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知不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很多东西,同时我们也想追求更多的东西。然而对于这些东西,有些我们应该知足,但有些我们却不应该知足。人在什么时候应该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吾辈的理解应该是: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永不知足。
知足、知不足, “足”为“长处、优点”之意,“不足”即“缺 点”,知足知不足,即正确认识自我。“足”是“足 够、充足”之意。知足,就是满足;知不足,就是不满 足。“知足”语本《老子》的“知足不辱”,即指对物质享受、名利、地位,要知道满足,不能贪求。知足才不致受屈辱。这里既包含“明哲保身”的思想,也蕴含着抑制非分欲求、保持身心和谐的合理内核。“知不足”语出《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大意是说,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反过来努力学习。知足知不足,那就是要我们得清楚、明白:何者该知足,何者该知不足。对有些事要知足,如生活上;对有些事则永不能知足,如学习、事业上。知足,抑制自己的非分欲 求,在尘世生活面前超然淡泊,可心安,可常乐,可 不辱;知不足,不甘人后,锐意进取,方可上进,表 现了积极进取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谦虚好学的 态度。
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诚然,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赞同消极的态度,应鼓励积极进取参与竞争,因为只有竞争才能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但当竞争者在竞争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失败而令人烦恼时,千万不能冲动和失去理智,不能去做那些不明智的蠢事。最好是用知足常乐心态去看待问题,这样才会使自己失落的心灵找到平衡点,这时知足常乐的心理状态会帮助你尽快调整心情,冷静地总结失败的教训,从而放下包袱,重拾信心,以力再战。
贪欲历来是人性的大敌,是罪恶的根源,是灾难的祸首。佛家的“无欲”、道家的“无为”都堪称真理。做人要知足就体现在此,正所谓“知足常乐”。倘若因了贪欲而锒铛入狱,那还不如清贫一世活得潇洒;倘若因了贪欲而丢掉性命,那还不如知足常乐乐得自在。放纵欲望使人难于迷途知返,陷得愈深,愈是忧心忡忡,纵然有一时的畅快淋漓,怎能有终生的心安理得?相反,知足之人一生坦荡,安于所有,心底无私天地宽。故得之:与其苟且荣华,不如一生安然,做人必要知足。钱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适当就好。过多的钱并不会有多大的作用。所以对于钱这种东西我们要懂得知足。近几年来,“老虎”和“大老虎”之所以会挨打,那都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知足。要想做了那么大的官,整个人肯定是威风八面,而且生活也能算是富裕。可是钱是赚不完的。即使那些人已经拥有了很多金山银山,但是他们仍想拥有更多的钱,所以通过非法的途径去赚取更多的钱。结果怎样?还不是身败名裂。要是当初能够满足于现状,能够知足,现在也不会落得如此田地。
知足,从字面意思看不难理解,无非是知道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这个东西,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知足,是说人不要总是奢求,要知足常乐。人懂得知足,就不会有什么非分之想,就不会干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就能坦然面对很多复杂的问题,社会就会趋于和谐。知足既是一种清醒,更是一种心态。一个人一生的确无需享用过多的东西,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善待自己,不必活得那么紧张焦虑。在功名利禄面前,坦然面对各种诱惑;在物欲横流之中,保持平常之心、知足之心。这样才会使内心和谐快乐,“看庭前花开花落,任天外云卷云舒”。也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一点,才可以不抱野心,不怀不切实际的幻想,才能心无旁骛地扛起肩上的职责,尽到自己应尽的本分,踏踏实实地去做成几件事。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说明自己在成长;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说明自己在成熟。成功不只是要善于抓机遇,而是要善于放弃诱惑。有所放弃,才能有所收获。每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毅然地放弃一切诱惑和不适合自己的目标、计划和行动。
而知不足,就是要知道不足之处,知道自己不够完善的地方,所谓“知耻而后勇”。只有知不足才有内生的动力,去提高自己,推进社会进步。也就是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因为楼外有楼、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管多么优秀的人,总有所不足,有所不能,有所不及。一个政治家不可能处理好改革中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科学家不可能精通科学的每一个领域,一个企业家不可能占领每一个市场,一个文学家也不可能写好所有种类的作品,一个旅行家不可能走遍世界的每一个乡村……。人都有弱点、有惰性,没有谁天生就是完美无瑕的圣人,知不足,是说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通过努力获得什么,我们与那些优秀的人相比,自己总会在某些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一个人要想继续进步和发展,就要学会学会知不足,善于知不足,就要有自知之明,就要正确评估自己,就要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或欠缺,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明确自己继续前进的方向,做到取人之长,补己所短,使自己得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不断地创造出新成绩。牛顿在物理学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当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之后,他仍不知足。他又继续探索,提出了第二定律,第三定律。想想那些有所作为的人,有哪位是对知识感到知足的。
