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499】春暖花会开——朱自清《春》文本解读
春暖花会开
《春》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贮满诗意,充满深情。是一首“春的赞歌”,字里行间无处不在表达对蓬勃的春天的讴歌和赞美。文章内容积极向上,语言表达流畅自然,我们应该将“情”注入文本,去体味浓浓的春意盎然。
然而这篇经典名篇应该怎么教?是我重新捧起课本时反复在脑海里思考的问题——是不是依旧采用传统的教法:讨论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有什么作用?课文描绘了哪几幅图画?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文章的结构如何?…
这一连串的问题勾勒出以前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蓝图。
但是我们的孩子们透过这样的抽丝剥茧的分析,能够得到什么呢?我在脑海里设想着——也许他们会很清楚明白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也能够在我们的引导和规范之下,用答题套路回答这些修辞好在哪里,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景之美。
但是,“美”,究竟是什么?“美”,该是什么?
我们的孩子们是该以人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的,而不是答题的机器。是啊,这一点至关重要。我应该用自己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心底里那一份“美”,那一份希望,那一份生机盎然。这些,都应该是我们透过文字感受到的,而不是被告知的。
明确了这样的思路之后,我决定,在原本的设计之外,来点直击心灵的“拷问”,或者说,要引爆思维,要把主动权交还学生,要引发孩子们的自悟。
美好的文字,美好的音乐,必不可少。我们捧起课本,了解朱自清事业家庭双丰收的大喜日子的欣喜,美美的感受着抑扬顿挫间流淌出来的真挚情感,每个人都宛若走进了朱自清的意气风发,“春意盎然”。
段落结构、修辞手法,借由小组的力量交流过后,我们开始讨论:“如果今天我们再给朱自清的《春》拟一个标题,你想怎么拟?”孩子们畅所欲言,发挥想象,在取舍之间结合文本内容探讨理由,便是带领孩子们走进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每一个文字背后都有情意。我们努力发现,尽情感受,发觉不知不觉间已然刨根究底地找到了最本真的内容。字字掷地有声,句句入情入理,我们沉浸在课堂里,却早已经感受到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以及作者对春富有哲理性的深沉思考,我们仿佛透过文本,与文学大师、思想大师进行了心灵沟通,生命对话,我们的精神境界无比开阔。
那一刻,仿佛突然明白升入初中的第一堂语文课,安排《春》之用意。虽然明明已是金色九月的我们,却像春一样,像小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像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斗志昂扬。我们的生活,就像春一样,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