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日立ISE噪声报警案例分享(上)

案例

  ① 

ISE

随着临床诊断需求的增加,离子检测逐渐普及。为了工作更便捷高效,仪器制造商将离子检测集成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功能单元。日立公司通过卓越的研发制造能力为所生产生化分析仪开发了离子功能单元。日立生化仪的离子(ISE)单元采用能斯特方程作为设计理论依据。通过将样本31倍稀释,减少样本与定标液的活度误差,作为核心的离子选择电极,采用独特的高分子液体膜设计制造工艺,外表好似固体膜,性能稳定。

日立生化仪离子(ISE)单元,因其性能稳定、结果准确、保养简单等优点,长期以来,深受客户信赖。平日,操作老师只要根据SOP文件要求使用及保养,注意血清质量,ISE很少出现结果异常情况,所以对于偶尔出现的ISE报警难免觉得无从下手。

接下来,我们将用两期的时间和大家分享两个ISE的报警案例,故障原因其实非常的简单,皆是对外部环节的疏忽导致异常报警的出现。通过两期案例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更好地应对日常的使用。

具体案例之前,我们先了解下ISE工作原理及异常报警。

ISE在测定样本前,参比液(REF)流经参比电极回路,进样吸嘴吸取的内标液(IS)流经离子选择电极(Cl/K/Na),测得Cl/K/Na电极的内标液电动势,做为检测的基本值;参比液再次经过参比电极流路,进样吸嘴吸取31倍稀释后的样本液,流经离子选择电极(Cl/K/Na),测得样本液电动势。(注意:液体流动中的连续离子电动势测定)

ISE流路图

在进行离子测定时,每个项目都会测量5个点的电动势,在这5个点的值中,去除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取剩下的三个点的平均值作为报告结果。如果在这三个值中最大偏差超过以下范围:Na > 0.7 mV;K > 1.0 mV;CI > 0.8 mV就会出现相应的NOISE(噪声)错误报警。

报警画面

数据报警“N”

接下来,开始我们本期的案例分享。

案例一:样本不良引起的ISE噪声错误报警

案例发生在一个使用日立生化分析仪多年的客户处,此客户每天离子项目检测量约100个,ISE使用一直很稳定。某天,忽然开始出现噪声错误报警,复查结果与初测一致,复测无报警出现,检测结果符合临床判定。初始判定为个别样本不良,为偶发事件。但随后两天这种情况逐渐增多,每天约10~15个,客户按照保养要求进行保养,仍无改善后向工程师报修。

日立工程师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1. 报警样本进行复查,部分复查结果与初测一致且多数复查无报警,仅2例样本再次出现噪声错误报警。

2. ISE单元再次点检检查,未见异常,ISE check值、质控均在标准范围内。

3. 客户工作结束后,模拟客户工作情况,测定患者混合血清,检测结果良好,故障不能重现,将所有数据拷贝备查。

4. 次日观察客户工作情况,10:00前测定离子均符合要求且无报警,但10:00~11:00间(每天早晨住院标本先做,门诊标本排队,10点后住院标本全部完成,门诊标本抽血后没有静置,直接离心上机)是出现噪声报警的高发时段,通过与老师交流及翻查前日样本,大致也是此时间段出现问题。确认采血管同一品牌规格(促凝剂)已使用约2年。在征得客户同意后,插入50个混合患者血清测定,混合血清无报警。而紧随其后进行的患者样本测定,出现噪声错误报警。

5. 调查客户采血管使用说明、观察护士采血方式,调查离心后血清样本(见下图)。

分离胶掉屑,促凝剂未充分溶解

6. 观察采血流程发现门诊个别护士采血后有未颠倒直接平放样本的情况。检验科操作老师拿到门诊样本后直接进行离心上机测定,样本静置等待时间不足。与操作老师商讨改进措施,严格按照采血管使用要求进行操作,再次实测样本,噪声错误报警大幅下降。

7. 模仿客户样本投送操作方式,做大量混合血清测定,稳定性良好,遂判定原因不在仪器。在改进采血及离心操作后,噪声错误报警大幅下降但仍存在极少报警,工程师再次将目光转向采血环节,进一步详细调查,结果门诊所用采血管部分储藏温度超过该采血管储存要求,随即建议客户重新调一批不同批次的采血管或采用优质的分离胶采血管,再做进一步确认。(注:此医院使用的促凝剂采血管要求接通双针头后,至采血完毕,将储血管轻轻颠倒3-5次,立放15-30分钟,建议不超过2小时离心为佳(室温20-25°C))。

一周后,科主任电话告知,重新调一批采血管及规范采血后,确认连续3天没有报警出现,测定结果很好。

总结此案例:异常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采血管储运、使用不规范以及采血管促凝剂不良导致的ISE异常报警。本期案例推荐对策:选取优质采血管,并按照使用要求进行规范储运及使用,避免影响检测结果。

本期案例分享就到这里,更多相关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作者:东北服务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