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二次创作”,颠覆抖音的机会来了
“能不能不加背景音啊?吵死了!”
“不加背景音不算原创啊,会被平台下架限流的。”
——抖音影视剪辑的评论区里,粉丝与up主的对话。
喂,这样也算创作者啊?
01 刚需下的野蛮生长
大自然是有分工的。
肉食动物捕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进食植物,食腐动物打扫垃圾。
光爱一切。
有分工,就有差异。
有差异,就有江湖地位。
内容创作也是一样。
4月9日,优爱腾等70余家影视传媒机构发布联合声明,对抖音、B站等平台中存在的二创(剪辑、切条、搬运等)现象发起抵制,表示将采用“集中、必要的法律维权行动”。
4月23日,优爱腾再次联合500多位艺人,共同发布了倡议书,再次呼吁短视频平台推进版权内容合规管理,清理未经授权的内容。
决心昭然。
内容江湖中,二次创作是很边缘的存在。
在来源上,有的是原作的粉丝,因为太喜欢了,所以忍不住大开脑洞,撰写或剪辑出一些同人作品,自嗨的同时圈内互萌。
但这种有闲又有才的人属于极少数。
绝大多数二创从业者,都是打着“热爱”的旗号在做一份营生。
相比原创的高门槛,二创是一个很好的起步方式。
世界观、剧情梗概、人设等要素都已搭好,在写作论坛里,许多老鸟也都会建议小白从同人作品着手练习。
另一方面,在注意力稀缺的年代,原创内容的冷启动愈发困难,而二创则可以借助人们对原作的兴趣,迅速将流量吸引过来,为自己的作品传播带来第一波力量。
我看过许多烂东西。
《哈利波特与豹走龙》、《葫芦娃大战变形金刚》以及《孙悟空与白骨精不得不说的故事》。
不过,他们还不是鄙视链最底层——虽然已经很接近了。
尽管二次创作的门槛很低,并且走了捷径,但好赖还需要一些“创作”的。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这样一群人应运而生。
他们只是找到原创内容,再加上千篇一律的背景乐,发到自己的账号里,就可以自称“内容博主”了。
不过,人们更多叫他们另外一个名字——“搬运工”。
我不喜欢他们,但他们有存在的必要和合理性。
常言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翻译得温和些,就是“需求决定供给”。
在老欧洲,以及二十年前的中国,足球的影响力远大于篮球,但眼下足球大不如前了。
在所谓的旧时光里,人们有大把的时间消遣,跟朋友讨论,早早买好啤酒在电视机前等着,或开着车去体育场里。
谁也不知道九十分钟里到底会发生什么,一切都值得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消费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篮球具有快节奏,碎片化的优势,并在这一时代逐渐凸显出来。
四节比赛好看,单拿出两轮攻防转换,也一样看得热闹。
有时候我也会好奇,到底是短视频把时代变得浮躁,还是浮躁的时代召唤了短视频。
总而言之,大趋势如此。
越来越昂贵的时间成本和日益紧张的生活节奏,使得人们不再有耐心去看那些冗长的电影和电视剧,而二次剪辑作品则很好地填补了这一空白需求。
目前来看,这种趋势已经是非常明显了,并且受众广泛。
这次新闻传出后,人民群众都特别生气,台词也是老一套:
资本家们坏透了,不让我们消遣;
这帮子就是想垄断,以后我还得专门去微视上看那些破玩意儿;
从鬼畜到点评类、解说类内容,以后都没得看了;
创作自由没有了,以后二创作者们都得让巨头授权,除了拍马屁的,别的内容一概都放不出来;
.......
