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躬身入局”,就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躬身入局”一词最先出自于晚清名臣曾国藩《挺经》一书,曾国藩多次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在曾国藩看来,躬身入局,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不二法门;如果只是站在局外观场议论,那是毫无用处的,必须让自己投身到其中,站在当亊者的位置上做事,方能实现愿望获得成功。之后“躬身入局”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
近百年来,对于什么是管理,到现今专家和学者们仍然各抒己见,著名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给管理的定义是:所谓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当前以中国宏观经济转型趋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机构升级、改革创新驱动等为代表的“新常态”经济下,各级组织意识到管理要不断创新才更有成效,需不断寻求适合企业的管理方式。
面对纷繁复杂、快速变化的内部变革,企业管理者如何更好地打破既定的管理方式,不断挖掘团队潜在的内生动力,真正解决问题的命题下,“躬身入局”的人应运而生,成为了企业管理破局的关键。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蔡英华用十六个字:躬身入局、沉浸其中、长期耕耘、共创价值,道出了企业对“躬身入局”四字的诠释,也道出了对管理者的要求。
01
躬身入局,不做局外呐喊人
躬身入局作为一个有着励志意义的成语,意思是在做事情的时候,必须要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样的话才能解决好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
2020年,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讲了一个曾国藩曾经讲过的故事:
在一条很窄的田埂上,两个挑着很沉的担子的农夫相遇了。
他们谁也不愿意让谁,因为路太窄了。如果谁先让,就得从田埂上下去,站到水田里,沾一脚泥。
田埂边上站了好多看热闹的人。
有的说:“小伙子应该让老大爷。”
有的说:“担子重的应该让担子轻的。”
众说纷纭,可埂上的俩人谁也不理,就这么大眼瞪小眼地站着。
事情似乎陷入了僵局。
过了一会,又走来一个人。他啥也没说,推开吃瓜群众,赤脚走到田埂里,朝着长者说:“来来来,我下到田里,你把担子交给我,我替你挑会儿,你这一侧身,不就过去了吗?”
看,一件貌似无解的事就这么解决了。从曾国藩“入局”的角度看,只有躬身入局,才能成事。
现实中在对待做事的态度上,我们也经常会碰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者:
一种叫做“给我上”,虽然管理知识很丰富,有事只会吩咐下级去做,遇到经验和资源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很容易停滞不前。
另一种叫做“跟我上”,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主人翁,把下属和同事当做亲密战友,以身作则胜千言,遇到困难自然是当仁不让。
很明显,想要切实的解决问题,光挽起袖子不行,一定要躬身入局;有时候,只要身份稍微转换一下,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置身其中的人,事情就会有所转机。曾国藩把这种人叫做”躬身入局的人”,我们则把这种叫做“做事的人”。
做事的人,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
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提出“亲自干,带头干,安排检查干”的“三干”思路,与“躬身入局”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莫斌曾在周末用了16个多小时,点对点给100多位区域总裁回复信息,而不是在群里面统一回复,他认为:需紧急协调的工作,要立马帮下属沟通解决,需亲力亲为的事情,不假手于人,这样才能清晰明确工作方向,抓重点抓关键。
莫斌的“亲自干”,也是在强调管理者要躬身入局。
一个无法躬身入局的人,无法成功胜任企业管理的任务。躬身入局做事,解决问题,只有把自己作为事情解决的关键要素或关键变量,置身其中,解决一个个真实存在的终端问题。
企业不需要两手叉腰说漂亮话的人,身为管理者更不能如此,你必须用扎实的行动和过人的业绩证明自己。
02
躬身入局,不做一键转发手
以客户为中心,这是天才的玩法;以自我为中心,则是蠢材的昏招。
大部分的人,潜意识里都认为领导就是发布任务,然后监督别人去完成就可以了。
好的领导者除了和员工探讨愿景、使命、价值观外,更多的是用行动去感召下属、感召同事,工作最困难的时候你和他们在一起,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同竭力去解决。为下属的进步欢呼,更要为下属的困难寻找解决办法。
莫斌的“三干”中,躬身入局意味着管理者要“带头干”:
倘若一项工作涉及的面很广,管理者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部亲力亲为,就需要带头干。
但像做PPT这样的工作,管理者应该搭建完整的思路框架,避免下属摸不到头脑。但总有人喜欢做二传手,上级给了什么指示,一键转发,就再没有下文。
美其名曰我只看结果,结果就是有功迎头冲在前,有锅再见我不背。
如何躬身入局,不做一键转发二把手?
