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下面我将以自己的成长过程为例,带着大家一起审视一下一个懵懵懂懂的孩童是如何成长为满脑矛盾痛苦的成年人的,然后咱们再聊聊如何破解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自从有记忆以来,我就无时无刻不在接收着来自周围世界的信息、听着大人们给我灌输的概念、学习着学校书本上的知识。刚长大一些就被父亲逼着看《牛虻》《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看就是忤逆。然后我就有了善与恶、对与错、美与丑、成功与失败、快乐与难过、兴奋与低落、强大与软弱、聪明与愚痴、输与赢等等这些世俗界中对立的概念。大人们好像打开了我脑中的潘多拉盒,让我有了这样或那样的认知,这些认知不停地伴随着我成长。
没过多久我开始“思考”了,我会对比自己与别人,我会愤怒也会有渴求,我会嫉妒也会恐惧,我会害怕考砸后卷子让家长签字,因为分数差我想出的办法是把卷子叠成小方块,露出空白的一块然后诱骗姥爷签个“阅”字(由于恐惧所以内心产生了“巧诈”)。出国留学后,认知到了什么是“孤独”与“歧视”,一夜间学会了“弱肉强食”与“世态炎凉”,接着又是“学习—思考—实践—反思”,不停地循环着、播放着,好像人生按了加速键,快到好像进入了“自动驾驶”模式,让我对生活节奏失去了掌控、产生了不由自主的惯性,时而醉生梦死、时而沮丧茫然……再接着就是读书、打工、谈恋爱、分手、毕业、回国、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想得到的越来越多、欲念也越来越重,快乐却越来越少、烦恼越来越多。现在回头看整个过程,我会发现这种个人的欲望和对概念的认知并不是天性造成的,人天生是没有意识上对才能、知识、名誉、物质的诸多欲望的,也不懂得这种欲望的价值所在,是父母和这个社会教的,TA们让我明白了有这些欲望和没有这些欲望、实现这些欲望和不实现这些欲望对一个人来说价值是不一样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丧失了一种个体的自由,而凭空增加了诸多的烦恼、情绪与矛盾。
在后面的岁月中,脑库中的信息越多、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带来的好处是得到了更宽广的思路与更多的解决方案。所以导致我不敢停下吸取知识与信息,总怕读取的信息少了、思考少了会落下什么、会比别人慢一拍、会失败,所以为了变得更好、为了得到更多、为了比人强,我必须保持渴求、必须学习、必须奋斗、必须强大。但在获得世俗所谓的成功以及读的书多了以后,发现一直认定的目标、人生意义、价值观却都动摇了,内心总会有很多想不明白的事以及矛盾的对立概念,大部分的情况是今天想通了,明天觉得还是不全面的、还是矛盾的,社会上看到的事是这样,内心更是这样,例如下面这些: 1、向往友谊但实情又是人心险恶 2、嫉妒他人却讨厌他人嫉妒 3、空虚无聊焦躁不安但任何的娱乐都是饮鸩止渴 4、惧怕死亡却不珍惜生命与健康 5、脾气暴躁伤人伤己,没有脾气又怕被人欺负 6、向往更大的成功却无法再忍受职场的奴役与盘剥 …… 是不是很无解又很普遍呢?世俗界的事物矛盾与关联的思想矛盾普遍存,那为什么我们小时候没有意识到矛盾的存在、没有内心的纠结与对抗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无知,因为我们“傻”,老子讲: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事实上孩子比我们成年人快乐,因为孩子意识上没有俗世的枷锁,也就不存在这些对立的概念。而长大后有了知识、有了责任与义务、有了各式各样的社会标签,就有了矛盾的思想与痛苦,而为了生存并满足更多的欲望、获得更多的世俗成功,就需要承受更多的煎熬与伤害。 大家可能很难猜到我退休后最大的收获就是可以在知识、信息和欲念上做减法了,去除了这一身的标签束缚、放下了物欲带给我的无聊与乏味,我拥有了更多时间与自主权去拥抱生活本身、去建立并充实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所谓“為学日益,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為。”老庄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人的痛苦与不幸来自于社会对个体的奴役与个体对物质与功名利禄的追逐,而他们放下了物质世界中事物对立的认知、卸下世人崇尚的智谋与算计、摆脱了名利与知识的枷锁;他们亲近自然亲近生活注重精神世界的建立,同时也乐生乐死、一视同仁,因为在精神世界是没有分别心的,他们看什么都是道(即宇宙规律)所产生幻化的,没有区别,自己也是道的一部分而已。老庄在精神上打破了知性的遮蔽,不再受概念与思辨的限制、不受对立范畴的限制,打破自我与非我,非我与非我的绝对分界(从这个角度你再看《心经》里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了,其实就是从精神层面打破了认知、打破了对立!)。
反观当代那些大教授、大商人、大明星、大诗人为什么焦虑跋扈暴躁极端,甚至压力过大或失败后自杀,就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太丰富了,太“聪明”了,权利与金钱把TA们的欲望提升到TA们所无法承受的高点,导致TA们伤害了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人的大脑就相当于一台电脑,它的承载量与处理量是有极限的,如果只做加法(即不停地增加信息、压力、焦虑、欲望),逼迫其高负荷运转,那这台“大脑”迟早要崩溃404的。对比天真快乐的孩子,这些“成功人士”就是“愚”啊。庄子说: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注见文底】。
结语:读书工作是一个做加法期,需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努力;功成身退了是一个做减法期,在物质世界自足的基础上探寻并遨游于无穷的精神世界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安宁。没有了内心的左右互搏、没有了俗世的束缚与纠缠,矛盾痛苦孤独无聊等诸多困扰也就无处生根了。希望你找回自己的“赤子之心”,变回那个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孩童
注:不要做名声的载体,不要做谋策的机关;不要承担任何事、情,不要做智巧的主宰。本体是无穷无尽的,而邀游开始没有迹象;用尽它所禀受的天然本性,不要以为自己得到了什么,只不过是虚无的负累与隐患罢了。修养高尚的“至人”心思就象一面镜子,对于外物是来者即照去者不留,应合事物本身从不有所隐藏,所以能够反映外物而又不因此损心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