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钟创伤』肢体清创缝合术手术配合及注意事项
清创术(创伤的初期外科处理)包括清洗创伤附近的污物,修齐创缘,切除坏死、失活和严重污染的组织,扩大伤口以解除深层组织的张力,清除异物,消灭死腔,仔细止血,尽可能保存有活力的组织和修复特殊组织,尽早地变开放伤为闭合伤等步骤。防止感染,为创伤的一期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经检查确诊为不能自行一期愈合的开放伤,都应进行清创手术,为争取一期愈合创造条件。
术前准备
有活动性出血时,先用止血钳夹住止血,留待术中处理。如已使用止血带,应在有抗休克准备的条件下解除,以防发生“止血带休克”。但在清创术中不要用止血带,以免影响术中对组织活力的辨认。
积极防治休克,对于即使仅有轻度休克迹象的伤员,都应及时采取积极的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感染,对破伤风的预防,可以根据情况补用类毒素或抗毒素。对化脓性感染和厌气性感染的预防,污染不明显的开放伤,可以口服磺胺类药物;污染明显的必须在术前开始使用大量广谱抗菌素。
对于骨折、关节伤、大血管伤、神经干伤、大块软组织伤,以及疑有异物存留的伤肢,都应进行可靠的临时固定,然后搬动。根据需要,进行正、侧位X线拍片检查。
广泛挫裂伤或挤压伤,根据情况检查尿量和尿中血(肌)红素含量,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麻醉:上肢用臂丛麻醉,下肢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浅小的伤用局麻,多处伤、广泛伤或儿童用全麻。
手术用物
常规布类
手术盆,一次性手术衣,一次性剖口单,一次性桌单。
手术器械
清创器械包或手外器械包。
一次性用物
常规物品:手外或髋下肢套针1板,20号手术刀片2张,11号手术刀片1张,无菌垃圾袋1个,纱布绷带2卷,灯柄1个,一次性使用冲洗器1个,一次性电刀笔1个,一次性使用吸引管1根,一次性使用吸引头1根,橡皮片1根,手套按需准备,冲洗管路1套。
缝线:为非吸收线,包括3-0丝线×1包、2-0/T丝线×1包、0号丝线×1包,
特殊用物
无菌清创盘1个,无菌肥皂冻1~2袋,3000ml生理盐水1-2袋,3%过氧化氢,碘伏,健之素,清创车,黄色垃圾袋,手外手术桌(上肢手术备),电动气压止血仪及气囊止血袖带。
体位(一般为仰卧位)
患肢为一侧上肢的体位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中线偏患侧,患肢置于清创车上,下面垫黄色垃圾袋,污水桶套上黄色垃圾袋,按每1000ml水加入健之素2片(1000g)进行污水的消毒。
健侧上肢平放于身侧,用束手带将健侧上肢固定后用中单将上肢包裹、保护、固定。
电凝器负极板贴于患者体毛较少且肌肉丰厚处。
头架固定于主刀医生对侧床头。
双下肢膝部用束脚带固定。
患肢为一侧下肢的体位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中线偏患侧,患肢置于清创车上,下面垫黄色垃圾袋,污水桶套上黄色垃级袋,按每1000ml水加入健之素2片(1000mg)进行污水的消毒。
健侧上肢平放于身侧,用束手带将健侧上肢固定后用中单将上肢包裹、保护、固定,患侧上肢外展,平放于单层托手板上,用束手带固定。
电凝器负极板贴于患者体毛较少且肌肉丰厚处,一般成年患者贴于左股外侧,小几患者贴于腰背部。
头架固定于主刀医生对侧床头。
健侧下肢膝部用束脚带固定。
清创
上止血带:在患者上臂上1/3处或大腿中上1/3处上气囊止血带,用医用粘贴膜粘贴保护气囊止血带,抬高患肢,电动止血仪加压(压力根据患者的收缩压 100~150mmHg)。
打开清创包,倒肥皂冻。
术者外科洗手后,戴无菌手套,拿无菌刷子,蘸肥皂冻,由外向内刷洗伤口周围3次,每次都应更换手套和刷子。用后的刷子、手套置于固定污物桶内。
巡回护士将3000ml生理盐水接上冲洗管路冲洗伤口及伤口周围。
3%过氧化氢浸泡伤口3~5min。
用生理盐水将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干净,用纱布蘸干。
用碘伏初步消毒伤口。
消毒、铺巾
消毒液为碘伏
消毒范围为:①下肢消毒范围:上至大腿上止血带处,下至足底;②上肢消毒范围:上至上臂上止血带处,下至手部。
治疗巾2张反折1/4,包绕患肢扎止血带处,巾钳2把固定。
患肢下铺1张桌单。
治疗巾2张打开重叠在一起,包裹患肢远端未消毒部位,卷带包扎固定。手、手掌、腕部、足、足跟、踝部手术应全部消毒后戴上无菌手套保护肢体远端(手指足趾手术除外)。
患肢穿过长口,1张纵铺,另1张横铺,长口尾端铺于患侧。如为下肢,长口2张纵铺。
桌单1张铺于患肢下方,另1张桌单横铺于切口上缘。
弯盘或盆子置于伤口下方,再次用3%过氧化氢浸泡伤口3-5min后用生水冲洗创面。
手术配合
去除坏死组织
