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肝转十一载 平淡中药启未来
跟随王三虎教授临床日记
每每看到李先生来复诊都不免敬佩王老师在中医肿瘤理论及治疗上的成就,暗叹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神奇。李先生患结肠癌肝转移11年,目前虽然一直肝内带瘤,但自觉身体状况良好且恢复正常工作10年。我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肝病基础及临床研究,在既往临床中也接触和处理过众多转移性肝癌患者,但大部分生存期均不长,尤其是近2年的两位转移性肝癌的患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第一位患者是我们当地某知名房地产公司老总儿子,该患者为中年患者,年轻有为,3年前因黑便查出结肠癌到上海由大牌专家手术后行化疗治疗,但后出现肝转移,后邀北京、上海、杭州顶级专家进行会诊行各种微创治疗维持约1年后终因肝脏转移癌不能控制,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到我院住院,我曾多次参与该患者院内大会诊,最后患者因肝功能衰竭不可避免走向生命的终点。还有一患者是台州市某县前县长(目前在台州市某领导岗位)的配偶,因乳腺癌肝转移,曾先后在沪杭住院治疗,予以局部微创治疗约8月,后因转移性肝癌病灶进展及肝功能进行性恶化衰竭而亡。这两个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虽然拥有良好的医疗资源,并且花费了巨额医疗费用但均维持1年左右时间,而且整个过程患者受尽疾病的折磨。而李先生却是在最小的医疗费用情况下,保持正常生活质量和工作状态下带瘤生存11年,我相信在王老师的细心调理下李先生会走得更远。患者上次来复诊,在我的要求下李先生将之前的病例资料今天一并带来,我花费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分析、整理其病例资料,看完整个病例资料后不仅对王老师更加敬佩有加,同时对患者李先生也充满敬意。因为在整个抗癌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患者的肿瘤大小一直有缓慢增加,但是在王老师的精心调理和李先生的完全理解和配合下,肿瘤一直进展非常缓慢,而且患者肝功能状况一直维持完好。虽该患者在《中医抗癌进行时Ⅱ——随王三虎教授临床日记》一书中有记录,但因已经过去十年且患者一直健康状况良好故仍不厌其烦再次向大家详细记录其诊疗过程以期供广大患者及同道借鉴。
李先生,47岁,广西柳州市人。2004年1月因腹痛在柳州市工人医院拟“阑尾炎收入院”,入院后诊断为“升结肠癌,盲肠穿孔并腹膜炎”,行结肠癌切除术,病理为:回盲部中—低分化腺癌。住院2月余进行化疗1次,随后进行3疗程化疗,并于6月份发现肝脏占位,肝脏B超提示:肝右前叶一低回声区,15×14mm,右后叶一低回声区,19x18mm。提示肝转移可能。当时患者深受手术、化疗打击后又出现肝脏转移,感觉陷入无穷黑暗之中,身心俱疲,自觉已深陷人生之绝境,后在他人介绍下来王老师门诊求诊。
2004年7月18日初诊,面黄,口苦,舌淡苔腻有齿痕,脉沉。证属大肠热毒流窜于肝,治宜凉血解毒,健脾保肝,方以三物黄芩汤治疗原发病合小柴胡汤治疗转移癌:生地20g,黄芩12g,苦参12g,柴胡12g,半夏20g,红参12g,丹皮12g,败酱草30g,白术12g,云苓20g,鳖甲20g,川朴10g,炙黄芪30g。每日1剂,水煎服。以上方坚持服用3月,患者精神状况逐步恢复,自觉无明显不适,遂恢复上班。B超提示肝脏肿块变化不大,仍用前方至2005年2月26日,B超提示:肝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各见一17×13mm、19×16mm、23×26mm低回声区。虽然患者本人并无不适感,但本着综合治疗,从长计议的原则,嘱其住院治疗,在3月10日至5月19日住院期间,行经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1次、腹腔化疗6次出院。
2005年5月29日第24诊时,考虑到服药日久,又刚结束化疗,势必气血亏虚,便将中药减量,以健脾益气、软坚散结为法,方以四君子汤加味:红参12g,白术12g,云苓15g,炙甘草6g,穿山甲10g,生姜6g,半夏20g,鳖甲20g,川朴10g,炙黄芪30g。每日1剂,水煎服。6月12日第26诊时见其形体精神可,纳寐佳,无不适,再加拳参15g,姜黄15g,同意其继续上班。
