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仁: 现代中国美院实力派画家
张祖仁:
现代中国美院实力派画家,他们以特有的魅力和画风深受收藏家追捧
中国现代书画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知识,各有其特点。因此,我们很难笼统地谈如何鉴赏收藏现代书画,也很难笼统地谈如何鉴赏某几种书画。首先,鉴赏书画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从书画的定义中就可知道,书画都是有历史性的,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主要是为了明了某种字画产生与发展变化的背景,明白其产生与发展变化的社会因素。其次,鉴赏现代书画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一般说来,现代书画上多有现代文字留存,字画,一般字画上也多有铭文、款识等,如果我们不懂现代名家题字风格,我们就读不懂这些题字、款识,也就不能了解与此字画相关的有关问题,不了解这些问题,我们也就不能很好地鉴赏它们。为了更好地鉴赏现代字画,我们免不了要查阅与该字画有关的现代文献资料,如果我们不懂鉴赏,显然这项工作就无法进行。总之,现代书画是我们鉴别、欣赏书画的一个重要工具,不了解、掌握一定历史文化知识,我们就很难进行较准确的鉴赏。此外还要有一定的现代文字及书法修养,这也是我们更好地鉴赏书画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家知道,中国字是象形文字,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经过长期的变化发展才确定下来的。从早期的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再到隶书,汉字才基本定型,以后虽仍有一些变化,但基本的笔划间架等已无根本的变化。认识今天的汉字,对大家来说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但能够认识现汉字的,如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可能不会有多少人。但是,现代书画,尤其是其铭文或款识。我们要想了解、认识字画的铭文与款识,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历史知识,至少要会使用有关现代书画的专业工具书,能够通过这些专业工具书的帮助,来辨认、了解这些字画上的铭文或款识,从而使我能够更好地进行书画鉴赏。因此,即使我们只鉴赏现代字画、石刻之外的书画,也还是需要有一定的书法艺术修养的。要了解、掌握有关书画的基本知识及其他相关的专业知识。有关书画的收藏、研究、鉴赏等,从很久之前就已开始了,并且有许多相关的书籍问世。鉴赏书画,有时还需要掌握、了解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因为了解这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掌握被鉴赏对象的一些个人成名的历史背景等,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鉴赏他们。以上向大家简要介绍了一些鉴赏书画时所应了解、掌握的某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我们鉴赏现代书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家应该尽量去学习、掌握这些知识,至少也应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否则我们是难以很好地鉴赏现代书画。当然,仅仅了解、掌握这些知识,也不一定就能够很好地鉴赏书画,必须进行实践,也就是说接触书画,直接感受书画的各种信息。知识只是为我们鉴赏历史书画提供了某种条件,而亲身接触书画、感知书画,并运用这些知识去认识、把握书画,才是最终提高我们鉴赏力和收藏水平。
