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汉代玉器

▲ 西汉玉天鹅佩饰

汉代用各种玉料制作的礼器、装饰品和美术品。中国的玉器工艺源远流长,汉代继续有所发展。西汉初年的玉器继承了战国时代的传统,但开始有了变化。西汉中期以后变化更大。

根据器形和用途的不同,汉代玉器可分为 4 大类:①仪礼上使用的玉器;②葬玉;③玉装饰品;④玉制美术品。商周的 6 种“瑞玉”,除璧、圭外,都废弃不用;组成“组玉”的各种玉佩,其种类和数量都已减少。

▲ 汉代玉舞人

葬玉和随身玉制装饰物的种类增多。表面花纹从以抽象主义为主变成以写实主义为主。圆雕、高浮雕、透雕、刻细线的玉器也增多了。这些变化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变化以及风俗和思想(尤其是宗教思想)的变化。在中国玉器史上,汉代实是承前启后的一个过渡阶段。

▲ 西汉镂雕鞢形玉佩

玉器材料

汉代玉器中有许多仍是利用绿色或黄褐色的玉料,但是另一方面,乳白色的羊脂玉大量增加。汉代玉料的来源,大部分是由和阗输入的软玉。满城汉墓出土的一些玉器,与和阗玉很相近。

▲ 汉代犀牛佩

治玉的技术

汉代基本上继承了战国时代的治玉技术,但是已有所改进。汉以前的玉器多是扁平玉片,上加浅浮雕。汉代玉器中高浮雕和圆雕增多了。汉以前的玉器纹饰的制作技术,主要利用细砂研磨成浅浮雕的花饰。汉代由于技术的改进,镂孔花纹和表面细刻线纹增多了。

浮雕和素面玉器的表面抛光技术也有所提高,如满城汉墓出土的玉器已是表面磨得象玻璃一样光滑。器物的轮廓线和刻纹,也都显得很流利。

▲ 汉代玉舞人

玉器的种类

汉代玉器据器形和用途,可分 4 类:①仪礼上使用的玉器,“周礼”中所谓“六瑞”(六种瑞玉)便是属于这一类,“六瑞”包括璧、琮、圭、璋、琥、璜。这实际上是战国晚年至汉初的礼学家们理想化了的礼器系统之一。其中璧和圭在汉代似仍继续用为礼器。璜和琥在汉代都已只作为佩饰之用。琮和璋在汉代似乎已不制作。

即使偶有出土,也是当时将古老的旧玉重新利用,并不作为“瑞玉”使用。汉代的玉璧继承了战国时代的传统。除了平素无花纹的素璧和刻有简单花纹的蒲璧和谷璧之外,还盛行着于蒲纹或谷纹的外面另加一周浅刻的鸟纹或兽纹,有的于周缘之外另加一组或几组透雕动物纹。

▲ 汉代玉璜

②葬玉,是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造的。它在汉玉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主要有玉衣、九窍塞、玉琀和握玉4种。满城汉墓发现玉衣2件。每件玉衣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6个部分组成。每部分又各有多个部件。各部件都是由许多小玉片用纤细的金线缕编缀成的。所以称为“金缕玉衣”。这种“金缕”的只有皇帝死后可以使用,但有时皇帝特赐给他的亲王或大臣。级别较低的只能使用银、铜线缕或鎏金的铜缕来编缀。

一件玉衣所需要的小玉片总数常达2000多片。这种玉衣从 1968~1978 年的10 年间,陆续发现22件。其时代均不晚于东汉,可能是由于魏文帝黄初三年 (222)下诏禁用玉衣的缘故。九窍塞是填塞或遮盖死者的耳、目、口、鼻、肛门和生殖器等9个窍孔之用的,目的是防止体内的“精气”由九窍逸出。同时也企图使“死者为之不朽”。

一般的死者,口含玉蝉,这在汉代,比较普遍。至于它取形于蝉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蝉的生活史的循环可以象征着变形和复活。汉代的握玉,最初为璜形,如满城汉墓所出,但到了东汉初年,握玉便换为豚形的。这种玉豚在东汉和魏晋南北朝墓中出土不少。这些作为葬玉的玉蝉和玉豚,都是造型粗糙,刻纹简单,主要是为了起巫术的作用。

▲ 刘胜的金缕玉衣

③装饰品,一种是随身装饰物,另一种是玉制的实用品。但加有纹饰,有的是作为附属于金属实用物的玉制装饰品。装饰物主要是佩玉。汉初继承战国时代佩玉的系统,常把许多件不同的佩玉如璜、璧、琥、珑等和串珠组成了“组佩”。有的还缀上玉刻舞女。

