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指源:续断、川续断
续断,药用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但并无植物形态及具体产地的记载,所以具体是何种植物难以确定。据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表述,当时社会做续断使用的植物至少有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 Vicscum coloratum ( Komar. ) Nakai、忍冬科植物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买麻藤科植物买麻藤 Gnetum montanumMarkgr.、菊科植物大蓟 Cirsium japonicum Fisch. ex DC.及唇形科植物等5科植物来源。据《新修本草》、《本草图经》,唐宋时期的续断主要是唇形科植物糙苏Phlomis umbrosa Turcz.,但也另有其他多种植物混淆在内。因此,宋代之前的续断来源极其混乱。而今,续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 ex Henry的干燥根,与宋之前的药用源流不符合。有人专门考证认为,古代续断的品种共涉及豆科、唇形科、桑寄生科、忍冬科、买麻藤科、菊科、灯心草科及续断科等8个科10余种植物,真有可谓是本草史上的一桩乌龙事了。
川续断,一说川续断出唐代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约846年),书载“凡所用药材,有外道者,有当土者(本地为地道品)”,首次在续断等药材名上冠以“川”字,即四川产的续断。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1132年)及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约1237年)中多次用到川续断。另有一说认为,川续断首次出明代兰茂《滇南本草》(1436年),书载“续断一名鼓槌草,又名和尚头”“鼓槌草,独苗对叶,苗上开花似槌”,谢宗万考证“鼓槌草”及“和尚头”是形容续断的球形头状花序,故推断其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 Dipsacus asper Wall. ex Henry。《本草纲目》(1578年)中提到“今人所用,以川中来,色赤而瘦,折之有烟尘起者为良焉。”就以上史料所见,川续断的出现应以唐代为准,在宋代时期,川续断得到了的普及使用。作为本草的较为详细记载则出现于明代《滇南本草》,李时珍则明确记载了当时社会均使用川续断的事实。
《神农本草经》中讲续断用途为“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其药用主要有:治疗痈疡“金疮,痈伤”;治疗骨伤“折跌,续筋骨”;用于妇科“妇人乳难”;用于补益“补不足”“久服,益气力”。“伤寒”两字殊难理解,有医家认为当为“中”字,如《本草经解》讲“主伤中补不足者,补肝经之不足也”。《滇南本草》载“续断,性温,微苦微酸,补肝,强筋骨,走经络,止筋中酸痛,安胎,治妇人白带,生新血,破淤血,落死胎,止咳嗽咳血,治疗赤白便浊。”《滇南本草图说》载:“治一切无名肿毒,杨梅、天疱诸疮。”兰茂所载的续断在《神农本草经》基础上又有拓展,而今的川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胎漏,跌打损伤以及遗精、带下、痈疽疮肿等症的治疗。药理研究发现川续断具有止血、镇痛、促进脓疡排脓及组织再生、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维生素E缺乏症、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作用。
(川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