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漳接厦!刚刚,长泰步入“区”时代!

建县1066年的长泰
今天起步入了“区”时代
就在刚刚
中共漳州市长泰区委
漳州市长泰区人大常委会
漳州市长泰区人民政府
政协漳州市长泰区委员会
漳州市长泰区纪委监委
一并授牌
这是长泰的历史新起点
以“区”的定位、“区”的格局、“区”的理念
融漳接厦
谋划和推进长泰发展
开启“都市新区”的征程
市委书记邵玉龙向长泰区委书记潘全胜授“中国共产党漳州市长泰区委员会”衔牌及印章。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汉夫向长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叶亚强授“漳州市长泰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衔牌及印章。
 
市人民政府市长刘远向长泰区人民政府区长蔡绿璇授“漳州市长泰区人民政府”衔牌及印章。
市政协主席张祯锦向长泰区政协主席曾剑平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委员会”衔牌及印章。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李东河向长泰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杨尚庞授“中国共产党漳州市长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漳州市长泰区监察委员会”衔牌。 

因区而定 因区而谋 因区而为 因区而兴

长泰推进撤县设区工作动员大会指出:长泰撤县设区是城市能级的提升,是空间格局的拓展,是发展能量的爆发,必将开启“都市新区”的征程。要坚持以“区”的定位、“区”的格局、“区”的理念来谋划和推进长泰发展,从大交通、大城建、大产业等方面融入漳州“跨江面海”战略中,实现“经济实力更强、城市能级更高、体制机制更活、开放合作更广、生态环境更美、民生福祉更好”。
1
大产业

增强“都市新区”实力

大通互惠阀门智能化生产车间 王文强 供图

为进一步增强实力,做大做强“都市新区”内核,长泰深入实施“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齐抓,不断发展壮大“4 3”产业体系。

培育以立达信为龙头的光电照明产业,以宏发电声为龙头的继电器产业,以华阳超纤、安安(中国)为龙头的超纤产业,做大做强光电照明、建材家居、电子信息、文旅用品四大优势产业,并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25年规模工业产值突破700亿元。
目前,长泰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03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经济带56平方公里,已建成47平方公里,五分之四以上企业入园,形成北环沿线高科技工业产业带。
2
大城建

激发“都市新区”活力

长泰新城区  郑友亨 摄
抢抓“撤县设区”的良好契机,长泰大力实施溪东新城、后庵片区、鹤亭片区、一中北部片区、福信工业小区片区等一系列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项目,推动城市发展“南进、东扩、西联”,构建“一江两岸多组团”城市发展新格局,高标准打造220平方公里宜居宜业现代化的九龙江北岸新城区。
随着一个个城建项目的建设和推进,长泰“都市新区”的各个“版块”鲜活脉动,人气水平、商圈文化、生态品位、宜居指数逐步提升。
3
大交通

凸显“都市新区”张力

联十一线先导段 交通运输部门 供图
城市发展,路网先行。长泰“都市新区”的发展,需要形成内部快捷、外部开放、整体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近年来,长泰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沈海复线(甬莞)、厦蓉高速、纵四线、联五线、联十一线、联十四线等一系列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投建,长泰在50公里内尽享厦门机场、港口、城际轨道以及厦门、漳州高速铁路等交通设施。
既有“大动脉”的舒展,也有“毛细血管”的延伸。近年来,长泰还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美丽农村路 ”品牌,被省交通运输厅确定为 “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目前长泰农村公路总里程达950多公里,实现所有通行政村公路均为双车道,有效提升群众道路安全出行条件。
4
大民生

提升“都市新区”获得感

长泰新一中 王文强 供图
今年来,长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快1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整治25个村(社区)、2011栋裸房,让群众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和区划调整“红利”。
根据“十四五”规划,长泰将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实施“四大群体”增收计划,加快推进文体中心二期、县医院新建工程等一批民生补短板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优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公共文化等供给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力争到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新增学位1.4万个,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5.2张,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上新台阶。
长泰城区全景图 王文强 供图