后来佩玉的品种减少了。另一方面,西汉墓中出现一种心形玉佩,两侧有突出的透雕花纹,似乎是由玉鞢(扳指)演化而来的。鞢是射箭时钩弦用的,原来是套在右拇指上,也叫做射决(玦),但汉时这种心形玉饰只作佩饰之用。实用品是有纹饰的玉器。

▲ 西汉青玉龙凤佩

汉代玉制容器,发掘出土的不多,只有西汉的 2 件高足玉杯,其一有谷纹装饰。传世的汉代玉容器较多,有耳杯、奁、卮、洗等,但未必都可靠。如爪形的佩觿,古人系于腰带上,用以解结,汉时玉觿常刻有花纹,有的在脊部透雕一组鸟兽纹,直达尖端附近,可能已作为纯粹的饰物,不再是实用物了。

汉代男女使用的笄,也有用玉制的。中国的带钩始见于春秋时代,早期多为铜制的,后来大型的铜带钩也有镶嵌小玉环或玉玦的。春秋战国之际可能已有了玉带钩。汉代的玉带钩发现不少。带钩中有一种小型的可能是把钮部扣入腰带,而钩部下垂以悬佩玉、刀、剑等。

汉代的玉印和玉刚卯也是悬在腰带上的。玉印背上有作盝顶形的,也有刻螭虎或蟠龙钮的,都有横孔可系线。玉刚卯刻有辟邪的铭文,似乎只见于西汉末和东汉时代。

▲ 汉代玉杯

把玉饰作为金属实用物的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玉剑饰。长剑在中国始于战国时代,不久便有了玉剑饰。汉代的“玉具剑”,是指 4 种玉剑饰具备的铜剑或铁剑。但是汉代也不是每一把剑都具备四者而无缺。

有的只有璏(附着于剑鞘的中部,俗称昭文带)和珌(剑鞘末端的装饰)是玉制的,而剑首和剑格都用铜。汉代的玉剑饰,有许多是高浮雕的。此外,还有铜制的枕头和铺首,其中也有镶嵌雕花的玉版或玉饰的。

▲ 汉代玉剑饰

④浮雕和圆雕的美术品,小件的美术品,有的有孔可系线,是作为佩玉之用;有的仅一面有浮雕,可能是镶嵌在别的东西上面的。汉代玉枕头,有的由整块青玉雕成,有的是以铜为框架,镶嵌以有浮雕的长方形玉版。

作为佩玉用的舞女像,是将玉片刻成轮廓,然后以细线刻划出细部。定县北陵头汉墓的玉屏风,全部是由几块透雕并刻细纹的玉版拼成的。圆雕的玉刻,最著名的是汉昭帝陵附近发现的跃马的骑士。

咸阳出土的 4 件小玉器,其中有两件辟邪。满城汉墓曾出土过一件凭几而坐的玉人。至于圆雕或高浮雕的题材,汉代玉器继承了商周传统,仍没有后世那种整件玉器以花卉或果实为主题的;便是那种以植物纹作为辅助题材用以衬托主题的,也极罕见。线刻的道教神像只发现过定县东汉墓玉屏风上的西王母和东王公,圆雕的写实的小型动物像较多,有的与东汉及六朝的大型石兽的作风颇相近似。

▲ 西汉青玉龙佩

玉器的花纹

可分为几何纹和动物纹 2 类。几何纹以涡纹、卷云纹、谷纹和蒲纹为最常见。后二者主要是刻在玉璧上,谷纹也有作为玉剑饰等表面上的纹饰。涡纹和卷云纹可能是由蟠螭纹的进一步图案化而离析形成的,时常作为动物纹身上的纹饰。动物纹有写实的和图案化的两种。

图案化的在商代便已应用于铜器和玉器上面。这些刻在玉器上的动物纹,到了战国时代,有的兽形全部图案化,几乎认不出原来动物的形象。汉代继承战国这种传统,有的还保留有鸟兽的头部,有的作成钩连涡纹。可以认别出来的动物纹饰有龙纹、兽纹、鸟纹(凤纹)和兽面纹(饕餮纹)。写实的动物纹在汉代增多起来了。

许多描刻神话中的动物形象,如飞龙、朱雀之类,也是采用写实的手法,便是图案化的动物,也常较战国时代的易于认别。人物除了舞女像外,东汉时开始有了群像,如前述的一件小屏风,上面所刻的西王母和东王公的两侧各有鸟兽和跪着的侍者。

这在东汉石刻中比较常见,但是在玉器中还是很少见的。植物花纹仍未出现。定县东汉墓中一件玉带钩上刻有类似花蕾形的花纹,但是这种疑似植物纹的花纹也极少见。

考古中的国

考古中国网公众平台
1349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