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七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七
中文在造字以前已经有了系统的思想。依照“鸟兽蹏迒之迹”具有分别导向性原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用来“以垂宪象”作为文字。所以中文的形象是“宪象”之形象。宪是根据古人书法简化的规范字。本写作“憲”。
《说文解字》:“憲,敏也。从心从目,害省声。”。接于目、怵於心使人晓然知不善之害是憲之范式。憲有不可改变值得遵从之典范、法式的意思。那么宪象也就是典范式样的意思。简单言之就是范式。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中文以前是用结绳记事来垂示宪象的。那么中文是从宪象或者范式中演绎产生是一种必然的延续。中文也是在垂示宪象。不是“象形文字”。而应该是“范式文字”。“范式”是典范式样。所以中文的形必须来自典范。
再看《说文解字》上对“中”的解释说:“中,内也。从囗。丨,上下通也。”“中”这个字的关键所在也就是“丨上下通”。可以看到“丨上下通”显然是一个动态示意。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解释“中”说:“內也。俗本和也。非是。当作內也。宋麻沙本作肉也。一本作而也。正皆內之伪。入部曰。內者,入也。入者,內也。然则中者,別于外之辞也。别于偏之辞也。亦合宜之辞也。作內,则此字平声去声之义无不赅矣。许以和为唱和字。龢为谐龢字。龢和皆非中之训也。周礼中失即得失。从囗丨。下上通也。按中字会意之恉,必当从囗。音围。卫宏說。�字从卜中。则中之不从口明矣。俗皆从口。失之。云下上通者,谓中直或引而上或引而下皆入其內也。陟弓切。九部。'
’古文中。此字可疑,岂浅人误以屈中之虫入此欤”。
“丨”,《说文解字》上解释说:“丨,上下通也。”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解释说:“下上通也。可上可下。故曰下上通。”也就是说这“丨”是一个动作的示意。
“丨”要“上下通”,还要入“囗”内。在古代“丨”可以表示“阳”,可以带有雄生殖器的意味。“囗”可以表示“阴”,带有雌生殖器的意味。在象征女生殖器“囗”上加这一“丨”再示意“下上通”,明显就是一个性交的形象。性交或下种就有“丨下上通”插入“囗”的动态形象。再来思想一下“谓中直或引而上或引而下皆入其內也”。那么简直就是在描述性交的场景。所以“丨”上下通与囗(性交)是中字之范式。
“中”有读zhòng的时候,是<动>词。如:中霜(遭受霜冻)、中酒(病酒、醉酒)、中暍(中暑)、中疾(生病)、中恶(得急病)、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中”是由外向内的。
性交即下种。种子会生根发芽,那么种子生根发芽上下通指向于外壳以内是中字之范式。
“中”读“zhōng”是形容词,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中。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这样的解释非常简洁明确而不需要文字以外的故事来说明。而树大旗为中心的说法显然与《说文解字》对“中”解释不相符合。即使把“丨”会意成旗杆,插旗杆也是不如性交更能够表达“下上通”这个内涵。插上旗杆后,便不再有动作了。而要说“下上通”了什么;便需要另外的附加,不然就说不清道不明了。
唐兰、康殷之辈因为见到甲骨文“'
’、'
’、'
’、有“
’、'
’、”就无法理解《说文解字》。“丨下上通”的说法。于是诬《说文解字》作者没有见过甲骨文所以认为《说文解字》作者“丨下上通”的说法不准确。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就会发现“种子”与“性交”就与其不一样,,这个“丨下上通”的说明非常简单准确明白。而“'
’、'
’、'
’、有“
’、'
’、”更是可以在示意上下抽动的性交行为,也可以示意种子下生根、上发芽的过程。
《六书通》里“中”的有个写法是:“
”,上面部分就是“匕”。《六书通》里“中”还有个写法是:“
”下面部分是“匕”。《说文解字》:“匕,相与比述也。从反人。”。从反人之相与比述是匕字之范式。指向女性生殖器是一种必然的相与比述。匕、中(“丨”上下通与囗(性交)是中字之范式。)两范式叠加。“丨”上下通与囗之性交是“
”字之范式。所以此字就是中字。
那么我们再来看“中”这个字其他几种金文写法《金文字典》第25页“
”、“
”、“
”、以及篆书写法“
”是不是也可以想象那“将生根发芽”呢?显然是不违背这种想法存在的。“下长根、上长叶”便是种子生根发芽上下通指向于外壳以内是中字之范式。
再看《六书通》的“中”这个字的几种写法:“
”、“
”、“
”。那种“将生根发芽”的形象也非常明确,并且特别指向内核。“中”与“种”的差别,就在于“中”特别指向种子的内核,即指向种子的中心。
说竖起大旗表达中心,显然没有“将生根发芽”所蕴含种子的“中”来的有说服力。就算“古文字凡垂直之线中间恒加一点,双钩写之因为'
’、'
’形,省变为'
’形。”也能用“将生枝叶也。”“下生根、上长叶”来解释。不必一定要会意成“'
’象旂之斿”。不必在“象旂之斿”中转圈了。
康殷认定'
’、'
’、'
’、中的“
’、'
’、'
’皆旌旗之游”,所以就“全形未明”搞不明白'
’、'
’表达的是什么了?只能猜疑'
’、'
’表示其居四游、六游之中。更不会明白《说文解字》上解释“中”说“內也。从口丨。下上通也。”只能说许慎是错误的了。
如果康殷能够明白'
’、'
’、'
’表达的是种子生根发芽,那么他也就会明白“下上通也”的道理所在。所以见识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