作为上级,不能只是工作任务的布置者,要和员工一起探讨达成目标的路径,越是困难工作,越是要给员工指导。
如果只是把工作任务一键转发给下属,就没有承担起自己岗位应有的职责,就得不到下属和客户的尊重。
管理者要入下属的局,在日常管理动作上,做到时刻“打样”,如:承接查验工作标准动作、图纸会审关注要点、安全质量巡检评估等,管理者是否自己“会做”?是否管理动作“变形”?
“我讲给你听,我做给你看;你讲给我听,你做给我看”,这是管理者培养下属的基本动作。
“会做”,不意味着事必躬亲,而是拥有一竿子插到底的能力,是对这个管理者角色的态度。管理者如果放松了对自身业务水准的要求,自身不持续提升迭代,又谈何带兵打仗呢?躬身入局才能真正有助于优秀团队的打造,以及业绩的达成。
在公司里每个岗位,每个部门都有企业内部的客户,每个人的工作不是以上级领导为中心,而是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赋能。
例如: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说,公司的每位员工都是内部客户,需以为内部员工提供价值为中心,只有入员工的局,参与到终端,同时能够正向引导和激励员工,关于员工生活和工作,并不断挖掘员工能力,让其成长,才能真正做到服务员工、以提升员工价值为导向。
以人才盘点为例,站在局外作为专家分析判断呐喊议论是没有用的,人员盘点是“任务”,真正有效的产出,是躬身入局与“客户”共同承担,共同探讨员工个人职业规划与继任计划,如何将人员配置做到合理健康,如何让队伍更有战斗力,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予以实现,这才是人力资源真正的价值所在。
绩效和满意度差的管理者,多是不“躬身”、不“入局”、不“牵头干”,凡事做一键转发的二传手的管理者,在企业的赛局中终将“劝退”。
03
躬身入局,不做员工的旁观者
凤凰新闻网有这样一篇文章《设一个“阿甘奖”,认真为“傻瓜”鼓掌》,提到“那些最优秀的员工,既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灵活的,也不是最有经验的”,他们的成功靠的是累积微小进步的“复利原理”。
首届“阿甘奖”获得者,他们的身上都有“躬身”和“入局”的优良品质,更有挺膺负责的担当。
近年,碧桂园开展“岗位英雄”活动,与“阿甘奖”一样,鼓励的正是长期主义。
碧桂园倡导“平凡的岗位上,把工作做的极致”,2021年,碧桂园开展了主题为“小岗位 大英雄”的岗位英雄活动,以此肯定平凡岗位,向坚守岗位的每一位员工致敬,并在5月13日——集团2021年首次的现场高管会上,对荣获集团2021年“碧桂园岗位英雄”的代表进行表彰。
▲2021年“碧桂园岗位英雄”表彰现场
然而,现在很多公司很多单位,都在讲究唯结果论。我不管你是每天都在休息,还是每天都在忙碌。我也不管你的手段是什么,我只要结果。
时间到了,能拿出好结果的都是人才。时间到了没有好结果的都是蠢材,这是一种过度的唯结果论思维。
我们追求结果导向,但是作为管理者,必须起到过程监督的作用,而不是做一个甩手掌柜和旁观者。结构化的组织安排,方能上下同心、同欲,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紧急任务。
莫斌在“安排检查干”中也提到:
人都有惰性,任务安排下去,不一定人人都会及时反馈,还需定期检查,总结复盘,而不是坐等下属来汇报。
实时检查,过程把控,及时纠偏,通过一次次的任务达成,来成就每个个体的价值,成就团队的价值
从管理者角度来讲,躬身入局者更可贵的地方,不只是对自己的业务或者下属的业务深入其中,对于职责范围外的事务也能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提供建议和方法解决组织的问题。
从员工自己的角度来讲,“躬身入局”才能磨砺成才的,既不被困难难倒,也不被短期利益所诱惑。
04
躬身入局,经千锤百炼铸就成功
杰克·韦尔奇说,管理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所以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具备和学会躬身入局,不断解决问题,夯实能力。
管理岗位上的伙伴们,请好好珍惜你手中的领导力,“躬身入局,挺膺负责”,带着你的小伙伴们冲锋陷阵吧。
成功的管理者,无一不是在躬身入局,在一线的泥泞中摔打、饱受折磨,历经磨砺,通过千锤百炼而铸就成功。
作者介绍:韦秀娟,梅河区域副总裁、区域人力总监。深耕地产行业二十余年,专注于人力资源领域,在人才管理、人效提升和成本管控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
主编|蓝维维
责编|马碧蓉
编辑|徐玉杰 陈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