子饿了,他惊讶地问我:“叔,你还没吃饭?”
下午两点多在太原吃的那一小碗面条,早就在腹中消耗殆尽了。我问他附近可否有烩面馆?到了郑州,我还是挺迷恋烩面的。
很遗憾,附近竟然没有烩面馆。那就随便找一家面馆吧!
平常我吃东西速度就不慢,已经非常饥饿的我,吃饭速度更快。一碗面,风卷残云般呼呼啦啦的几口就进了肚。
回到住的地方,冲了凉,和侄子俩人躺在床上,已是23:00时多了。
周日(9号)早上6:00时就起床了,比平常早了半个小时。早上起得早,是自己多少年养成的早起习惯,加上心里有事,更是不愿在床上多躺。
和侄子一起两人在外边吃了早餐,已是7:00时多了,不敢多耽误,在路边等了近20分钟,终于拦到一辆出租车,直奔目的地。
路上,和小冀通了个电话,告诉他我在去他那里的路上;高老师也和我联系,说她坐朋友开的车在路上,很快就到了。
8:00时,出租车停在目的地路边,扫码付钱,进大楼,上电梯。
大约10分钟后,高老师和其朋友也到了,又大约5分钟后,小冀也到了。
简单的介绍、寒暄、客套后,大家便直奔主题。
期间,在还算热烈又不失平和的气氛中,大家一直谋求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最终在大家开诚布公、坦诚相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广开门路、实事求是、继往开来、通力合作的主导思想指引下,基本上达成了一致意见。
能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大家能存异求同化解疑惑,我想最大的因素是彼此都拥有高素质的修养、内涵和聪慧。
10:30时,主题会议结束,我要急着往北站去,昨晚我就预定好了十一点半的班车。
下楼,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北站。
11:10时,出租车到达北站,拿着身份证在自动取票机上取了票,进站。
11:20时,班车开进候车区。
11:30时,班车整点出发。
13:20时,班车徐徐进入晋城市客运东站。
14:00时,在离家不远的一家饸饹馆,吃了一碗我最喜欢的火锅饸饹。
14:20时,到了家,稍微休息了一下,吃了一个苹果,换了一身衣服。
15:30时,下楼开车,直奔阳城县。
16:40时,到达目的地,和楚总汇合,他已经早到那里了。
下来的时间里,就是马不停蹄的逐个项目的考察,从潘家十三院到范家十三院,古色古香古朴的原生态院落让人大开眼界,对先人的智慧以及高超的建筑工艺叹为观止。
观看完了,接下来的就是要做功课了。这是一个费脑子的过程,时间漫长而且是在不知不觉中度过的。
周一(10号)凌晨1:00时,工作告一段落——尽管不是很尽人意。坦率地说,我对我自己写的东西也不是很满意,究其原因,工具的不顺手是一大障碍。平常写东西我已习惯使用台式电脑,最不济笔记本也行。而一个小平板,一些功能的使用让我很是苦恼,半天不得要领,既费时又不出成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古人先贤说的话,看来绝对是有道理的。
1:30时,洗漱完毕,躺在床上有机会翻看手机,回复一些必须要回复的内容。
2:00时,关灯休息。
6:30时,习惯的生物钟将我催醒。
7:30时,下楼到餐厅吃早餐。
一天忙碌紧张的工作又开始了,此处省略若干字... ...
两天走了两个省,到了两个省会城市,行程1000多公里,身上如若没有万斤负担,又怎么会如此搏命?
在我居住的这个五线城市,会发现有很多年迈的当地老人将自己家地里种的菜蔬摘了洗干净,再扎成一小把一小把挑到城市的某个角落,蹲在那里叫卖。
近几日雨水偏多,他们颤巍巍地挑着担子,在冷风急雨中瑟瑟发抖,守株待兔般等待一个又一个客人。
你能看到他们颤抖的双手,指甲缝里全是黑色的泥污。
你能看到他们被岁月爬满皱纹的脸颊,在瑟瑟急风中颤抖着。
你能看到他们在路人过路时不断的吆喝叫卖中,眼睛里全是渴望他们能够买下来的期待。
可是啊,青菜都是一块几毛钱一斤,很多时候他们卖完一担子的菜能赚到的也只是区区几块、几十块钱。
这样的生活,苦吗?
要我说,太苦了!他们本该是颐养天年、膝前含饴弄孙的年纪,却还要为了晚年的生计奔波劳累。
是因为成年人的字典里根本没有“容易”二字吗?
是因为他们没有得选择,为了生活,只能抱痛吻以歌。
人,为了活着真的不容易!为了有质量的活着,更不容易!
谨以此文致敬那些不甘平庸、默默无闻、砥砺前行的同行者!
以下文章,点击标题可以直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