如此种种。
但这些怨气中,其实混杂了两种业态。
其中,搬运工所对应的,是“省时间”的刚需,是短视频大潮下,人们对内容消费习惯的迁移。
而二次创作,则是审美多样性的需求。
前者,比后者要重要得多。
02 渠道内战
内容江湖里,一直有两拨人在互干。
一拨叫Content Provider(CP),提供内容方,或者说内容制作方。
一拨叫Content Distributer(CD),分发内容方,也就是渠道。
其实也不光是内容江湖,基本上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这两拨人在博弈:渠道VS制造,生产VS流通。
咱今天讨论的这个事,其实也是在这一个大框架之下的。
由于市场的极大需求,民间自发的“搬运工”以及“二次创作者”们已经逐渐成了气候。
看到这一点后,内容制作方作为版权的拥有者,提出了切蛋糕的诉求,但具体话事人,则是由传统渠道方来出面。
这与过去的利益分配方式有关。
一直以来,CP和CD之间都遵循着这样的共识:渠道收割消费者的时间(卖广告)和金钱(电影票、会员费、IP周边等),制造方收割渠道的版权费。
但随着短视频的崛起,传统渠道方收割不到足够多的时间和金钱了,但它们还得按照原来的规矩,向内容制造方支付费用。
具体表象就是,优爱腾持续不断的,巨额的,常年亏损。
爱奇艺历年亏损情况
如今,以优爱腾为代表的长视频平台对短视频平台提出抗议,某种意义上,可以算是“交了版权费的渠道方”,对“没交版权费的渠道方”的抗议,属于渠道方的内部矛盾。
法律保护传统,也倾向于保护传统的利益分配方式。
版权法是站在优爱腾这一边的。
不过,当先进生产力开始对落后生产力产生倾轧破坏时,法律是很难阻拦的。
目前,我暂时搞不清楚短视频具体哪里代表了先进生产力。
但我很确定,它就是马克思所说的那种“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与此同时,依附于其上的所有内容业态,都将对整个传统内容行业带来冲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模式中利益分配的底层根基,也终将被动摇。
那么,这些小小的二次创作者们或抖音/B站等平台方,交出一点“保护费”,这个事情就完结了吗?
终极视角来看,或许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而新的创业机遇,正蕴藏其中。
03 攻向抖音
字节系是不设主编这个岗位的。
因为它要极力排除“人”的喜好,以及相应带来的波动干扰。
张一鸣有句名言,叫:“算法没有价值观”。
没有价值观,那就是将内容产业的评判标准交给广大群众,谁符合大众喜好的最大公约数,谁就可以在字节系产品上胜出。
从企业角度来说,没有比这更安全的路。
但从内容产业来说,整个行业的进步路径其实就被封死了。
一方面,唯流量论的商业规律,让所谓的“品味”价值黯然失色。
二人转吊打汤显祖,裤裆炸雷碾压等待戈多。
另一方面,当所谓的“精英导向”失效后,先锋艺术的探索和示范效应也越发像一个笑话。
抖音是科技的胜利,它拿下了整个市场的基本盘,奠定了行业基础。
但这其中,仍有文化胜利的空间,在与文化极度密切的内容行业里,尤为如此。
短视频大潮势不可挡,顺流而下的优质内容制造方已经动身先行。
在好莱坞,梦工厂创始人杰弗瑞再次出发,成立了专攻十五分钟以内作品的NewTV,请诺兰这个级别的名导来操刀。
奈飞的《爱,死亡和机器人》,差不多也有这个意思。
此外,在抖音上的某些内容工作室,也呈现出类似的特质,并在算法之海里浮沉着。
他们需要一个专属平台。
在长视频的长期挖掘下,相关体量的优质IP其实是严重短缺的。
《射雕英雄传》翻拍了十几版了,还在源源不断地往外出。
但扭头一看,《狂人日记》还没人拍呢。
莫泊桑、欧亨利、巴尔扎克等一大批伟大的短篇小说富矿,简直是内容蓝海。
在这些基础上,我们可以构建出一个优质内容的短视频平台。
一个攻向抖音软肋的,“全是价值观”的,短视频内容平台。
在优质短内容生产方尚未形成气候之前,“剪辑”这块蛋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电影,剪出3分钟的打斗镜头。
一个综艺,剪出5分钟的金句。
一个电视剧,剪出3个十分钟的主线梗概。
在这一平台中,智能匹配算法,个性化推荐功能自然是标配,而版权一定是最大的护城河。
在这样的平台中,基于原作的二次创作者或许仍有生存空间,但版权税恐怕多少要交一点。
纯粹的搬运工,则很可能被版权方给出的官方版本直接替代。
盈利模式?
广告收益一定会弱于抖音(业态更沉浸),但一定会优于现有长视频(短,则刷得多,刷得多,则广告空间多)。
此外,付费内容,去广告会员,打赏up主等业态,则会进一步丰富其盈利版图。
哦对了,别忘了。
随着5G物联网特性的覆盖,未来很有可能厕所马桶前方,也会有一块智能屏。
在这种场景下,这一新平台必然吊打抖音。
当然,也吊打优爱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