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偷花的还是偷书的,再怎么“雅”也都是个贼!

“为慕东家艳,深宵蝓竹笆。聊伸攀桂手,先试小园花。移玉因偿是爱,怜香岂挟邪。偷葩原戏事,不比搂邻娃。”

这是古代一位偷花的秀才,被抓后送了官,知县大人怜其有才,命其作了这首诗,得以从轻发落。

这两天,凌儿姐的心情很不美丽。

她是个爱花之人,前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朋友的花房里找了一株桂花回来,先在花盆里长几天,准备过几天再移栽。

因为天热,她把花盆放到了家门口的绿化带里防晒。万万没想到,还没到天黑就被人偷走了……把她给心疼的呀!

养花路上艰难险阻,谁又没碰上过伸手党、偷花族呢。

但凡是爱养花的朋友,大多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我也被人偷了几回,在家门口,还有小石槽里养的花,这些人也不怕沉。养花就是修心养性。这些偷花人就没有心性。

我家门口的花也常被盗,关键辛苦养了好多年,不漂亮别人不要,养到成型了盆景,就被偷,唉,苦不堪言呀!也曾报过警,警察来都不来,说是一盆花被偷也报警,这事太小了没时间管……

我家的那盆蟹爪兰一个多礼拜前被偷了,这个贼还算是有点良心,把花拔走了,盆还给我留着呢!

由此可见,这个花被偷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不光是“月黑风高夜”,更多的时候反倒是在大白天,只要路上没人,偷花人就会临时起意,做上一回“采花大盗”。

即便是门口空地栽着的花,也阻挡不了被偷的命运。花友们都不奢望能找回爱花了,只希望偷花的人是个真心爱花的,别把花给养死了。

为了防止爱花被偷,各路花友也是煞费苦心。

有的在树干周围焊上了钢筋,有的装了监控,有的在硬纸板上写个“私人物品,已打农药,请勿拿走”的字眼……根本就不好使!

到底是哪些人偷花呢?

有花友苦笑着说:大多数是本小区的,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年轻人相对好些,怕丢脸。就怕那些老头老太太,基本上就是“抢”了,你还不敢硬讨,万一花要不回来,她再讹你一下子,事儿可就大了。

也有花友说了,采花就跟窃书一样,不能算偷的,或者说可以称之为“雅贼”。

词汇超丰富的中国人,曾经将盗贼分为“蟊贼”和“雅贼”。

前者说的小偷小摸,就是街上那些偷钱包偷手机偷衣服的,统称为“小毛贼”,属于纯粹不劳而获的路子;

至于“雅贼”,这说辞可就多了,有人将其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借书不还”式的窃书行为,不管是散文大家还是普通人,看到喜爱的书就给卷走了,嘿嘿,这事儿我也干过。

这种行径,只能算是轻量级的“雅贼”,以“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的孔乙己老先生为代表。

还有一类,就是那些专偷价值连城的艺术作品的巨盗了。这些艺术大盗从倒卖名画文物中获取高额利润,以艺术之名行偷盗之实,是为江湖大盗级“雅贼”。而人们对这些雅贼的想象也是浪漫到了极致:曾记否,月光下的怪盗基德,最是那一响指间的温柔!

然而,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人们总是对雅贼寄予无限的美好想象,认为他们的不法行为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或者对人世间不公的报复。他们一定是高雅而受过良好教育的绅士,因为在黑暗的世道中无从排遣心中的正义,所以采用了犯罪的方式。

比如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中的华仔。

其实,大部分的雅贼并没有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的。

他们之所以敢于下手,完全是因为媒体对珍品价值的过度吹嘘,以及防范措施的薄弱……

总而言之,说这些人是“雅贼”,其实是在抬举他们。因为真正的君子,是从不夺人所爱的。

无论如何狡辩,都改变不了他们盗窃的本质。顶多只能说,现在的盗贼也讲究自我修养了。

2021.5.26于山西运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