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平术用物后,传递圆刀2把,纱布2张、组织剪、弯止血钳、皮肤拉钩2个、组织镊1把,解剖镊1把、13×24圆针0号丝线等去除坏死组织。
▲ 去除坏死组织器械
A:手术圆刀;B:弯止血针;C:组织镊;D:解剖镊;
E:持针器及针线;F:组织剪;G:甲状腺拉钩
递第一把圆刀切皮后换下,递第二把圆刀或用电刀笔切除坏死组织。
再一次3%过氧化氢浸泡伤口3~5Min及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术者更换手套,术区再铺治疗巾,所用刀、剪、针、钳不能再用。
探查神经、肌腱和血管
如果需要吻合神经肌腱和血管,则需准备神经肌腱盒微血管器械盒、神经肌腱线、血管线。
对显微缝针,应注意及时清理去向,否则不易查找。
A:探查神经、肌腱和血管器械。a.弹簧持针器;b.弹簧剪;c.显微镊;d:双爪拉钩;e:神经拉钩
B:探查神经、肌腱和血管
放置引流
传递碘伏纱球、尖刀、弯止血钳,橡皮片或骨科引流管、8×24三角针2-0/T丝线。
彻底止血后安置橡皮片或骨科引流管。
▲ 安置引流器械
A:手术尖刀;B:弯止血钳;C:持针器及针线;
D:组织剪;E:橡皮片;F:骨科引流管
缝合伤口
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用物无误后(手指足趾手术尤其注意神经肌腱和血管缝线缝针的数目),备13×24圆针0号丝线、8×24三角针3-0丝线、组织镊、弯止血钳等缝合伤口。
▲ 缝合切口器械
A:组织镊;B:弯止血钳;C:持针器及针线;
D:组织剪;E:甲状腺拉钩
递圆针0号丝线全层或分层缝合肌层,圆针3-0丝线缝合皮下脂肪组织层,递碘伏纱球消毒切口,递三角针3-0丝线缝合皮肤。
递碘伏纱球再次消毒切口,递切口敷贴和有孔敷贴覆盖切口,连接引流袋后结束手术。
▲ 关闭切口
术后用物处理
器械
清水清洗,擦干打包,标签注明“清创”,送供应室处理。
布类
术中所有布类,置于黄色垃圾袋内,封好袋口,标记“清创”,放到指定地点由专人运送处理。
污物
术中钞布、方纱、手套、一次性用物等污物用黄色垃圾袋装好,封好袋口后送到污物间并标记“焚烧”;将污水桶推至污物间,污水倒于污水槽内,污水桶均圾袋放于黄色垃圾袋内并标记“焚烧”,清洁清创车。
手术间用物清洁
用含氯消液1000mg/L拖地及擦拭手术床,治疗车、推车等所有用物。
手术间清洁
手术间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清洁处理后即可使用。
特殊关注点
麻醉诱导期,护士的关注点:
患者术前较为紧张,担心术后恢复效果,麻醉前应多关心、鼓励患者,使其轻松面对麻醉。
麻醉诱导期前输入抗菌药物。
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协助麻醉医生静脉给药。
体位准备时,护土应注意哪些要点:
搬运患者时要将患肢牵引,避免骨折断端损伤血管及神经。
上肢勿过渡外展,保持功能位。妥善固定双下肢,以防麻醉后坠床或肢体损伤。侧卧位后检查股动脉是否受压,观察下肢皮肤颜色。
受压部位垫海棉垫保护,防止术后局部压疮的形成。
手术配合过程中,护士的关注点:
洗手护士:熟悉手术器械及整个手术操作过程,娴熟默契地配合手术医生,尽量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巡回护士
做好术前访视:了解手术方案和评估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
预防切口感染:①加强手术室环境、手术人员管理,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控制参观人数(≤3人),限制人员进出,减少走动;②术前物品准备充分,熟练掌握手术步骤与医生默契配合,缩短手术时间,缩短手术创口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减少感染机会;③规范应用抗菌药物,在术前30min首次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达到足以杀死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的细菌的药物浓度;④手术切口彻底冲洗,放置引流。
预防术中低体温:①手术室内温度维持在22~25℃;②减少患者暴露,使用暖风升温仪或循环变温水毯等保温措施;③使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输入加温液体。
避免压疮发生:检查约束及受压部位,手术时间达2h应按摩或抬高受压部位,避免压疮发生。
麻醉清醒期
手术结束后患者仰卧于推床上,巡回护士和主管医生应留守在患者旁,防止患者烦躁坠床,适当约束并盖好被子保暖。
搬运患者时,护士的关注点:
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脱出、受压、折叠等。将患者所有用物和历一并置于推床下层,并与运送工人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