现代中国美院实力派画家,他们以特有的魅力和画风深受收藏家追捧,不断在拍卖市场上出现高潮。如:西安美院、上海美院等涌现出像石鲁、朱屺瞻等名教授。此外现代实力派画家还有崔子范、王仲谋、杜显清、刘原生、刘保申、阮诚、黄纯尧、师国栋、王仲新、韩山、倪鸿武、梁邦楚、齐溪岩、潭昌容、白澄、蔡山枫、王金龙等画家。他们的绘画作品大多以山水花鸟为主,作品清新秀丽、现在香港、台湾、澳门、新加坡等都收藏他们的画作。他们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都在三千元到三十元之间,今后随着拍卖收藏市场的发展,他们创作的作品还有升值的潜力并且受藏家的关注。
作者:福州收藏家协会 张祖仁 福州台江区排尾弄35号 邮编:350009
张祖仁:
张祖仁论快速鉴定书画藏品真伪的方法
中国书画的鉴别,张祖仁说首先是看书画中的画与字;其次是看作者款题与他人的题跋;第三看作者的印章与他人的印章;最后就是看所用的纸、绢、凌及装裱的形制。这就是说,要对书画本身进行鉴别,每个方面都不能掉以轻心。其中,最主要的是书画本身的“画与字”张祖仁说:
书画时代风格的形成,是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生活习惯、特质条件等密切关联的,也就是说不能脱离它的时代背景。比如写字方式,自古至舍就有过许多变化。汉六朝以前人写字,席地而坐,一手拿简册,一手悬肘挥写。后来用高桌子,手和臂的姿势以及执笔的方法也随之而改变。再后由于科幸制度的实行,不同时期的考试规定,对书违出出了不同的要求。明代规定虽写小楷,但书体还未限制。由于写小楷笔锋活动的范围有限,手指握管离开笔毫的距离变近了,手臂也随着贴着桌案。清代试卷到康熙以后更为严格,要求行行齐整,字字匀称,划平竖直,又光又圆,于是连手腕都挨着桌面了,开成了所谓阁体的书风。这固然属于科学仕禄范围的现象,但即是在野的文人、方外的僧道,由于种种关系的影响,也常无形中反映出那一时期的风气。若问某时代的书风究竟怎样,这便须把各代的字迹摆出来观摩比较,才能理会。
(一)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
以书法为例:不仅书法本身关系重要,即从文学方面来看,不论是诗是文,词汇的运用,事迹的叙述,思想感情的表这,也都能看出它的时代风格。就书札行款格式来说,自晋唐至明清也有很大的变化,连称呼都不相同。会天我们用“千古”作为对死替的哀悼,明代却用来对生人表示尊敬。清人书画题款惯用的“某某仁兄雅属”,明人是不会这样写的。不同时代的字,笔划也不同。武则天时新创的字,不可能在南北朝时出现。不同时代的绘画也有不同风格。绘画自古以来就注重“成教化,助人伦”,“指鉴贤愚,发明治乱,”所以首先促进了人物画的发展。早期人物的描法,如“春蚕吐丝,始终如一”,继之而起的有轻重提按近似兰叶的衣纵,标志着用笔的进一步发展。转折快利、顺挫分明的描法要到南宋才开始流行。山水画初起时不讲究比例,“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是它的时代风格。等到画家知道只要按照比例就可以将大自然缩写到画幅之中,所谓“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累数尺,体百里之中”。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早期山水多摄取全形,到南宋李唐、马远、夏圭诸家截取山腰、山脚,取景才向另一种局势发展。北宋大家如李成、郭熙,所画树石是中原景色,南宋才出现水天空蒙的一角“剩水残山”,这和宋室偏安,政治中心南移是分不开的。元代文人画讲求笔情墨韵,不以形似为工,使山水面目又为之一变。以上只是简略地提一提时代不同,画家的思想、生活、工具、方法,都会有所改变以致影响绘画的风格,而使人看出它的时代特点.
具体到绘画中的服饰器用,往往有关历代制度,所反映的时代特点,更为鲜明。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衣冠异制》专论这方面的问题。画中事物是否与历史相符,被郭氏用作评论的标准之一,可见自古以来鉴赏家对这方面就十分注意。熟悉各个时代的服饰情况对鉴定是有帮助的。古代画家也有画错前代衣冠制度的。但只有画错或混淆了前代已有的,而不会画出当时尚未有的。有些画上题有唐代画家的名款,但画中有用藤竹缠扎的高形圆几和带束腰的长方高桌,从器物上来看,便知这画是宋非唐。再譬如有古纸古绢的风俗画,而画中有戴红顶花翎的人物,无论纸绢如何古老,它也绝对不会是清以前的作品。