千年古县 文脉不断

掀开了新的一页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它的历史 它的荣誉

长泰建县于公元955年,是漳州三个千年古县之一,也是台湾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有省道212线和324国道、319国道、福诏高速公路相连,公路网密度0.88千米/平方千米,居福建省首位。2019年,常住人口22.87万人。  
长泰森林覆盖率67.16%,是福建省首批国家级生态县,先后获评“国家园林县城”“全省森林县城”等称号。率先在福建省启动国家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是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县、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县。境内马洋溪生态旅游区获评全省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乡镇、古琴特色小镇被纳入全省首批28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长泰是厦门港南岸新城和厦门自贸区的重要腹地。是全市唯一获11个国家部委批复的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长泰经济开发区获评全国首批低碳工业园区试点,APEC海西文创项目被列入亚太经合组织低碳示范城镇。
长泰城区西片区 郑友亨 摄
长泰历史沿革
(上下滑动查看)
春秋战国(前770~前256年)属越地,即“百越”族居住区。
秦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闽越故地划为闽中郡,长泰属闽中郡。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闽中郡分为东海、闽越、南海三个诸侯国,长泰属闽越国地。
始元二年(前85年)以江淮建会稽南部都尉,在东瓯置冶县,长泰隶属冶县地。
东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会稽又分东南两部,以南部置侯官等五县,长泰属侯官。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增设东安县,长泰属东安县。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隶属扬州,改东安县为晋安县,长泰属晋安县。
元康元年(291年)扬州改江州,长泰属江州晋安郡晋安县。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改晋安郡为晋平郡;
南朝齐建元元年(479年),晋平郡复为晋安郡;
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隶属东扬州。
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升晋安郡为闽州,辖南安等郡;
天嘉六年(565年)仍设晋安郡、南安郡,直隶东扬州。
光大二年(568年)升晋安郡为丰州,辖南安郡。长泰仍属诸郡之晋安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丰州为泉州(今福州),改南安郡为南安县,长泰属泉州南安县。大业二年(606年),改泉州为闽州,长泰属闽州南安县。大业三年(607年),改闽州为建安郡,辖闽、建安、南安、龙溪等四县,长泰属建安郡南安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南安郡为建州,长泰属建州南安县。
武德五年(622年),置丰州,长泰属丰州南安县。
贞观九年(635年),撤丰州并岭南道泉州,长泰属岭南道泉州(今福州)南安县。
嗣圣元年(684年)置武荣州,长泰属岭南道武荣州南安县。景云二年(711年),以武荣州为泉州(今泉州),长泰隶闽州都督府泉州南安县。
天宝元年(742年),改泉州为清源郡,长泰隶江南东道福建都防御使清源郡。
乾元元年(758年),清源郡复称泉州,长泰属泉州都督府南安县崇教里地。
大历六年(771年)长泰属福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泉州南安县。
贞元十九年(803年),南安县划出永丰、明盛、绥德、武德等四个乡,置大同场,长泰属泉州南安县大同场武德乡。
乾符三年(876年),邑长张思进为“便输纳”,以乡置场,升为南安县武德场。
光启二年(886年)光州农民军领袖王潮入泉,观察使陈岩表王潮为泉州刺史。长泰属泉州王潮据地。
文德元年(888年)武德场因避讳“文德”年号,改武胜场,后又改为武安场,隶泉州。
乾宁四年(897年),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长泰属威武军泉州南安县武安场。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长泰属闽王国泉州南安县。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称帝,国号闽,长泰属大闽国泉州。
后晋开运四年(947年)南唐灭闽。长泰为南唐留从效据地,属泉州。
后汉乾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长泰属之。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即南唐保大十三年,武安场改建为县,命名为长泰县,属清源军仍为南唐留从效据地。县治设于县境南部(即今之县城)。
宋建隆三年(962年),长泰县隶清源军泉州,为陈洪进据地。
乾德二年(964年),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仍为陈洪进据地。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陈洪进纳土复为州,长泰属威武军泉州。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四月,陈洪进以漳、泉二州归宋,长泰始归宋,属威武军泉州。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因长泰距泉州三百余里,征粮运输不便,由杨海等人,请于泉州太守林金吾,奏准朝廷,割长泰归漳州,隶威武军。
雍熙二年(985年),长泰属福建路漳州。元初沿袭宋制。
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福建行中书省。
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漳州为漳州路,长泰归属漳州路。而此后,长泰上隶的省一级屡次变更,至元十六年改置宣慰使司。
明,清属漳州府。清顺治元年(1644年),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属中华民国漳州府,后废除府州建制,长泰属福建西路观察使管辖。
民国3年,改设闽海、厦门、汀漳、建安四道,长泰县属福建省汀漳道。
民国7年,属闽南护法区。民国9年再属汀漳道。
民国16年,废汀漳道,长泰县直隶于省。
民国22年,十九路军在闽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分为四个省,长泰县属龙汀省。
民国23年1月,长泰县复为福建省直辖;同年7月,福建省设10个行政督察区,长泰县属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长泰县改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9月长泰解放后,全县划分为4个区:第一区(城关)、第二区(古农)、第三区(岩溪圩)、第四区(枫洋圩);共辖54保(暂用民国时期保名)。
1950年3月,实行以区辖村。第一区15村,第二区12村,第三区17村,第四区13村,共57个村。1951年,实行以区辖乡(镇),全县4个区辖48个乡(镇)。1952年,增设第五区(坂里)。1953年,全县5个区辖53个乡(镇)。1954年3月,全县5个区辖49个乡(镇)。
1955年9月,全县5个区合并为欧山、岩溪、枫洋、坂里4个区,共辖53个乡。1956年3月,全县改为城关直辖镇和欧山、岩溪、枫洋、坂里4个区,下辖55个乡(镇);10月,合并为欧山、岩溪、枫洋(今枋洋)3个区,下辖35个乡(镇)。
1957年11月,创办国营古农农场,划出欧山区2个乡、岩溪区2个乡归该场管辖。
1958年2月,实行撤区并乡,将全县3个区所辖35个乡(镇)合并为18个乡(镇)。5月,再度合并为16个乡(镇)。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全县划分为5个公社、52个生产大队。1959年,公社改以驻地名称命名。
1963年,恢复城关镇建制,属城关公社管辖。1984(8月,岩溪公社改为岩溪镇)。
1984年10月,政社分开,公社改为乡(镇),大队改为村,农(林)场的大队改为作业区或工区。全县划分设2镇4乡,下辖6个居委会、53个村;4个国营农场,下辖24个作业区。
1985年至1986年,撤销人和乡,其所辖10个村并入武安镇。1987年至1988年,武安镇增设城关村。
1990年,长泰县共设2镇3乡,下辖6个居委会、54个村。
1992年陈巷乡、枋洋乡改制为陈巷镇、枋洋镇。
1997年,长泰县面积912.6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4镇1乡1国营农场。
2008年,长泰县下辖:武安镇、岩溪镇、陈巷镇、枋洋镇、坂里乡、古农农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林墩工业区、长泰经济开发区。
2021年,福建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长泰县,设立漳州市长泰区,以原长泰县的行政区域为长泰区的行政区域,长泰区人民政府驻武安镇解放路84号。
此刻,让我们深情祝福新设立的长泰区
长泰长泰 长久安泰

来源 :闽南日报、长泰融媒体中心

编辑 :戴芳芳

审稿 :方松江

主编 :卢和平

监制 :王海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