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四章第三次到上海(一)从上海到杭州

从上海到杭州

“上面是我在民国四年的初春到民国五年的秋末,这十八个月中间的工作概况。那年的秋天,许少卿又来约我们南下表演。这次邀的角色,除了我跟凤二爷之外,演员方面加入姜妙香、姚玉芙二人。场面方面也加上了给我打鼓的何斌奎,吹笛的陈嘉梁。我们这些人在十月初来到上海。我跟凤二爷仍旧住在平安街平安里许少卿的家里。演出的地点可不同了。许少卿嫌丹桂第一台座位太少,改在二马路的天蟾舞台(后来由永安公司收买过去,也把它翻盖为商场)。当时上海的各戏馆子,恐怕要算它最大,场内楼上下可以容纳三千多个观众。

“这是我第三次来上海,唱的日子最多。从旧历十月六日到十一月二十四日,一口气连唱四十五天。等我们上杭州去唱了一个短期回来,十二月十一日起,又在天蟾先演四天义务戏,再给许少卿唱了九天营业戏,这才赶着回家过年的。

“我第一天的打泡戏,还是《彩楼配》。唱过七天的老戏,就把我在十八个月里边所排的古装、时装新戏,还有新排的穿旧戏装的戏,再加上昆曲,陆续贴演,倒是很受观众的欢迎。尤其是《嫦娥奔月》和《黛玉葬花》,这两出戏的叫座能力最大。由于他们口头上的宣传,力量也不小,差不离天天满座,常常拉铁门,把个许老板高兴得心花怒放,笑口常开。这样地唱了一个来月,杭州第一舞台请陈嘉璘来跟他的哥哥嘉梁联络,想邀我们去表演。我们这些从北方来的演员,还没有到过杭州,借此逛逛西湖名胜,谁都愿意去的。所以经过一度很顺利的接洽,再跟许少卿打了一个招呼,我们就往杭州去了。下了车住在城站旅馆,跟戏馆子相离不远,往返便利,双方一切联络也很容易。只是

凤二爷一个人住在他的老朋友张伯歧的家里。这次说明是短期表演,老戏唱的机会很少,所唱的大概都是古装、昆剧、刀马旦这三类的戏。不例外的也是《奔月》和《葬花》最受欢迎。

“在杭州要逛西湖是再省事也没有了,只要坐洋车到'旗下菅’的码头上,雇一只小船,一会儿已经是身在湖中了。我们择名胜的地方,上岸游览一番。在三潭印月吃到了西湖藕粉,孤山喝着龙井茶,楼外楼尝到了久已闻名的醋熘鱼。这都在我们到杭州的第三天,犹如走马看花一般,去认识了一趟西湖的面目。过了几天,大家又发起要去逛山,我对这个提议,自然不会反对的。不过气候是相当的冷,西北风刮得厉害,满天的彤云密布,怕要下雪。我考虑了一下,还是不去逛的妥当。隔夜就对他们说:'我情愿放弃权利,明天不参加你们的逛山团体了。’

“第二天的清早,四顶小轿从旅馆出发,里面坐的是姜妙香、姚玉芙、茹莱卿、许伯明四位。杭州是许先生的故乡,比较熟悉,请他做向导是很合宜的。等我起来对窗外一望,早就扯絮搓棉地下起大雪来。我想今天可正让他们逛着了,山上的雪景,不是随时看得到的,这种机会错过了,不免有点可惜。傍晚他们回来,进门全嚷着好冷,一个个掸雪换鞋。看样子外面跟屋里的温度,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我对他们说:'我太谨慎了,错过今天这个机会,实在可惜。你们怎么逛的,讲些我听听。’姜六爷逛得最有劲,兴冲冲地先说:'今儿看的风景太美了!我们坐了轿子,出清波门先逛云栖,一路上满山都是竹林,轿子就在这万竿丛中穿过去,天上飘着一片片的雪花,一阵阵的清香,沁人脾胃,简直就如人在画里,这种滋味太好了。’许先生插嘴说:'妙香是第一次逛杭州的山,走在半道上,他会冒着风雪,下了轿子,一边走着,一边手舞足蹈地大声叫好。一半也是他会画画,今天要数他的游兴最好了。’姜六爷接着又说:'许先生请我们在云栖吃过午饭,上了北高峰,居高临下,全湖在目,再加上这一片玉琢银装,胸襟顿时觉得开朗,痛快极了。中间我们还逛了龙井、三天竺、韬光。最后又到玉泉观鱼。总之到一处有一处的景致,看一处有一处的气派。虽然限于时间,也只能是走马看花。可是像我们生长在北方的人,看到这种天然的图画,真舍不得走开呢,可惜您没有同去看看。’我听他说得这样津津有味,正在后悔自己没有去逛。忽然觉得他的嗓音不对,我就问他:'六哥,我听您说话,怎么嗓子好像有点哑?’他马上就喊了一声嗓子,可不是,果然哑了。他也是一个对于业务最肯负责的人,显得很着急地说:'这一下可逛大发了,到台上出了乱子,这怎么办呢。’我赶快安慰他:'好在今天晚上是《穆柯寨》,杨宗保的唱儿不多,到台上如果实在哑得厉害,您就不用起唱了。’他说:'这哪儿行呢!’我说:'您别着急,先回屋子休息一会儿,咱们临时再看情形。’等我们到了后台,我问他怎么样了,他说:'你听,比刚才更哑得厉害。’我们就商量了一个救急的办法,把杨宗保被擒后的四句摇板,免了不唱,改为由我叫起来唱,居然渡过了这重难关。一连两三天,他的嗓子还没有恢复,《黛玉葬花》和《千金一笑》都用这种办法对付过去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