书画条幅的形式也有它的时代风格。如北宋人常画高头大卷,团扇宋元都有,明代就少了,一直要到清代道光时又时兴起来。折扇明初更多地流行起来,起初用它来写字,后来才作画。对联产生于明代晚期,乾隆以后始流行,如有宋元人款的对联,可以肯定是假的。
从事鉴画的人不妨将书画的时代分一段落。如唐以前、北宋、南宋、元、明早期、明中期、明晚期到清初、康雍到乾隆初、乾嘉到道咸、同光到民国初年。只要我们书画看得多了,渐渐熟悉了,不同时代的风格在心目中就会出现一个轮廓。凡遇一件具体作品时,首先要看它的风格特点属于哪个时代。不过时代也不是上来就能十分确定的,有时也是从其他条件观察、了解之后才判断出来的,要充分考虑其他种种的可能性。一则提防有例外,二则前期的风格有时会延续到后代。
即使撇开书画中那些确凿表现时的形象不谈,它的时代风格也决是抽象的东西,而是明显存在的。同一时代的作品,尽管有个人和地区上的差别,如宋代书家苏、黄、米、蔡异体,山水郭熙、范宽殊规,但其间还是有某些共同的风格特点,使人一看而知是宋人的字、宋人的画。前人鉴定书画,看到同一时代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时代用品的相异点,往往说什么“朝代气象”,实际上他们所感觉到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时代风格。
个人风格比时代风格还要具体,更容易捉摸。书画家各人的思想不同,性格不同,审美观点不同,习惯不同,使用的工具也往往不同。古人写字,不仅执笔方法有出入,运笔的迟速、用力的大小也不一样,在什么地方用力更是
张祖仁:
中国文物福建专家张祖仁鉴赏书画收藏论古字画鉴定
古字画鉴定是相当难的要经过长久的学习才能掌握基本要领,张祖仁对古字画鉴定有一定的造诣和水平,在收藏界知名度甚高,他说
书画作品的水平有几个要素。
一、书画作品造型变型是否合理。齐白石讲:“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黄宾虹讲“以不似之似为真似”,徐悲鸿讲“造型、解剖、结构准确”,这些都是在讲造型的道理。
二、画中的章法、构图是否严谨。
三、 用笔、用墨、设色是否恰到好处。特别是画家能否在传统绘画基本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别人都用前人用过的皴法画,而你又率先使用了一种新的皴法,这就是创新。
四、该作品的气韵是否生动。意境是否深邃。有的画家画的山水、花卉都是带着灵
性,是活的,这就是气韵生动。有的画越看越爱看,百看不厌,过后脑子里还有深深的
印象,并且给人的想象力带来驰骋的余地,这就是因为该画意境深邃造成的。
五、该画的格调是否高雅。
六、古字画鉴定方法。
传统的中国书画一般是写在纸绢上的,有很多人称中国画为纸绢画。所以认识纸绢的时代特点,对于鉴定中国书画具有相当的重要作用。
到目前为止,除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潘吉垦先生对纸作过一些研究外,还没有第二个人对古代纸绢作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于古代纸绢如何断代的问题,更未有过专门的著述。如果有晋唐时代的纸绢流传下来,我们就是看见了,恐怕也未必能判断它的年代,相反,古代纸绢一经古人写过字或画过画之后,与书画本身连在一起却反而使我们能断定它的时代了。
(一)绢帛
我国的丝织业已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除了发现苎布,还出土了一段丝带和一小块绢片。随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又创造了多种织法和品类繁多的丝织物,以适应社会上各种不同的需要。这儿仅根据传世和出土的古代书画作品来探讨古代书画用绢帛的时代特点。作为其它用途的绢帛及其时代特点,不在这里赘述。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画是绘在绢帛上的,出土的晚周帛画、战国楚墓帛画和稍晚些时候的马王堆汉墓帛画,都是画在较为细密的单丝绢上;南北朝时期的书画用绢,王以坤先生在《书画鉴定简述》中说,他“只见过绢地写经一块,也是单丝绢”;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卷,用的绢也是单丝织成的;唐代周昉《挥扇仕女图》卷,所用的经线纬线均不一根,全部是由几根丝合并而织成的,这种织法在书画用绢上是比较少见的。说明了晋唐以前的书画用绢是由单丝织成的。直到现在为止,在晋唐以前的书画中,还从未见过有双丝绢的(即经线是双丝、纬线是单丝织成的绢)。
