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雷公藤
一、典籍摘要
1、《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辛,凉。有大毒。祛风,解毒,杀虫。外用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发痒,杀蛆虫、孑孓,灭钉螺,毒鼠。”
2、《中华本草》:“苦;辛;大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主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口眼干燥综合征;白塞病;湿疹;银屑病;麻风病;疥疮;顽癣。”
3、《湖南药物志》:"杀虫,消炎,解毒。"
4、《本草纲目拾遗》:治臌胀、水肿、痞积、黄白疸、疟疾久不愈、鱼口便毒、疬串跌打。除壁虱,茎烧床下。一切毒蛇伤,万病回春云:凡被蛇伤用板扛归不拘多少,此草四、五月生,至九月见霜即罕有,叶尖青如犁头尖样,藤有小刺,子圆如珠,生青熟黑,味酸,用叶捣汁酒调,随量服之,渣罨伤处,立愈。
《汪连仕方》曰:“蒸龙草即震龙根,山人呼为雷公藤,蒸酒服,治风气,合巴山虎为龙虎丹,入水药鱼,人多服即昏。…(治)发背疔疮乳痈,产后遍身浮肿。
治翻胃噎膈、疟疾、吐血便血、喉痹、食积心疼、虚饱腹胀、阴囊肿大、跌打闪肭、发背疔疮乳痈、产后遍身浮肿。(王安采药方)”
5、《中国药用植物志》:“舒筋活络、祛风除湿。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痨伤。”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雷公藤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戊碱、雷公藤新碱、雷公藤碱乙、雷公藤碱丁、雷公藤碱戊、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乙素、雷公藤酮、雷酮内酯、雷酚萜、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内酯乙、雷公藤三萜酸等,还含有脂肪油、挥发油、蒽醌及多糖等。
2、本品毒性很大,其毒性成分也是有效成分,主要为二萜类和生物碱类成分。有免疫抑制、抗炎、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肿瘤及抗生育、抗凝等作用。
【备注】关于雷公藤药用部位。目前主要有用“根皮”“根的木质部”,或“带皮入药”等不同。《中华本草》和《中药大辞典》指出,皮部的毒性太大,常刮去之。因此,本品药用部位当以根的木质部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