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静功呼吸要诀
须菩提云:“生命在呼吸之间。”习者如何培根固本,却病延年,强身健体,性命双修,全在呼吸也!欲练呼吸,先要正身。行、止、坐、卧务必使脊椎正直无曲,头不可前俯后仰,两耳垂肩,鼻尖对脐,经常保持姿势中正,不能随意跌倾。道经云:尾间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身正则心正,心正则意正,意正则胆正,胆正则势正。中庸云:道不可须臾离者,是也!初学者大多习惯胸呼吸,即开胸吸气、合胸呼气的正态呼吸,也是自然呼吸。凡正呼吸者,如负重、劳累、跑步、登山,无不心跳、气喘、大汗淋漓,而显耐力不足,易损伤真气,不能延年益寿。但也有一些人习惯腹式呼吸,虽不常锻炼身体,却也健壮,耐力颇佳,此乃天赋呼吸之本能,非人力所为。故呼吸锻炼乃安性立命之本。初习时由于不得要领,气沉不下去,不可急躁求成,应先于站桩之时闭唇,叩齿,舌抵上愕,用鼻呼吸,鼓动丹田,拉伸体内横隔膜,将吸人的新鲜空气在肺中过滤吸收.与从食物转化的营养之气汇合而形成真气,经过细胞传递和血液循环,而自然沉入丹田之中。一旦得其要领,行、走、坐、卧随时可以锻炼,有一刻练一刻,有一时练一时,意念所到之处皆可练习,直至成为本能。
诗曰:行走坐卧任呼吸,一呼一吸当真气;
闭唇叩齿接任督,无息无念如龟息。
上走泥丸下涌泉,息字自心圣人立;
四个索禽八卦炉,不知能否立丹基。
初练意念呼吸,即后天呼吸;再练丹田呼吸、即先夭呼吸;最后练真体呼吸,即周夭呼吸。此为习武修道之根本。由粗人细,由细人微,由微人道,直至绵绵若存,似有似无,若虚若实,勿忘勿助,呼吸不从口鼻出人,而从全身八万四千毛孔出人,云蒸雾起,罩护周身,通体安泰悠悠然而人极乐之境界。道至此而得矣!
调息须心静,虽走掌换式,或与敌鹰战,亦要外动内静,心如止水;息外无心,心外无息;息调则心静,心定则神宁,神宁则心安,心安则清净,清净则无物,无物则气行,气行则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则性灵,性灵则神充,神充则精凝,精凝则大道已成,万象归根矣!
练功时宜选天清气朗,有茂林修竹、绿草如茵、溪水潺潺、清澈透明之处,敛情摄念,心无所思,目无所见,鼻无所嗅,耳无所闻,口无所言,元神守形。任从两足行动处,一灵常与气相随。坛经云:行也能禅,坐也能禅。行也绵绵,坐也绵绵。醒也绵绵,睡也绵绵。气贯乾顶,下沉坤田。出息微微,人息绵绵,至诚不息,性命永安。
站桩之时,收项正身,提肛顺顶,含胸拔背,二目平视,口中默念呵字,将气呼尽,再以鼻吸气,用意念向下送至丹田。略停数妙,待氧气充分吸收后,从鼻中微微呼出碳气,呼尽为止。呵字念时不能出声,出声则损心气。以上两种呼吸交替练习即为意呼吸。揭云:丹田鼓荡通乎气机,一动一静通乎造化。
呼气绵绵下人丹田,谓之阖。吸气辟而上升入泥丸,谓之开。上下相贯,谓之龙虎相交。易云: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至此则明心见性。呼气下贯丹田,吸气上通心脑,即为水火既济。以意念存于心肾,上下往来,则精气透于泥丸。
诗曰:三田往返调生息,泥元一气造化机;
神气相守互不离,二源相通任呼吸。
三田者即泥丸、黄庭、土釜三穴。久习此功,则丹田气充而精凝,精凝则性灵,性灵则形神合一。呼吸之息似无呼吸之状态,即为丹田呼吸。
真体呼吸乃周天呼吸大法。全身八万四千毛孔云蒸雾起,与天地之气交合,与茫茫宇宙融为一体。口鼻之处全无气息。此为最上乘之法门。练习时先充满丹田之气,以意念在体内换气,吸气从尾间上升经命门,透夹脊,过玉枕而人泥丸,呼气从泥丸而下至鹊桥,渡重楼,过黄庭(离宫心也),达于丹田,为一小周天。由脐向左,从小而大转动一周,至命门时由大而小复归脐中。以意转动金轮。左转36,右转24,贯通腰间带脉;再从下而上牵动左右冲脉、阴维、阳维、阴跷、阳跷等奇经八脉,由中达外,由外至中,归于无极。此种功夫为真体大周天呼吸,亦可称精神呼吸。非有真传难人其道,非有恒心难达其境。
能用大周天呼吸,当修心法,即人大道之不二法门也。佛家称之为明心见性;道家谓之修心练性;儒学谓之存心养性。其理一也。先藏气于丹田,以丹田之意识,使之心静,杂念悉除,妄念皆消,贪念俱净,痴念俱无。全神贯注守于丹田。人于无念无想之状态。周天呼吸自然达于意在身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