据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引江磷几《嘉祐杂志》说,唐贞元以后,诰敕有用花绫的,传世的有咸通二年(861年)的“柱国范隋诰’”一件。
五代到南宋时期的绢,较前代有了发展和变化,从表面上看来,除了单丝绢外,还出现了双丝绢的形式。这种双丝绢的经线的每两根线为一组,每两组之间约有一根丝的空隙,纬线是单丝,纬线与经线交织时,每组经线中的一根丝沉在下面,另一根丝浮在上面。有些人认为,这种形式的绢还不能称为双丝绢,只有在纬线与经线交织时,经线的每两根丝同时沉在下面或浮在上面的绢,才可称之为双丝绢。我们现在不管以后的结论如何,暂且将这种绢称之为双丝绢。如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卷的经线为双丝四十八根,纬线为单丝;宋代赵佶《祥龙石图》卷经线为双丝四十八根,纬线为单丝等。纬线、经线的根数越多,绢越是细密。
明代唐寅《六如居士画谱》引王思善语云:“宋有院绢匀净厚密,亦有独梭者,有等级细密如纸老。但是稀薄者非院绢也。”清楚地说明,绢绫制作的精粗,即使是同时代所织,也是大相径庭的。宫廷用的贡品,虽也有一些比较次的绢,但大都特别高级。所见如赵佶《听琴图》轴和宋人《胆瓶秋卉图》页和南来吴炳、林椿、马远、马麟等人的作品中,绢很细密,质量较高。而社会上一般画家使用的绢比较稀薄,质量都差。从画的本身和各方面的辅证来看,绢地细密,质量较高的绢,灰尘不易沾污,加之保存较好,故赵佶的《听琴图》虽经历了千年之久,仍然佶白如新。这种绢大约就是宋代的院绢。而宋人《雪山行旅图》轴,绢地比较稀薄,质量较差,灰尘比较容易油污,所以现在看起来,绢就显得比较陈旧、比较黑。这种绢大约就是王思善说的那种“稀薄者非院绢也”。五代至南宋时期,就我们从书画作品中所见到绢的门面尺度来看,宋初宣和以前,绢宽度大都不超过6O厘米;宣和以后逐渐放宽,有独幅画轴阔至80厘米以上的;到南宋中期已有1米以上的门面出现。从此以后,大都阔狭门面并见,独幅阔轴渐多,就无法以门面的宽窄来判断时代了。同时宋代的诰敕中亦有花经,所见如北宋司马光的二件诰身:熙宁二年乙酉(IO69年)充史馆修撰诰;元佑元年丙寅(1086年)拜左仆射诰。花绫斜纹有素色的,也有染成各种颜色的,二者皆为素色花绫。又宋代徽宗朝《方丘委享敕》,则是五色罗绢。以
张祖仁:
访福州古锁收藏馆张祖仁
张祖仁说古锁具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到了精美的水平,到了汉魏时期锁的种类越来越多,大多数是铜锁、铁锁、陶锁、瓷锁等,从现代我国考古发现,是现有古代铜锁中造形奇特,构造巧妙,罕见的珍贵文物,裸体铜人全身象游泳时浮水样,加上有高冠开展振翅欲飞的凤鸟,使古锁显得精美异常。古锁,其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宋代这种制锁制作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此外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锁更是匠心独运,闻名中外的诸葛亮锁,堪称古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张祖仁说明代锁具生产工艺水平较高,铜锁上写上吉语,如“福”“寿 ”“禄”“祥”到了清乾隆时锁具最盛行,以各种形状鱼、乐器、作为锁具的仿造品,到了民国初期,人们引进的洋锁,五花八门,使锁具的工艺水平达到了极盛的水平。这时我国每年都有大批锁具销往世界各地,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和赞赏,中国是文明的故乡,是锁的发源地,是锁的王国。张祖仁对收藏古锁是近年的兴趣,收藏了各种的汉、唐、宋、元、明、清锁1000多件,各种材质都有,尤其以陶瓷锁为多,古朴的锁具给我带来无穷的魅力,通过收藏夏天锁具使我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特别对锁具民俗文化有兴趣,对收藏“锁具”情有独钟,现共收藏1500多种不同型号,造型独特的锁具,通过收藏,从而展现锁具文化的历史,收藏古锁魅力无穷,升值潜力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