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让我们变得轻盈
在时间管理中有很多值得推荐的操作,但如果只能让我推荐一个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推荐「休息」。因为它虽然能带来巨大的好处,却特别容易被忽视或草草应对。
正好国内的各位亲友在休假,对「休息」这件事的体会也更深刻些。所以我就把和「休息」相关的想法和体验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写写日常工作间隙中所需要的休息,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小的启发。
1
先说一个特别基础的问题,人为什么要休息?
一般的答案是「疲劳」,不管是用眼、用脑、还是身体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时间长了,自然会累,就需要休息来调整。这样就可以缓解和抵消疲劳,但实际上,休息的作用远不止如此。
人的工作状态在最优状态之外,并不是只有「疲劳」这一种状况。相信大家对干着活然后感觉到困难或枯燥这类小状况也不会陌生。伴随着这些小微情绪,还有可能产生一些负面的想法或自我怀疑。
诸如,「我正在写的这篇论文好一般,这件事到底有没有意义?」或者「我的效率好低,怎么过了这么久还没弄完?」有的时候如果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或者面临压力,这些看似小小的负面情绪就拥有了更优质的「土壤」,得以潜滋暗长,威力倍增。
那为什么说休息重要呢?
你手头正在处理的工作任务就好比是一趟列车,而它在运行的过程也会上乘客,大脑并不总是认真的检票。于是,一些无票的家伙蹭蹭蹭的就上了车。
如果多上了几个普通的乘客也无所谓,但如果上来的都是刺头,车厢里各种吹拉弹唱大声喧哗,列车司机就无法专注驾驶了,对其他乘客也是一种干扰。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把车停下来,乘务组宣布到站了要重新查票,这对应的便是现实中的休息。并不需要真的查,很多无票的或到站的家伙就会自动跑路/下车,是很直白的一个过程。
当然,如果察觉到自己的负面情绪还挺大,则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一些情绪调节策略。
2
如果说小微情绪是那些不文明的乘客,那么信息过载就是上了太多的人。而休息则可以效的清空多余信息/乘客。至于怎样过载的,也有不同原因。
有些任务本身就会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有些则是现代工作让人被迫多线程,好好的做着任务 A,突然就来了一个任务 B 的工作邮件;还有些则跟工作无关,比如在处理任务前或中间在刷手机,却刷到了一些新闻或事件。
分心或打断固然不好,但有些时候,在被打断先前,我们的信息载荷其实已经很高了,只是其他一些信息让人意识到了原本就已经拥挤的车厢。
认知载荷到底意味着什么?
耶鲁的脑神经科学家们在 2006 年《自然》发表的一篇论文揭示出,哪怕只是特别简单的记忆任务,随着需要被记忆个体的增加,大脑所需的处理时间会增长,而人的表现也会下降[1]。
虽然简单的记忆任务不同于日常的工作任务,但很明确的是,大脑对于每个需要被操作的对象都要付出成本。很微小的成本,聚沙也会成塔。当然,工作复杂度很难为自己所掌控,但一定的适度休息的自由度还是有的。
图片来自 Chris Bailey 的 TED talk《How to Get Your Brain to Focus》。这个演讲提到很多增加专注力的趣味操作,和休息是本身非常相通的。
适度的休息一下,至少可以放下一些在当下任务中已经相对无用的信息。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注意残留」的概念。
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的 Leroy 教授曾系统性的研究了人在不同的任务切换时的注意状态。她发现人从任务 A 切换到任务 B,并不会全然把注意力投注到 B 上,总有或多或少一部分还残留在 A 上,而残留的多寡也会影响之后任务 B 的表现[2]。
3
总之,人的状态很难是正好,所以需要休息来缓释小微情绪和减少过载信息。让「车厢」变得稍微空旷一些,那其他的「乘客」也会更舒坦一些。
这一点其实对我们怎么安排休息活动也有启发——在工作的间隙,尽量避免看似休息,实则增多信息载荷的情况。比如你觉得某项工作枯燥乏味,就看看短视频作为放松,虽然一时很开心,但它们就像五光十色的冰淇淋,稍不留神就容易吃多了肚子痛。
所以,如果察觉到自己并没有真正得到休息,宁可暂停下来什么也不做,或者做一些相对不那么需要语言类认知活动的事情。
出去走走或眺望景色通常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不方便和外界对接,那也可以在室内放松。我个人特别喜欢的室内休息活动有三项:身体拉伸、冥想、听古琴。
古琴乐不仅美好,还可以让心自然的进入一种平和的状态[3]。而冥想则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多意外的惊喜。有不止一次我觉得自己写到一半的文章特别的烂,不想继续写了,但冥想之后回来就忽然找到了新的组织方式,之后的写作也顺溜了。
正应了一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有的时候我们自己这把「刀」还是要磨一磨变得更轻盈,才能更好的应对眼前的纷繁交错。
祝愿大家都能拥抱更高质量的「休息」,并享受它们所带来的各种福利。■
⇲ 注释与参考文献:
[1] Xu, Y., & Chun, M. M. (2006). Dissociable neural mechanisms supporting visual short-term memory for objects. Nature, 440(7080), 91-95.
[2] Leroy, S. (2009). Why is it so hard to do my work? The challenge of attention residue when switching between work task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09(2), 168-181.