2006年1月9日第56诊,坚持服药,正常工作,无明显不适,舌上齿痕减少,舌质红,苔薄,脉弦。脾虚见复,肝经余毒堪虑,当保肝解毒,疏利枢机,小柴胡汤为主方:柴胡12g,黄芩12g,半夏12g,红参10g,生姜6g,大枣10g,炙甘草6g,白术12g,云苓15g,莪术12g。每日1剂,水煎服。
2006年7月16日第79诊,坚持服药,无明显不适,复查B超:中度脂肪肝,肝右前叶、右后叶各见一17×21mm、23×27mm低回声区。空腹血糖6.4mmol/L,尿糖(++),舌有齿痕,苔薄,脉弦。上方加黄芪30g,苍术10g。
2006年9月23日第90诊,仍坚持服药,正常工作,体质强壮,食之有味,无明显不适,舌红,有齿痕,脉弦。正气恢复,正当加强软坚散结之力,以图清扫残毒。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2g,元参12g,穿山甲10g,鳖甲20g,龟板12g,白术15g,云苓30g,薏苡仁30g,丹参15g,鸡内金10g。每日1剂,水煎服。
2007年8月12日第124诊,服上方200多剂,仍正常工作,无明显不适,舌淡红,有齿痕,脉弦。要求继续服药,巩固疗效。当遵效不更方之古训。
2008年7月13日第159诊,坚持服药,正常工作,无明显不适。改服复方斑蝥胶囊和贞芪扶正胶囊。
2011年8月13日第223次复诊,体检B超提示肝内多发低回声肿块,最大31*30mm,患者自觉无明显不适,舌红苔白有齿印,脉滑,再现阴虚及湿热内停的燥湿相混之象,予以三物黄芩汤养阴清热燥湿以治疗病之初始来源,继续予以健脾化湿固脾胃治本,及软坚散结治肝脏之标。处方:黄芩12g,苦参10g,生地20g,白芍15g,西洋参10g,山药15g,茯苓15g,白术10g,苍术12g,玄参12g,鳖甲30g,穿山甲8g。后以此方为基础加减,间断配合斑蝥胶囊、平消片治疗。
2015-8-22日复诊,患者诉自觉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白厚有齿印,脉滑。辨证为脾虚痰湿内阻,残毒内停,治疗予以益气健脾,理气化痰,软坚散结,以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g,黄芪30g,白术12g,茯苓12g,法夏15g,白扁豆30g,瓜蒌皮12g,白芥子15,桔梗12,瓦楞子30,生牡蛎30g,田基黄30g,姜黄12。
按语:本案结肠癌切除术后肝转移以中药为主治疗11年多,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看似神奇和偶然,但其中很多方面却值得我们去反思。首先,最为关键就是患者治疗策略的正确选择和持之以恒。纵观患者整个治疗过程,在发现肿瘤后首先进行手术切除,而在随后的化疗过程中出现转移,随后患者果断的选择进行中医治疗,而不是继续见到肿瘤后采取穷追猛打,祛邪务尽的原则继续进行介入或射频消融等微创治疗。在中医药调理初见疗效机体整体机能状况恢复后患者得以正常上班,但随后的复查提示肝内转移病灶有所增加,此时患者仍然能够遵从医师的安排合理把握介入及局部化疗度,继续坚持中医治疗为主。尤其是在2011年8月复查提示肝内转移瘤再次有所增大,因患者已经从中医治疗中获益,故能够坦然面对肿瘤的缓慢增长而始终坚持中药治疗至今。其次,全面回顾患者治法,始终以健脾、疏肝、利湿、软坚散结、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治疗方剂以三物黄芩汤、小柴胡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加减,而治疗药物均为平常常用药物,而绝不落入以奇方异草或以毒攻毒治疗肿瘤之俗套。而正是这种平淡无奇的中医创造了奇迹,为患者重启未来希望之光。我想这正如果武术有至刚之搏击术,亦有以柔克刚之太极,但世人却多急功近利总期望毕其功于一役,而不愿沉心静气以达润物于无声。总之,该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体现了辨病与辨证并重,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扶正与驱邪并用的诊疗特色,体现了对介入治疗度的把握的重要性,体现了患者积极的心态,医患和谐,坚持用药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