有了做人要知足的原则,还要有做事情要知不足的精神。“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任何一件事,不能只看到自己的成绩,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长处才能让自己更臻于完善。近日,我家院子里的鱼池增氧机时常“闹别扭”,一会儿工作,一会儿又停止运作。这可急坏我了,这样盛夏炎炎的大热天,增氧机水泵一旦长时间停止工作,那鱼池里几十条锦鲤鱼就会命丧黄泉,不但经济上要损失数万元,关键是其中有的锦鲤鱼我已经饲养了十多年,这些动物似乎通人性,每当我或者是家人站在鱼池边,它们便争先恐后地向我们游来,久而久之,便有了感情。如果这些家伙没了,我们会很伤心难过的。起初,我认为是增氧机水泵的插座出了问题,因为之前曾有过这样的故障,后来请电工师傅换了一个新的插座,鱼池增氧机还是出现“闹别扭”的情况,电工师傅也感到很奇怪,很无奈,找不到原因。没有什么办法,我想来想去,只能咨询一下帮我设施建设鱼池的师傅,哎!这下可算是找对了,这位师傅告诉我,鱼池增氧机时常“闹别扭”,是因为鱼池旁边的过滤池汙泥太多,使沉淀池的水位达不到鱼池增氧机所需要的水位,所以就会出现一会儿工作,一会儿又停止运作的现象。他要我赶紧清理过滤池的汙泥。于是,我就赶紧将过滤池的汙泥清除,然后用清水清洗了相关的过滤网,花了两个多小时的工夫,重新启动鱼池增氧机,经过一天的运作,再也没有出现“闹别扭”的现象。这件事启示我,不仅在知识和学术方面我们还有许多认知不足,就连生活中一些常识,我们也还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三思之后,方才认识自己的不足,其后才知从何改正。高瞻远瞩方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事情要知不足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人文精神。
懂得自己的不足,就会懂得贪图无所不能,只能一无所能;试图无所不知,只能一无所知;企图无所不有,只能一无所有。专心致志地学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见异思迁、三心二意,就会懂得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和自觉,常常以人为镜“照差距”,以事为例看不足,以己为训查过错。不断完善自我,修正自我,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少犯错误的人,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就会懂得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借助他人的力量和智慧来延伸你的能力,而不孤芳自赏、自以为是,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
中外几千年的文明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孔子说过:“虽有嘉肴.弗食不如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是啊,不攀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不读书,不知自身之浅薄。学,而知不足,而自省也。不知足是与知足相对而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知足与不知足,两者往往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无论是知足还是不知足,都是一种人生的心态。知足能使人安详、平静、达观、洒脱、超然;不知足能使人渴望、激情、拼搏、奋进、登攀。知足者,贵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者,智在知可行而必行。如果知不可行而强行,必无功而返;如果知可行而不行,则会错失良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够知足地对待名利,又能不知足地对待事业,知足就会成为不知足的辅助和铺垫,不知足就成了知足的凝聚,这是人生境界升华。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记住这句千古名言,才能更好地修炼自我,才能用以养生,才能达到更高境界,才能达到成功彼岸。知足才会安全,知足才会快乐。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常思贪念之害、常怀知足之心、常持感恩之情,否则难免如古人所说:“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
知足知不足;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大气可成。知足,目的在“止”,有所不为;知不足,靶向在“行”,要有所为。懂得知足,面对名利才有风轻云淡的胸怀;懂得知不足,修炼人性才有永无止境的追求。天地悠悠,人生有限。人不可能同时走上两条不同方向的道路,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明星的鲜花掌声和隐者的清逸自在……总之,不可能把所有好处都占完。我们要知足,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不要等到它失去了再来后悔。我们也要知不足,因为它能够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突破,使我们进步。知足,就是知生命的缺陷,知人生的“不足”;知“不足”,就是“知足”。知足、知不足、不知足,这是一个人应有的态度,应有的觉悟,也是应有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